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论之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综述论文

消费理论之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综述论文

消费理论之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综述

禹泓(贵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 预防性储蓄是指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时,为了保持未来消费的平滑性,从而进行的储蓄。经济学的学者们对于预防性储蓄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跨期最优选择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下,引入收入不确定性来展开研究的,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收入不确定性假设来代替确定性消费理论中的完美预期的假设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消费

我国居民存在“低消费、高储蓄”的特点,而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重要至关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制约了经济健康增长,相较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同时,由于我国投资渠道少,居民储蓄大部分是银行存款,这就造成风险过度向银行业集中,不利于金融系统健康报稳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梳理了预防性储蓄研究成果,研究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以及居民倾向于储蓄的行为动机,为解决居民银行储蓄超常增长,影响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办法,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一、消费理论发展历程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关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如何刺激消费的研究在很多,理论也在不断结合实际深入发展。从15世纪重商主义提倡的朴素的节俭思想,到后来古典经济学家就生产和消费关系探索研究,开始重视生产与消费的结构问题,接下来的边际效用理论,重视消费本身的效益的研究,经济学界逐渐重视消费理论的研究,新古典主义学者为消费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的需求弹性理论、消费者剩余理论等重要理论为消费理论研究提出了基本的理论研究基础。

到了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为解决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凯恩斯主要贡献在于重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主要研究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当期绝对收入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消费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杜森贝里的研究在凯恩斯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他认为影响居民消费不是当期的绝对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受到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提出了棘轮效应、示范效应等重要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研究还是在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方面,创新在于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他发现了消费者会重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收入,从而来安排当期消费支出水平,实现消费的稳定,有力地解释了消费者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有短期波动,但是长期稳定的消费现象,同时引入财富概念,有力地解释了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消费行为差异,开始重视对储蓄动机的研究;学者们往往将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结合进行分析,称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PIH)。该理论在对消费现象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影响消费的主要两个因素是消费者持久收入和拥有的财富,而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跨期平滑消费,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报经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我国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13年先后正式向社会公布了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累计达4295处,其中四川省有229处,约占全国的5.3%,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丰富的省份之一[2].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旅游资源,对于继承和弘扬地方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专业设置管窥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及竞争力的形成………………………………………………………………兰石财(1.69)

在很长一段时间,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成为经典消费理论模型,成为居民消费及储蓄理论研究的基础框架。但是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没有考虑到不确定性预期以及收入风险等问题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经济学学者们结合理性预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将不确定性、收入风险等因素纳入研究,形成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各种消费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是预防性储蓄假说。

二、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综述

(一)理论研究综述

卡罗尔将预防性储蓄理论与流动性约束假说结合,提出缓冲存货理论。消费者预防性储蓄的目的在于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出现,储蓄对保持消费水平的稳定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得当期的消费保持平滑,储蓄的缓冲存货的意义就是起到预防作用。卡罗尔将消费者缺乏耐心的特性纳入理论,他认为消费者具有谨慎性和缺乏耐心两个特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有一个持久收入与目标净财富的比值,如果当前持久收入与财富的比值低于消费者设定的目标值,消费者特性倾向于缺乏耐心,消费者将倾向于增加消费;反之,当前持久收入与财富的比值高于消费者设定的目标值,消费者特性倾向于谨慎,消费者将倾向于储蓄。目标值是可以变化的,当消费者存在失业等强不确定预期时,消费者会调高心目中的目标比值,増加储蓄到新的更高的目标。

随着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积极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关于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研究:卡罗尔通过比较确定性条件下的最优消费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预防性储蓄框架下的最优消费,很好的解释了预防性储蓄在增加财富积累和平滑消费的作用。

Franke研究了关于对新产品的创意问题,认为管理者可以从公司外部的类似市场寻找灵感或解决问题,扩大范围不需拘泥于特定目标市场。最新2015年有学者研究了组织寻找新创意是公司创新过程的中心任务之一,具有一定经济潜力。所以学界有必要对创意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

预防性储蓄是指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时,为了保持未来消费的平滑性,从而进行的储蓄。

(二)实证研究综述

经济学学者关于预防性储蓄的研究基于收入不确定性,运用跨期最优选择的基本分析框架展开来展开研究,其研究同样是研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主要是基于收入不确定情况来展开研究,代替确定性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可以完美预期的假设。与确定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不同,预防性储蓄理论由多位经济学家分析框架理论集合而成,还没有形成确切的理论体系。

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发展过程中,利兰德和金巴尔做出了巨大贡献。利兰德认为当消费者预期到未来收入水平存在不确定性时,根据边际消费递减规律,那么消费者认为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更高,从而消费者倾向于增加储蓄用来增加未来的消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消费效用,增加一生的消费效用。在其消费理论中,消费者的储蓄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谨慎动机,主要是通过储蓄来预防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二是跨期平滑消费的动机,增加消费能力,避免在低收入时期受到流动性约束。金巴尔的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测量指标,即相对谨慎系数和绝对谨慎系数。

关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研究:戴南在金巴尔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测量指标的基础上,设计的计量模型,进而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却与理论的设想的不同,他研究的结果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非常小。后续的经济学家们关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戴南的计量框架下扩展的。

关于预防性储蓄规模的研究:居民的财富积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通过预防性储蓄来解释。卡罗尔依据的理论基础是缓冲存货模型理论,其通过研究得到了消费者心目中的收入与财富与收入比值不确定性之间的近似线性方程,并进一步验证了收入不确定性与财富积累的关系,通过测算得到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财富积累占总财富的32%至50%之间;文图拉和艾森豪尔用相似方法测算预防性储蓄重要性,他们通过测度意大利居民家庭层面的数据,得出预防性储蓄比例15%-36%之间;巴奇根据德国家庭数据,将家庭资产分为房产和金融资产,其研究结论是房产流动性差,一般不作为缓冲存货,通常会将金融资产中的20%作为预防性储蓄;肯尼克从生命周期各年龄段特征出发,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预防性储蓄倾向,并且在年轻家庭、中年家庭、老年家庭中比值逐渐升高。

三、小结

本文首先回顾了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理论,重点介绍了不确定性下的预防性储蓄假说,并重点阐述了利兰德、卡罗尔、迪顿等预防性储蓄理论代表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介绍了预防性储蓄理论产生及发展,对于预防性储蓄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学者们研究重点集中在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性及比例的检验上,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估算的结果也有所差别。

津巴布韦农资市场结构包括进口商和分销商,两者相互补充,获得高质量的农用化学品和无缝供应,以确保它们到达农民手中。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供应链能力的分销商从进口公司批量接收产品,然后拆装、重新包装,最后通过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零售商店分销给农民。例如,津巴布韦主要的农药分销商之一Agrochem公司表示,除了向其供应非专利农药和其他农药外,公司还从先正达(Syngenta)、拜耳(Bayer)和巴斯夫(BASF)获得农药供应。

参考文献

[1]陈斌开,陈琳,谭安邦.理解中国消费不足 :基于文献的评述[J].世界经济,2014(7):5-24.

[2]陈斌开,李涛.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现状与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 ,2011(S1):55-66.

[3]陈冲.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时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基于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1(12):14.

标签:;  ;  ;  ;  

消费理论之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