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张旭
摘要:随着学校和家庭间发生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导致对高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高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开展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进行是关键,家长和教师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教学学生,而不是相互针对、相互指责。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中教育;高中教师;高中学校;心理健康
引言
2017年11月12日下午4时,湖南益阳沅江市三中高三学生罗某杰刺杀班主任鲍方致死,据媒体报道鲍方身中26刀,此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鲍方老师平时和蔼可亲,批评学生时也都很委婉,据罗某杰的同学描述他平时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而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拒绝完成班主任留的作业而被批评,导致悲剧发生。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冲动,能下狠心对这么和蔼的老师动手。一个人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1]。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基础和关键。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而高中教育并不是包括在义务教育之中的。随着社会各种新型技术和新型职业的产生,有些地区普遍对于学校教育并不重视,更看重孩子在社会中的实践和发展,所以在学校教育上并没有付出更多的关注力。究竟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高中教育,是每一个高中教师都很重视也很头疼的问题。对于一个高中生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学校共同进行,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相互针对,相互排斥。
正文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确实如习近平总理所说,家庭教育如此关键。然而随着婚姻法的规定,近几十年的离婚率有很大的增加,这说明很多家长相对于孩子的生活上,更注重于自己的生活。家庭的不完整性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归根结底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一些想法和作为不知所措,所以把这些问题都推给学校里的老师。但是实际上很多问题是学校里的教师根本无法代替的。而且很多家长年龄很小,非常年轻。所以我认为对于一些家长而言,他们也应该学习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针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育并不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所以高中学校的竞争更多的在于高考分数上。很多学校为了高考中能得到优异的成绩,就只注重于学习专业知识上,而且老师之间的竞争也是明显存在。学校为了高考成绩把升学压力提供给老师,用一些措施导致教师之间的成绩竞争更加的激烈。所以教师会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成绩上,想方设法提高成绩,从而忽视了高中学生的感受和心理健康。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某一所或者某几所学校。
三、心理健康教育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罗某杰刺杀教师事件中,就可以看出罗某杰心理健康可能存在问题,平时跟学生沟通少,所以导致处事极端。由于工作及社会压力均较大,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孩子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所以家长和教师均应该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结论
高中学生教育不是学校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跟学校共同教育,学校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知识,还应该学习心理学相关内容以应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家长在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般的教育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只有家长跟学校的战线一致才能共同教育好问题多变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陈鹤群.家庭教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9-10
[2] 新华网.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2015.2-17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学校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高中论文; 教师论文; 社会论文; 孩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