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
摘要:咳嗽为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呼吸道多余的分泌物、液体及误入呼吸道的异物等。慢性咳嗽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特别是长期、频繁咳嗽导致的多系统并发症造成机体功能不适或损害。本文就近5年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经方验方、中成药及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防治慢性咳嗽加以概括,以期拓展慢性咳嗽的治疗途径,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出了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均可影响到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现代研究显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变应性咳嗽(AC)等[1]。近期,许多专家学者挖掘古籍经典并升华,如朱海[2]、高伟华[3]等学者均认识到五脏六腑论治慢性咳嗽的重要性。此外,晁恩祥[4]创立“风咳”,以“风邪犯肺,肺失宣肃,气道挛急”为主要病机,“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利咽止咳”为根本治疗大法,治疗过程中时刻不忘疏风、散风。史利卿[5]将伏邪病机理论,创造性的提出风邪、痰饮、湿热内伏之证临床尤为常见,体现了中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思想,拓展了慢性咳嗽的诊治思路。
2.辨证论治
由于慢性咳嗽病程较长,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辨证常为虚实夹杂,故不能见咳治咳,结合现代医学建立病证结合模式,审因论治,辨证分型,施用不同方剂,或兼证加减,综合诊治,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疏欣杨等[6]利用因子分析降维法对161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风盛挛急证、肺阴亏虚证、肝火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湿蕴肺证、燥邪伤肺证及痰热壅肺证是慢性咳嗽的最多见证候类型,符合目前中医临床诊治慢性咳嗽的规律。
此外,随着对慢性咳嗽研究的深化,依托于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模式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对于辨证论治慢性咳嗽成效较为显著。韩桂玲[7]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既往诊治慢性咳嗽的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出针对慢性难治性咳嗽应遵循的五步三要四法原则。程煜等[8]研究显示CVA以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阴亏耗为主要证型;UACS以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肝火犯肺和肺阴亏耗为主要证型;EB以风寒犯肺、风燥伤肺、风热犯肺为主要证型,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3.治疗方法
3.1 内治法
3.1.1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
余成勇[9]报道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寒饮内停型慢性咳嗽与对照组(复方甲氧那敏胶囊,盐酸氨溴索分散片,头孢呋辛酯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朱腾西[10]报道应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慢性咳嗽与对照组(复方甲氧那敏胶囊)比较,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证候积分、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LC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李亚清等[11]报道应用自拟鼻肺咳方(黄芩、辛夷、蔓荆子、荆芥穗、白前、桔梗、陈皮、川芎、桑白皮、蜜麻黄、白芷、炒苍耳、甘草)治疗UACS患者与对照组(头孢克肟胶囊)比较,中药组方鼻肺咳方对UAC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3.1.2 中成药的使用
应用中成药治疗慢性咳嗽品类较多,如苏黄止咳胶囊、冬菀止咳颗粒、肺力咳胶囊、利肺片、通宣理肺丸、蓝芩口服液等[12]。白海涛等[13]报道应用胃苏颗粒联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GERC患者与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比较,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徐琴等[14]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青年UACS引起的慢性咳嗽,结果提示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青年UACS引起的慢性咳嗽,对改善咽部症状、咳嗽有明显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外治法
临床上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对慢性咳嗽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3.2.1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可调理脏腑气机、宣肺止咳。现代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慢性咳嗽的机制可能与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等有关[15]。杨玉霞等[16]采用针刺背俞穴(肺俞、脾俞、肾俞)配合穴位埋线与对照组(枸橼酸喷托维林片联合养阴清肺口服液)比较,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徐洁[17]采用辨证取穴针灸拔罐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的患者,以合谷、大椎、天突、扶突、迎香、鼻通、定喘、咽三针、丰隆、老冲为主穴,总有效率为90%。
3.2.2 穴位贴敷疗法
《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可见穴位贴敷可调整气血,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气机。陈冬梅等[18]采用穴位贴敷(膻中、大椎、膏肓、肺俞)治疗患者本身及数据显示明显。
4.小结
随着中医对慢性咳嗽思想认识的提高,中医无论在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是在辨证处方、经验处方及中成药转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运用经方验方、中成药及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方法防治慢性咳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也显示了中医药治疗独特的优势。但尚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尚需大样本、大规模研究[19];对中医证型的研究尚需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是精准医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具体体现,注重治疗高度个体化、精准化,充分展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潜力,随着医学的发展,慢性咳嗽的治疗途径及方法将大大拓展,将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Lai K,Chen R,Lin J,et al.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Chest,2013,143(3):613-620.
[2]朱海.慢性咳嗽从肝论治理论探讨[J].新中医,2017,49(7):185-186.
[3]吕明圣,高伟华,吴甜甜,等.从肺胃相关理论论治慢性咳嗽[J].四川中医,2016,34(11):28-29.
[4]陈志斌.晁恩祥教授辨治风咳学术经验及临证特色[J].福建中医药,2017,48(4):53-54,62.
[5]林彬,史利卿,马建岭,等.慢性咳嗽伏邪病机认识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5):12-15.
[6]疏欣杨,李得民,韩春生,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学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7(6):441-445.
[7]韩桂玲,张纾难.基于病证结合的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策略[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5):16-19,47.
[8]程煜,林江涛.慢性咳嗽中医证候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142-144.
[9]余成勇.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7):44-46.
[10]朱腾西.清燥救肺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49例[J].光明中医,2017,32(2):268-270.
[11]李亚清,高雪,陈生,贾丹,喻群,阎闯.鼻肺咳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29.
[12]万彦婷,接明明,洪燕.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6):122-124.
[13]白海涛,吕小雪,拓珺.胃苏颗粒联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3,33(7):117-118.
[14]徐琴,吴峰,徐宪韬.蓝芩口服液治疗青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10):1511-1514.
[15]马文静.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7,32(22):3352-3354.
[16]杨玉霞,刘丽华,张风敏.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咳嗽49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7):1039-1040.
[17]徐洁.针灸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慢性咳嗽6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80-81.
[18]陈冬梅,王新佩.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5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4):13.
[19]江梅,廖理粤,罗炜,等.国内咳嗽诊疗指南的质量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4):409-413.
论文作者:王斯涵,吕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中医论文; 中医药论文; 穴位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疗效论文; 口服液论文; 针刺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