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促进幼儿幸福成长论文_孙秀红

优化活动,促进幼儿幸福成长论文_孙秀红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长荡镇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的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自入园到离园期间的一切活动都是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好各项活动,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使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

一、生活活动

(一)保教结合,寓教育于生活活动中

幼儿园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机构,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活活动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该敏感地察觉其中的教育价值,及时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对其进行教育。如在进餐前教师可以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进餐习惯,这些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与保育老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保教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举

幼儿经过一夜休息,每天起床至十点是幼儿大脑活跃、精力旺盛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但是十点以后幼儿神经兴奋性降低,这时应该安排幼儿适当的休息或者是轻松愉快地游戏、听故事。午餐后幼儿兴奋性降至最低,是需要午睡的时间。午睡后幼儿得到休息,大脑兴奋性提高,又可以安排其他游戏活动或是户外活动。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进行活动量大的活动之后安排有利于幼儿休息放松的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还要让幼儿熟悉和了解,知道什么时候进餐,什么时候洗手喝水如厕,什么时候午睡。但是时间安排并不是固定的,稳定中应根据幼儿个别差异适当灵活掌握。比如有的幼儿进餐比较慢,那么可以让先吃完的孩子洗手如厕,并不要求所有孩子一起吃完,一起如厕,而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一贯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育教学活动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的环境是受一定文化、教育观念的影响所组织的一种动态的教育、教学空间和场所。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开放的,也是封闭的,它具有保育和教育意义。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和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良好的物质活动环境有助于吸引幼儿参与活动,能够给予幼儿智力、情感等全方位的信息刺激,促进幼儿积极与环境互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支持幼儿各种探索活动。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察觉幼儿的各种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应该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方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不仅要按照《指南》的要求,还要结合本地、本园和本班幼儿实际,选择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从学习者参与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自主程度来看,可以分为教师指定的活动和幼儿自由的活动,或者是指导性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不同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自身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合作和幼儿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支持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

三、游戏活动

(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幼儿一日生活

幼儿一日生活是丰富多样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均可以采取多样的游戏进行,比如,在幼儿集中一起走时,可以换个方式,像小猫那样踮起脚尖走,或是像袋鼠那样跳着走;教育活动中,模拟娃娃家、儿童医院,让儿童在游戏中充分扮演各种角色,获得生活经验;户外活动中,让孩子爬雪山、过草地,在游戏中锻炼钻、爬、平衡和攀登的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积极互动,快乐学习。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系列的变化,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和深刻;游戏中活动的组织形式也逐渐复杂,集体性增多;游戏活动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逐步提高;游戏的时间逐渐增加,4~5岁的中班幼儿游戏时间可以达到一个小时,而大班孩子可以玩更长时间;从参加游戏的成员看,3岁左右孩子较多的是独自游戏或是平行游戏,到了中大班,孩子可以进行群体游戏。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组织中,应该根据幼儿实际活动情况,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玩,尽情地玩。

(三)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是开展各类游戏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的游戏活动离不开材料,教师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丰富游戏的环境。只有具备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才能在游戏情境下积极参与各项游戏活动。教师首先要创造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提供适宜、安全的游戏材料,尤其是体育游戏,若是场地和活动材料存在安全隐患,是不适宜幼儿开展游戏的;其次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到高兴、愉快,喜欢、乐意跟同伴玩;最后是增进幼儿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让儿童会玩,在玩中学、玩中成长。

(四)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意愿,给予适当的指导

游戏是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的表现,应尊重孩子自主游戏的意愿。同时孩子的游戏也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在组织各种类型的游戏时应该教会孩子怎么样玩,比如角色游戏,教师首先要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知道各种角色的作用,然后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是玩小熊请客,还是小蜜蜂找妈妈。通过师幼共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教师引导孩子做好角色分配,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抓住契机,做好帮助和指导工作,当孩子遇到难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给予提示,最后帮助孩子愉快地结束游戏,激发孩子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意愿。

论文作者:孙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1月总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优化活动,促进幼儿幸福成长论文_孙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