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作业的有效开展,确保政府工程投资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需要相关单位在作业的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目前,工程单位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于工程造价指数信息的采集以及编制,进而带动作业效率的提升。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新形势下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
关键词:新形势;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采集编制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工程造价指数的关注,进而以此为基础促进项目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如此,工程造价指数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并为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客观科学的参考。基于此,作业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工程造价信息采集以及编制作业,带动工程造价作业的顺利开展。
一、工程造价指数概述
所谓的工程造价指数,指的是工程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因素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指数能够体现工程期价格水平的变动幅度,并为后期的工程造价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目前,工程造价指数依据实际状况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单项价格指数、设备和工具价格指数、工程安装造价指数、建设项目造价指数。
二、工程造价进行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的步骤
为了进一步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稳步开展,需要作业人员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加强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及编制,进而为造价管理作业的开展奠定基础。关于工程造价进行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的步骤,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工作
为了确保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提升,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基础性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进而为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在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依循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具体的操作。诸如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信息采集作业之前,需要管理人员对个中政策文件进行规范。一般而言,随着各类信息的收集才能有效的带动建设工程中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推广。
(二)基期的选择
此外,在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采集以及编制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还需要对基期进行合理化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基期分为两种,分别是:固定基期以及递换基期。固定基期指的是管理人员借助特定的工程实践进行报告期比较的基准时期。而递换基期指的是对基期之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及变化性,故而能够淮确反映出前后两期数值,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提供依据。
(三)权数的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建、改建的工程项目较多。基于此,作业人员在工程造价指数信息。编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典型工程的方式来对工程建造中所需要的权重进行比较和确定。一般而言,作业人员对于权数的优化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带动工程造价指数准确性的提升,并削减了员工的工作量,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四)典型工程和投入品的选择
此外,工作人员在开展工程造价进行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对于上述几个环节的管理之外,还需要严格把控典型工程以及投入品选择的质量。基于此,作业人员在此作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下述原则的遵循。
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有科学的工作态度,继而能够在具体的工作生产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在作业的过程中依据作业要求,进行具有典型特点工程以及投入品的选择。
除此之外,作业人员还需要依据适当数量的原则开展作业。一般情况下,典型工程以及投入品的数量需要与预算造价指数成正比。即选择项目的数量越多,其计算所得的指数便越接近实际。
基于此,作业人员在进行各类数据收集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扩大信息搜集范围,并将相关单位的数据与自身单位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促进该项作业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工程造价指数编制范围确定的原则
一般而言,作业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采集以及编制作业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需要对作业范围进行合理的划定。关于工程造价指数编制范围确定的原则,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稳定性原则
为了保障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完整性,作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稳定性的原则进行作业。基于此,作业人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指数分类作为保证体系的基础和标准。不仅如此,其还需要依据各级工程造价管理特征,明确工程造价指数的使用状况。
(二)兼容性原则
此外在兼容性原则的指导下,作业人员需要对指数编制所涉及的规范和编码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必要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到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并将其与工程量计价、统计的规范进行融合。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工程造价信息编制的兼容性,作业热源需要对各地区的信息采集、编制作业的差别进行考量,进而促进工程造价实用性的提升。
(三)实用性原则
工程单位开展工程造价指数编制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提升。基于此,在相关作业的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其需要对不同级别工程造价指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把握,故而确保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作业结果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四)可扩展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变化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灵活性以及科学性的提升,需要作业人员依据工程技术发展的状况进行工程造价指数各项内容的扩展,从而带动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科学运行。
四、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主要方法
(一)单项指数的编制方法
所谓的单项指数主要指的是单项价格指数以及费率指数。在具体的编制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借助报告期间的基期指数进行比较、计算得出。其计算的公式为:Kp=P1/P0。在上述的公式中,P0、P1分别指的是基期以及报告期的指数指标。
(二)工程造价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在进行总指数编制的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进行综合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以及平均指数的编制作业。
在实际的编制作业过程中,质量指标指数编制作业较为复杂。在这一
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依据Ip= 进行具体的编制计算。在上述的公式
中,P0、q1指的时基期以及报告期的价格值;而q0和q1分别表示基期和报告期的数量值。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造价指数内涵、工程造价进行信息采集和编制工作的步骤,并就工程造价指数编制范围确定的原则以及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工程造价指数信息采集以及编制作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进而确保政府的工程投资能够得到高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玉萍.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指数编制与预测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45):209-210.
[2]沈洪.分析工程造价指数的信息采集和编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3,(04):274-275.
[3]曾爱平.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10):1-3.
[4]沈维春,董士波.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与计算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2008,(10):62-68.
[5]王元庆,付建广,周伟.公路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应用[J].公路,2014,(09):81-85.
论文作者:徐德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作业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指数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信息采集论文; 原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