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在波斯尼亚和幕后的空袭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在波斯尼亚和幕后的空袭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空袭波黑的台前幕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北约论文,台前幕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波黑内战是1992年3月爆发的。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伤亡之惨重,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大陆上绝无仅有的。导火线是,3月初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市举行婚礼的塞族人遭到穆斯林的袭击,塞族旗帜被焚毁,新郎的父亲被打死。但其根本原因则是前南斯拉夫1991年解体后,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成灾,波黑三个民族的领导人对波黑的政治前途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

引人注目的是,波黑冲突三方面的关系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内战初期,穆、克两族曾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塞族和原南人民军作战。后来,穆、克两族矛盾激化,经常发生战斗。1993年塞族在控制波黑大片领土后采取固守战术,而穆、克两族为争夺领土而进行的战斗却成了波黑战场上的主旋律。从1993年夏天起,穆斯林领导层发生内讧,“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同室操戈”。

波黑内战爆发后,国际社会就一再敦促波黑冲突三方进行谈判,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和平计划,签署了30多次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协议墨迹未干战火又起,和平计划一再受挫。1993年初万斯和欧文提出了一揽子和平计划。按此计划,波黑将成为一个由10个省组成的分权制国家,其中塞族将拥有3个省,占波黑领土的43%,穆族也有3个省,占27%,克族有两个省,占15%,另外有一个省(占11%)由穆、克两族共管,而首都萨拉热窝将成为非军事开放区。塞族没有接受,欧文于1993年6月17日不得不承认该计划已彻底失败。

1993年8月国际调解波黑内战的两主席欧文和斯托尔滕贝格提出了新的和平计划。塞族和克族领导人由于其基本要求得到满足而表示接受。穆族领导人则因其领土大片丧失,本族居民大量流散,国家分崩离析而坚决拒绝。新的和平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波黑国家结构由联邦制改为邦联制。波黑是由三个单一民族国家组成的联盟,国家主席由三族轮流担任,每四个月换一次。这种体制是符合塞、克两族要求的。

2.塞族获得了较多的领土,克族的领土基本未变。原计划规定,塞族得到43%的领土,这虽然超过了塞族的人口比重(31.4%),但塞族仍深感不满。因为塞族的土地多半处于穷乡僻壤,缺乏矿产资源、能源供应、工矿企业、交通设施、战略要地和重要城镇。波黑在战前信奉东正教的居民一直占人口的多数(奥匈帝国时期占43%左右),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种族清洗”后才居于第二位。因此在划分版图时,塞族要求考虑这一情况,恢复“历史的公正”。同时塞族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已占有波黑70%的领土,现在他们愿意让出18%的土地以“换取和平”,但仍占有52%的领土。

克族占据的领土变动不大,其地域比较富庶,而且与克罗地亚连成一片,所以他们也比较满意。穆族则要求在得到31%的领土之外再增加3-4%的领土,塞族和克族都不同意,这导致了1993年冬克、穆两族之间的激战。

3.塞族的领土已连成一片。原计划把萨瓦河沿岸的第三区划归克族,致使塞族占据的东西波斯尼亚被分开。沿萨瓦河的七座城市,只有两座划归塞族,五座重要城市划归克族。经过战斗,塞族已控制了第三区的大部地区,占领了沿河五座城市,打通了东西波斯尼亚的走廊。塞族称这一地区是接济西波斯尼亚和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的“生命线”。为了补偿克族受到的损失,塞族答应将奥兹伦山地和中波斯尼亚的库普雷斯塞族聚居区割让给克族。

4.关于东波斯尼亚。原计划穆族占有东波斯尼亚的大部地区,塞族的领土被分割包围,形成了飞地。现在的态势正好颠倒了过来,塞族占有大片土地,穆族只剩下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保护的斯雷布雷尼察、热帕、戈拉日代三块飞地。穆族希望取得弗拉塞尼察、罗加蒂察以及兹沃尔尼克的一半,塞族坚决拒绝。塞族人说:“德里纳河不应当是塞族的界河而应当是塞族的脊梁”。

