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市立医院 2615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确诊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2疗程后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不易复发,且费用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及阴道炎症。国外研究资料显示,约 75% 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罹患过 1 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45% 以上的女性罹患至少 2 次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可见该病的发病率极高, 因此寻找一种经济有效、 方便快捷、 起效较快、 治愈率高、 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自 2013年2月~7月以来,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收集了我院门诊自 2013年2月~7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 年龄19~37岁, 平均年龄(26.77±2.1) 岁。均为已婚妇女, 无其他并发症。病程为3个月至2年, 平均病程为1.1年。所有患者均有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病史, 使用西药和一般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所有60例患者均满足《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 ① 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等症状; ② 阴道或宫颈粘膜充血, 有豆腐渣状的分泌物; ③ 经分泌物涂片检查, 发现念珠菌或真菌培养呈阳性; ④ 经西药常规治疗后反复发作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 0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上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特比萘芬片, 口服, 每次0.25 g, 每天1次, 连用14 d, 克霉唑片0.5 g阴道内纳药, 每晚1次, 7 d为1疗程。
1.2.2观察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在口服特比萘芬片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药用: 秦皮、 苦参、 黄柏、 百部、 白鲜皮、 地肤子、 黄芩各30 g, 黄连20 g。使用方法: 上方, 冷水3000 mL浸泡 2 h, 文火煎 2次, 每次煮沸后煎20 min, 过滤留药液 3000 mL左右, 熏蒸 15 min, 等药液温度下降至40° 左右后坐浴20 min。1 d 1剂, 熏洗结束后, 克霉唑片0.5 g阴道内纳药同上, 每晚 1次, 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用药期间忌鱼腥辛辣之物, 忌房事, 月经期停药。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准备好熏蒸用的用品, 将煮沸之后准备好的中药溶液倒入熏蒸盆中, 嘱患者排尿后熏蒸。先熏后坐浴, 中药药液温度降低可加适量热水。熏蒸及坐浴过程中, 注意中药药液温度, 准确掌握熏蒸时患者蹲位的高度, 避免烫伤皮肤。
1.3 疗效评判标准
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分泌物恢复正常,月经干净后3~7天经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正常, 连续检测3次均正常则为治愈; 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分泌物基本恢复正常, 月经干净后3~7天经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仅仅偶见霉菌, 连续检测3次也仅是偶见霉菌则为显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分泌物不正常, 月经干净后3~7天经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测, 连续检测3次均发现有霉菌则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
1.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5例, 显效14例, 无效1例, 分别占50.0% ,46.7%, 3.3%,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20例, 无效7例, 分别占10.0% , 6 6.7% 及 23.3% ,总有效率为 76.7% 。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P <0.0 5。
具体见表 1 。
4 讨论
霉菌性阴道炎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阴道炎症。 念珠菌平时可寄生在阴道内, 但对阴道并无损害。只有当阴道抵抗力降低, 阴道糖原增多时, 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症, 故多见于孕妇和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为外阴奇痒, 严重时可使患者坐立不安, 影响工作及睡眠。 近年来, 临床上有用特比萘芬片治疗的, 其为广谱抗真菌药, 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麦角鲨烯环氧化酶, 阻断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的麦角鲨烯环氧化反应而干扰真菌固醇的早期生物合成, 从而发挥抑制和杀灭真菌的作用, 临床已经证明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明确, 显效迅速; 亦有用克霉唑阴道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其属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较广, 能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等病原体, 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相关中药方义为:百部杀虫止痒;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与蛇床子配伍, 清除皮肤湿热而止痒; 黄芩、黄连均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之功效; 地肤子清热利湿、 祛风止痒, 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熏洗联合西药, 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中医熏洗外治法以中药熏蒸、坐浴,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和毛孔直接与病灶充分接触,增强了中药成分的渗透作用, 促使腠理疏通, 脉络调和,气血流畅,可以收到止痒杀虫之效。该疗法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单纯西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复发率高这一难题,且经济有效,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 黄权, 王红梅 .100例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8,5(9) :698.
论文作者:赵永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阴道炎论文; 阴道论文; 霉菌性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外阴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