天津文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美丽天津论文_王炜

天津文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美丽天津论文_王炜

平津战役纪念馆 天津市 300131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文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文博事业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天津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海滨城市,它拥有丰富的文博资源以及发展文博事业的诸多有利条件,然而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天津的大量文博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深化改革、打造品牌、提升藏品展览品位等举措势在必行,以期建设美丽天津,促进天津文博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天津;文博事业;发展;建设

文博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它肩负着中华文明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对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市民文化修养等诸多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天津市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人们也愈加的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天津文博事业有着蓬勃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方面的瓶颈,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文博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应有的责任及其功能作用。因此,对加快天津文博事业的发展展开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文博事业的概述

“十八大”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突出强调了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文博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陈列展览(展示)、收藏保护文物(继承)、科学研究(研究)以及宣传教育(传播)四大基本功能,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确保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发展文博事业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承续历史文化的精髓。文博事业不仅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汇聚,是历史传统与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更是代表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说,没有文博事业的国家或城市,其文明是断裂的,精神是贫穷的;(2)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文博事业凭借自身独有的文化风格以及富有特色性的文物外观和内涵,引领广大民众去探求蕴含文物中的沧桑历史、精湛工艺或重大意义,对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具有维系和谐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3)培育经济文化因子。当代社会,文博事业不单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更是经济建设的优势品牌与形象平台。目前,天津已经将文化产业定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已经确立了17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中包含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展览等相关产业。建设本土特色化博物馆可以带动天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有效转化。

二、天津文博事业发展的现状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体系。迄今为止,天津市已有74处遗址被列入到文物保护单位中,其中60处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2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3处[2]。例如,天津唐城遗址是目前天津考古发现的最大一处,发掘了泥质灰陶罐、铜簪、黄色釉陶盆、玉璧底白瓷碗等唐代遗物,此次发掘,为研究唐代天津生产、生活习俗、掘井技术等社会历史提供实物资料。至此,天津已先后将258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做出积极努力。

近几年,天津政府、地方党委对文博工作愈加的重视,修订完善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安全管理机制,从市、县到镇一级的文保网络全都正常运转,广大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较大的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群众直接参与的逐层落实责任的文保组织,这无疑给文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实现了“五纳入”,即: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把各级政府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五纳入”是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保护文物、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基本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物的保护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对修建文物库房与展览厅也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2012年5月,天津博物馆开放了《天津人文的由来》、《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和《中华百年看天津》三个基本陈列,9月末又开放了八个文物艺术品陈列,共计展出文物2700余件,其中馆藏一、二级文物占到70%。此次展览主题鲜明,为天津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虽然天津文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关注的地方也不少。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防止人为或自然性质的破坏遗址。辛亥革命时期,天津是北方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天津地区的革命势力甚为活跃,一度成为“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这场革命运动留了下多处遗址。然而天津辛亥革命遗址从2001年的11处到目前仅存下了4处,即北洋女师范学堂、河北公园、天津总站、广东会馆4处遗址。2005年9月,天津市人大就颁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并予以实施,以期确保文博工作有法可依,历史遗址为何破坏如此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保护革命遗址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为对整个街区进行保护,“整体拆迁、个别保护”,部分遗址难以孤立存在。此外,与文物的丰富程度及其学术价值相比,天津文博队伍的力量较为薄弱,“半路出家”的干部人员居多,人员结构组建的不合理,大部分文博工作人员没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直接上岗,有的人员出现知识老化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天津文博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推进文博事业发展,建设美丽天津

(一)整合资源,提升文博事业地位

目前,天津各博物馆间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要想提升文博事业的整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出本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努力做好博与藏两方面的工作。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将文物工作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各相关单位加强配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按照文物法的要求管理博物馆。

(二)打造品牌,提高藏品展览品位

文博事业为社会为公众作好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发展自身。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天津文博单位精心打造精品,培育自身独有的品牌,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这要求天津各博物馆仔细清点搁置已久的珍贵文物,从建筑、藏品中选择、抽象出某些文化艺术、工艺元素创造出既有历史传统意味又具时尚性的艺术品、纪念品等,形成一种文化商品的传播模式,设计出天津文化区域特点的固定展览,加工和充实文化资源,充分调动所有艺术方式尽可能的表现内容,摸索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陈列风格,从而提高藏品展览的品位。并作为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进入流通领域,从观众被动的接受展品参观到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让参观者的主体位置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通过交换伴随着人们走出馆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文化传播活动在馆外继续延伸,使受传播者的范围不断扩大。而最好的文物与展览,通常是和重要的历史遗迹、事件或人物相连[3]。例如,湖南刘少奇纪念馆则是很好的利用名人效应,建立了旅游品、工艺品市场,开发了邮卡、书签等一系列文化产品。

(三)科学筹划,提高文博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文博人才队伍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文博事业的发展。天津文博单位应打造一支“善管理、精本职、会经营”的复合型文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能根据博物馆的自身定位、优势及其区域特色等来科学筹划出可以充分体现博物馆品牌实力的文化系列产品,同时也善于协调引进与推广各规模的展览。根据天津文博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每年制定计划从研究机构、高校招聘一些有特长的紧缺人才,承办“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培训班”、 邀请专家教授到馆举办短训班等[4]。坚持常态化的系统培训,对文博人才进行文博专业技能、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培训,有助于文博人才队伍可以用渊博的专业技术技能,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博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

结论

总之,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的更多是文化传承和公众参与的文化遗产事业。现阶段的天津文博事业发展状况有喜有忧,但从其发展的层面来看,天津文博事业正面临一个极好的发展良机,这要求我们做好整合资源、提高藏品展览品位和文博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文博精品,将推动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建设美丽的天津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世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56页

[2] 《天津博物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20页

[3] 赵连英:《加快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华章》,2011年第10期,第45-47页

[4] 关绍岚:《关于文物及文博工作的探讨》,《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10期,第98-100页

论文作者:王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天津文博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美丽天津论文_王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