5.关于萨拉热窝和中波斯尼亚。根据新的计划,萨拉热窝市由联合国托管两年。穆族主张两年后萨拉热窝市作为一个整体,由三族共管,塞族和克族则认为三族在战争中结下了深仇大恨,萨市共管实有困难,不如分割治理。在中波斯尼亚,克、穆两族互占的地区为了调整犬牙交错的地段,克族将把雷舍沃、基塞利亚克、瓦雷德及热普切一部分让给穆族,穆族则将把新特拉尼克、下瓦库夫·亚布拉尼察让给克族。此外,为处于内陆的穆族聚居区开辟南北两条通道,北部经过布尔奇科通向萨瓦河,南部经过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普洛切港通向亚得里亚海。

6.关于黑塞哥维那。塞族的目标是想使奈雷特瓦河成为塞族和克族在黑塞哥维那地区的界河。奈雷特瓦河的下游,包括波黑唯一的滨海地区奈乌姆划归克族。斯托拉茨市是穆族聚居区,划归穆族。首府莫斯塔尔市以河为界,东部属穆族,西部属克族。塞族只是有权在莫斯塔尔市区成立塞族聚居区,并有一条通道连接莫斯塔尔机场。东南部的波波沃谷地划归塞族。

7.关于比哈奇地区。原计划归穆族所有的西部比哈奇飞地,乌纳河以东的大部地区已被塞族占领,穆族要求归还。生活在该地区的塞族和克族居民和平相处,没有发生战斗,他们愿意接受和平计划,但穆族内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却发生过激战。

8.关于塞族的出海口。取得出海口是塞族人数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宿愿。他们急切地希望这一次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塞族议长说,一个民族离海这么近,却又与海隔绝,那是不可想象的。塞、克两族已有“君子协定”,克族在紧靠黑山处划20公里海岸线(即普雷弗拉卡半岛)给塞族,塞族则在杜布罗夫尼克市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作为补偿,以保障旅游城市的安全。

波黑内战早已超出了“内战”的范围,因为除波黑3个民族以外,还有国外的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这场战争,使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与波黑毗邻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早在内战爆发前就已染指波黑,双方都想把波黑境内的本民族聚居区纳入自己的版图。塞尔维亚总统曾强调:“所有的塞族人必须生活在一个国家里”。克罗地亚总统则认为“瓜分波黑是解决原南危机的最佳方案”。内战爆发后,克罗地亚派出数万名军人为波黑克族“助战”,塞尔维亚则主要靠原南人民军为波黑塞族“争地盘”。双方为此不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波黑内战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为争夺波黑的一场战争。

欧美各国对波黑内战也各有各的打算,而且他们的态度是在不断变化的。起先美国强调,解决波黑冲突是“欧洲人的事情”,因而长期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一再拒绝派部队到波黑执行维和任务,引起了西欧国家的不满。英法等西欧国家深感波黑内战严重威胁到自身的安全,担心波黑难民潮会冲击其社会稳定。因此,在波黑内战爆发后,他们就积极参与调停,但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在调停中往往偏袒克、穆两族而压制塞族。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塞族拒绝万斯和欧文和平计划时,西方一再对塞族施加压力;而当穆族拒绝欧文—斯托尔滕贝格计划时,西方不仅不向穆斯林施压,反而要求塞族作出更大的让步。

就在北约对围困萨拉热窝的塞族武装发出的最后通牒即将到期之际,却又突然峰回路转,北约宣布暂不施行空袭计划,这一戏剧性变化的幕后有着深刻的背景。

首先是波黑塞族和穆族迫于强大的国际压力,作了较大的让步。塞族在离最后通牒的限期还有4天的时候,实际上已开始从萨拉热窝前线撤出重型武器。穆族也在同一时间加紧撤走重武器,这使北约的空袭逐渐变得师出无名。

俄罗斯的挺身而出是空袭搁置的又一重要原因。俄国过去由于国内困难,经济上有求于西方,因而在波黑问题上态度比较软弱。但是,俄国作为军事大国,希望在国际问题上有发言权,更不能对自己在巴尔干的利益置之不理。因此,当北约扬言要对波黑塞族发动空袭时,俄国坚决反对并成功地进行了外交斡旋,暂时消除了空袭危险。俄派出400名士兵进入萨拉热窝参加维和行动。事实表明,俄国在国际上仍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国家。

北约内部也有分歧。波黑山多林密,飞机难以完全施展。希腊、加拿大等国明确表示反对空袭行动,西班牙等国虽不反对,但不愿出一兵一卒。据国外舆论分析,北约的最后通牒主要仍在于“以压促和”,政治目的多于军事目的。

