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张保中[1]2007年在《基于财务治理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组织,也是完成顾客价值链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以成员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为基本纽带形成整体性目标,并发挥整体性功能。这需要以其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必要的基础条件,因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近些年来一直是国内财务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是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必须承认与遵循的制度条件,却也是现有不少研究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无意忽视的地方。因而,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看,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应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个是集团公司对其非独立的组成机构的财务控制,这是基于经营管理层权威、依靠行政命令而展开的、直接的财务控制;另一个则是集团公司对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这是基于集团公司的出资者地位、依靠其产权(财产权利)或股权、通过其他成员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展开的、间接的财务控制。应该说,后者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重点内容,这也使之呈现出层次性、群体性、制度约束性、间接性与复杂性等基本特点。正因为如此,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不能等同于企业财务控制的简单拓展,它有自身需把握的基本原则:1、“引导为主,强制适度”,即主要通过经济性诱因引导各成员企业目标的整合,形成企业集团整体性的财务控制目标,并以此引导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目标及财务活动。2、“以需定度,动态调整”,即根据企业集团整体战略与目标的需要,确定并调整对成员企业的股权投资份额及由之衍生的财权影响力。3、“控而不死,放而不乱”,这主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来保证集团公司在各成员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发挥与其产权(股权)相适应的影响力。(二)财务治理的核心与要义是企业(公司)财权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割与配置,它为保证企业财务决策与财务活动增进企业整体利益、并在各产权主体(财权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均衡的分配提供稳定的制度性框架。因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要以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为制度基础,集团公司对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更应通过充分运用其产权(财权)在其财务治理结构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来展开,控制其财务决策、执行与监督等过程,却要防止“越位”地直接实施其具体的财务活动。这点对于我国“财务、人事、业务”混合一起的企业集团而言更应注意。财权是由产权衍生的,是产权在财务层面的“映射”,因而集团公司在其他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控制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其股权投资份额的大小。为此,集团公司需要以企业集团整体战略与目标为导向,在同一行业内及不同行业间对其股权投资进行合理设计并动态调整。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应对其他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具体机构、运行程序、方式方法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及动态的调整,在其产权(股权)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发挥其拥有的财务治理权应有的效应。当然,对于其不同类型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如何在既定股权投资份额下充分运用其财务治理权的具体要求会有一定差别的,本文对此分类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这种基于财权的财务控制理念,以及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控制框架与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特点与内在基础,这也反映到其他层面上。(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也即对集权分权管理模式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对其各自带来的成本收益比较进行考虑的结果,这种经济性效果虽然可能诱致这种选择,但不能直接决定某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形成,而是通过对股权投资结构及其调整、进而对作为受控对象的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参与及控制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或模式的形成,是以企业(公司)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的配置状态为现实的制度基础的。当然,这种选择还要考虑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阶段、产业性质、发展战略、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集团财务负责人制度是其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层次:1、集团公司层次的财务负责人制度。这主要是为集团公司内部直接的财务控制服务的。这个层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国有企业或公司中运用较广,总会计师是企业(公司)总经理班子的组成成员,对总经理负责;另一个是CFO制度,CFO同样是总经理班子的成员,但与CEO(总经理)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这二者都可视为“经营者财务”的内容。2、其他成员企业层次的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是作为出资人的集团公司派往成员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有决策型、监控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但主要是代表出资人履行财务监管的职能,可视为“出资者财力”的内容。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方式是其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集权模式下,集团公司是预算的制定者与执行组织者;而分权模式下,则是审批(审阅)者与监督者。但其基本过程都是先确定企业集团预算的总体目标,然后在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分解。分解的基本方法有目标资产报酬率法和目标资本报酬率法。针对预算目标分解过程中由讨价还价导致的预算松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联合基数确定法”的应用模型,并对各类子公司的预算管理过程进行了分类探讨。企业集团的资金控制对降低其整体的财务风险是重要的,本方分析了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为主体的内部封闭式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种方式,如统收统支方式、拨付备用金方式、设立结算中心方式等,以及为企业集团提供开放式金融服务的几种方式,如财务公司、保险服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对其优劣异同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制度规范、现实需要及典型案例等不同角度预测了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认为它是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最佳模式。从新制度经济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实际上是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变动,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为此需设计与运用适宜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为了实现理财者(代理人)与出资者(委托人)目标之间的兼容性、正相关性与最优化,即二者达成均衡的财务契约。约束机制是为了抑制理财者的“逆向选择”,其理想状态是实现约束成本与代理成本总和的最小化。这些都需要以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为反馈控制的基础,为此本文探讨了子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选取代表集团战略实现程度的“经济附加值”(EVA)或“剩余经济附加值”(REVA)为核心指标,从财务、市场、企业内部业务过程、企业创新与学习四个基本方面来构建。在此基础上,分全资子公司、上市子公司、非上市子公司几种情形进行分类设计。(四)在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所出现的基本问题,对其改进工作作了对策性研究。首要的是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结构的改进,这以其所有权(股权)结构或投资结构的演变为权利基础。本文对集团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的改进分别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前者分叁种基本情形进行了较为细化的探讨:继续维持狭义的国有企业集团(全民所有制)、转化为广义的企业集团(国有法人股的加入)、转化为民有持股企业集团(民有股的加入)。在对国外与国内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业性质、发展阶段、组织结构、产权特征、发展战略、经营规模、集团文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采取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负责人制度的选择,在集团公司层次关键不在于总会计师名称的变化,而是其责权利的匹配,真正让其从财会方面的幕僚或参谋角色转变为直接的专家决策者;在其他成员企业层次,财务总监应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从决策型、控制型、混合型中相机选择。(五)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意义,主要体现在:1、把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划分为集团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与对其他成员企业的间接控制两大部分,并着重对后者进行探讨,相对于现有类似研究把它看成是企业(公司)财务控制的简单拓展的状况,更清楚地界定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框架,也更符合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2、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精神把财务控制纳入制度层面来研究,把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与财务治理结合起来研究,并把其体系构建在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的基础上,相对于现有研究过多地局限于具体的操作性、技术性层面的现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且提升了对财务控制研究的理论性层次。3、对企业集团如何控制各类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运行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对企业集团在制度框架内展开间接性财务控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对规范我国集团公司对其各类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对企业集团的各项财务治理权如何在集团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分割与配置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财务治理的研究有一定的裨益。5、对如何评价子公司绩效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塔形评价模型”,以EVA/REVA为核心指标,把市场、内部业务过程、创新和学习与财务结合起来,有利于从整体、战略上把握子公司的发展状况。尽管如此,本文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这个复杂的大课题而言只能说是增添了些许砖瓦而已,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地展开研究,恳请各位老师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王炎[2]2014年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的发展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经营规模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以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无法满足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刺激下的结果。企业集团有着合理调整产业组织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宏观调控、科技转化生产力等积极作用。然而,逐步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日趋显现。由于企业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及机会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无法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欠缺。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主要是以公司治理的角度,以锦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中心为案例,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阐述企业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理论,进而对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对锦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中心财务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实质分析,了解锦丰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的概况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总结其财务内部控制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一实例的分析,向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提出对策。最终得出完善财务组织机构、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制定详细的全面预算、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等结论,最后对强化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