1994年4月10日和11日,北约所属的4架美国战斗机在不到24小时内,两次袭击了包围波黑穆斯林城镇戈拉日代的塞族武装阵地。戈拉日代是波黑东部的一个穆斯林飞地,有居民6.5万人。1993年4月被联合国确定为6个“安全区”之一。4月22日北约再次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塞军于23日午夜前从戈拉日代撤退3公里,并于26日午夜前从戈拉日代等5个联合国保护区撤出重武器。否则塞军炮兵阵地弹药库和油库等军事目标将遭全面空袭。这是北约今年3月初就萨拉热窝局势向塞军发出最后通牒后又一次向波黑塞族发出的严重警告,也是波黑战争两年来出现的最严重的危机。塞族被迫满足了北约最后通牒中提出的全部条件。

从解决波黑危机全过程的角度来看,这次行动可以被视为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进行的新一轮角逐的开始。

由于西欧的各种努力均告失败,时局变得难以收拾,美国认为这是显示其在欧洲影响力的绝好时机,因而强调处理波黑危机美国必须起“领导作用”。从此改变态度,从“隔岸观火”转为直接插手。3月初,波黑穆、克两方在美国的撮合下签署了一项建立联邦制国家的协议,并组成了联邦军队。然后再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结成邦联,意在孤立打击塞族。3月底对塞族阵地发动了春季攻势。塞族因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不再感到孤立,也立即予以回击。北约在进行了在其45年历史上的第一次轰炸之后,很难继续宣称中立。美国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对外政策负责人巴切维奇说:“一旦我们开始对某一方进行空袭,中立的整个概念显然成了虚伪的东西。”

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取消了原定4月11日同美国特使雷德曼的会晤,并宣布暂停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切接触。塞军司令指责北约偏袒穆斯林,他说,在穆军进攻塞军时,北约未曾说过一句话,现在塞军奋起反击时却遭到了北约空袭。塞方认为,这是美国和西欧大国欲通过武力压塞族按美国提出的方案加入穆克联邦的手段,这是塞族人不能接受的。

塞族在北约的威胁下不仅从戈拉日代后退3公里,而且将其重型武器从戈拉日代等5个联合国保护区后撤20公里。同时表示同意召开国际和会,以欧文方案为基础,同穆斯林方面进行谈判,并表示只要穆斯林放弃统一波黑的主张,塞族就同意让出20%的领土。与此同时,在波黑战场上,塞族采取“情愿挨打也不主动进攻”的策略,以避免北约空袭。

美国这次以军事威胁遏制塞族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美国的目的是迫使塞族回到谈判桌上来,并在领土问题上对穆斯林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其实,如果北约真的对塞族开战,对塞族目标进行全面空袭而没有地面部队的参与,这不但无助于解决波黑危机,而且会使西方国家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美国目前的基本做法是在波黑战争结束之前决不向波黑派兵而只是提供空中支持。但是美国以武力威胁塞族的做法只会使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的欧洲国家面临风险,这样就导致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在解决波黑危机问题上出现矛盾。美国在进行武力威胁的同时又拿不出解决波黑问题新办法,因而不得不再次托出欧文—斯托尔滕贝格和平方案。

为召开新的国际和会创造条件,目前以美国、俄罗斯、联合国以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代表组成的波黑和平国际协调小组正在波黑穆、克、塞三族之间进行调解,以促使交战各方首先达成停火协议,然后就版图划分问题进行谈判。这次协调行动能否成功,将主要取决于领土要求。

尽管如此,往波黑派驻维和部队的欧洲国家并不想真正同塞族交战。它们仍然主张波黑问题和平解决,因为波黑战争一旦变成维和部队与塞族的战争,首当其冲的直接受害者则仍然是派驻维和部队的欧洲国家而不是美国。因此,大国之间在解决波黑问题上的明显分歧又突出地表现在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问题上。美国极力主张取消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俄国对此持反对态度,英法等国考虑到本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可能受到的威胁,表示一旦解除对穆斯林的武器禁运,他们就要撤回派驻波黑的维和部队。一旦上述情况成为事实,波黑地区的一切和平计划都将化为乌有,而欧洲大陆也将会爆发一场动用重型武器的激战。波黑局势将如何发展人们拭目以待。

标签:;  ;  ;  ;  ;  

北约在波斯尼亚和幕后的空袭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