张海英[3]2007年在《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涌现了许多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集团的出现,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巨人集团的陨落、德隆帝国的崩塌,无不发人深醒,令人扼腕叹息。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与其短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此,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财务管理的内部环节——财务控制问题入手,以控制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分析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管理学、财务学、金融学等学科知识,从财务控制模式选择和控制体系的构建两方面,结合案例分析,研究如何规范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探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健康稳定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首先必须对财务控制权进行合理的分配,即解决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财务控制权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叁种基本财务控制模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得出我国民营企业集团总体上应采取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的结论。模式确定之后,必须要有相应的体系和方法来指导财务控制的具体实施。在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研究了构建原则和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此外,本文还提出财务控制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一些配套措施的支持,比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业绩评价体制、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谭佰秋[4]2007年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至今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财务管理要求,是导致企业集团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应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讨论的正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问题,力图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适合于中国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构建思路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意义及本课题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企业集团及其财务管理体制的简单介绍。内容包括对企业集团的界定和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辨析,几种基本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介绍,以及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各种因素。第叁部分是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本部分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回顾,结合对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归纳了叁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科学的组织决策体制,缺乏有力的财务控制体系和高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第四部分提出构建原则和模式选择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并为后面章节中的具体对策提供明确的框架体系。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对如何具体的建立健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作了深入的探讨。在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既有理论价值又具备实践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方慎[5]2010年在《上海腾隆集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都需要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集团的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迅速发育成长,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国内外企业集团发展实践表明,财务控制问题一直是关乎企业集团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体制转轨时期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集团表现更为突出。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要想解决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弱化问题,首先就必须解决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问题,只有在正确的财务控制模式指导下,才有可能解决财务控制的具体问题。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对上海腾隆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分析研究。本论文首先对有关企业集团以及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详细阐述了现有的财务控制模式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集团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全面预算制度、人事参与控制、内部审计等的集团财务管控方法。其次,通过案例研究,以上海腾隆集团为例,分析该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确立适合它的财务控制模式以及配套的财务管控制度,包括:(1)预算管理制度;(2)分支机构托管制度;(3)备用金管理制度;(4)财务人员交接管理制度;(5)内审管理制度模式。最后,笔者在总结论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四点建议,以期深化论文的研究意义。

杨婉君[6]2015年在《煤炭行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财务控制活动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事实证明,财务控制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与一般企业简单的财务控制不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更为复杂,在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均匀的将所有资源应用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是不合理的,因此企业集团要充分理解并把握自身的特点,分清主次,科学合理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控制。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煤炭行业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命脉以及能源安全,因此应结合煤炭行业企业集团当前的市场环境,制定适当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时有效的应对财务控制缺陷,提高财务控制的效率,借此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竞争能力。本文把财务控制研究问题应用于特定的煤炭行业,对研究其他行业的财务控制问题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讨论了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综述有关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国内外文献,阐明研究煤炭行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理论的思路以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其次,对企业集团及其财务控制内涵进行阐述,以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为依托,财务协同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各种财务控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再次,基于煤炭行业国际国内市场环境,通过对影响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宏观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及其财务环境的分析,从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环境、手段、活动以及审核四个方面指出煤炭行业企业集团可能面临的财务控制缺陷,对促使煤炭行业企业集团走出财务困境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最后,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或简称为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对煤炭行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失效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传统的财务控制下,企业集团往往盲目在企业财务控制的各个环节均匀使用企业的财务资源,通过“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对失效因素进行排序,使煤炭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过程中有的放矢,积极合理的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效率,对研究煤炭企业集团和一般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吴聪玉[7]2007年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集团(Enterprise Group)是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多个法人的经济联合实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跨地域跨行业的,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企业集团。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快速发展,规模不断膨胀,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却远远跟不上其发展速度,出现了对集团内子公司财务控制乏力、集团财务风险越来越大、集团成本失控和供应链周转率低下等问题和弊病,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滞后,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忽视了财务监控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研究却不成熟。而财务监控对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所造成的障碍,最终会反映为财务管理失控、财务状况恶化。因此,基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切实做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构建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职能,尽快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理财水平已是当务之急。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解决母公司如何发挥集团公司的核心作用,如何对整个集团的财务运作进行有效地监控。本文以一个电脑渠道行业企业集团为实例,通过多种渠道,整理和分析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流程,从资金管理、人员管理、预算管理和审计监控等方面对集团企业财务监控进行了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还有待于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励与业绩评价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加强我国企业集团的监控起到更大的作用。

麻帅杰[8]2007年在《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集团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生力军。但是,随着企业集团在投资规模上的不断扩张和投资层次上的日益延伸,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出资者控制问题正在变得日益紧迫。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再加上发生了诸如安然公司等“财务舞弊”之类的丑闻,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特别是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问题。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其内在机理反映了委托代理理论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问题。但随着经营环境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已经较为成功的完成了战略转型,而对于我国财务总监来说,大部分仍然保持传统的财务管家角色。如何完善我国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使其更为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以实现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控制,达到减少所有者资产流失,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关系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探索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基本理论,分析财务总监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笔者立足于我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现实,全面地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企业集团的特点,提出了从角色定位、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强化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对策。本文按照以下内容与结构安排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动机,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财务总监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由于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财务控制的手段之一,本部分首先对相关范畴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为本文随后的分析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分析财务总监与相关方面的关系及其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在我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存在较多问题。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不准、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本部分重点探讨的内容,另外财务总监的自身素质以及委派缺少法律依据同样影响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在本部分的最后,笔者从委托代理和信息传递两方面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强化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对策。角色定位准确是财务总监委派制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部分首先从战略的叁个方面对财务总监的角色重新定位,其次提出完善财务总监激励约束机制的相关措施,另外还从提高财务总监自身素质、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运行的体制环境等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

吕英[9]2007年在《西安高科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集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到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集团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集团财务管理目标以及集团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西安高科集团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层次分析,为集团公司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现状的、高效运行的财务管理模式。论文首先系统介绍了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并对公司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综合分析了选择财务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并结合集团公司的特点,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适合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集权财务管理模式;最后,阐述西安高科集团集权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对实施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提出的了具体措施及相关保障原则,提出了高科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框架设计,集团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构建以及集团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的配套措施。论文还对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网络经济时代的集团企业组织结构、财务管理模式和柔性财务管理模式的新概念。

冯自钦[10]2010年在《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研究》文中指出企业集团是伴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先进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由于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它的财务协同控制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者从财务协同、财务治理或财务控制的角度对企业集团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管理或治理控制模式,对于改善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无论从理论上或是实证上仍然缺乏系统性的企业集团研究成果,尤其在财务协同控制的机理、价值效应模型和价值效应评价体系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目的,将财务协同、财务控制与价值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财务战略协同控制、财务资源协同控制和财务关系协同控制叁个维度对企业集团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财务协同控制机理,研究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模型和评价体系,以丰富和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益均衡能力的提高。结合研究目标,本文试图回答两大问题:第一,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内在机理和系统作用关系是什么,用什么样的价值效应模型来表示?第二,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如何评价,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两大问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围绕两大问题,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运用多种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法,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沿着“基本理论→机理→模型→评价体系→实证分析”的研究路径,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工作。突出了财务协同控制的层次特征、维度特征和耦合特征,基本理清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机理,研究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模型,设计和建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评价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将财务管理、协同控制思想与价值效应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将它引入到企业集团问题的研究中。(2)探讨了财务协同控制与价值效应的关系,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协同经济价值动因、协同关系价值动因和环境适应价值动因,以及企业集团的关键战略协同控制要素、关键资源协同控制要素和关键利益协同控制要素,研究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能力空间、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协同耦合关系,揭示了企业集团的财务协同控制机理。(3)结合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建立和研究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模型,得出了财务战略协同控制、财务资源协同控制和财务关系协同控制之间有明显的共变关系以及与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具有显着的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定量评价提供了依据。(4)研究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评价问题,建立了价值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二维矩阵评价模型和叁维立体评价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流程,并利用企业集团的实际数据进行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的价值效应评价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基于财务治理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D]. 张保中.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研究[D]. 王炎.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 张海英. 湖南大学. 2007

[4].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D]. 谭佰秋. 长春理工大学. 2007

[5]. 上海腾隆集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方慎. 复旦大学. 2010

[6]. 煤炭行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 杨婉君. 长安大学. 2015

[7]. 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问题[D]. 吴聪玉.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8].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D]. 麻帅杰.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9]. 西安高科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对策研究[D]. 吕英.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10]. 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研究[D]. 冯自钦.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