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双堠镇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并进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但城镇化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仍需加强、城镇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措施
一、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三化”融合,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推动新型城镇化
(一)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土地流转为前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动粗放型、零散型的“传统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型的“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促使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以促进我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我县工业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努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围绕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借外力促进资源加工转化。紧紧抓住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继续在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做强产业上下功夫。
(三)要大力繁荣现代服务业。面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围绕“聚人气、增财气、集商气”的目标,加快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扩大需求空间,激活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对城镇化、工业化的“反推力”。
二、统筹县城、小城镇、农民新村“三大”层次,以县城拓展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
(一)以县城建设为核心,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功能。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城市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住、商务、交通、教育、金融、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配套。二是促进新区、园区协调发展。三是促进新区、旧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旧城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改造,依托泸沽湖旅游开发优势,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畅通工程建设。
(二)以镇村建设为纽带,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小城镇集聚力和承载力,加快广场、文体活动场所、污水处理设施、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二是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地域特色。要扬长避短,做优做强,力争成为集工业、商贸、旅游、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特色镇。三是统筹推进镇域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社区化,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三、做强中心城市,着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一)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改造旧城与繁荣新城并举、完善功能与改善民生并重、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并进,努力打造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相统一、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辉映的现代都市格局。二是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对重要地段和沿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单体建筑和街景的规划建设要强化管理,按照文化名城、生态名城的区域特色,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城市建设之中,使城市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和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互协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
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这与同期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不无关系。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可通过加法与减法并用,加快财政体制的转型。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做法,在政府公共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有较大比重并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费用总体占比过低,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增加财政支出进行回哺理所当然。减法主要表现在政府要缩减行政性经费支出,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确保财政重点支持农业人口市民化。
(三)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的核心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而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长期积累的“半城市化”问题,注重公平与共享,全面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认同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作用,要认同他们作为新市民分享城镇化建设的红利,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城市中生活有归属感和荣誉感,继续为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
(四)要通过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消融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从短期来看,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财政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消融我国“逆城市化”现象首要任务在于解决资金问题,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确保财政支出扶持城镇化建设是关键,尤其是要解决农民工面临的收入与保障压力;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推进建设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从长期来看,制度改革应联动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等层面的改革,切实提高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权利,促使农业转移人口的“应然权利”转变成为“实然权利”,增加就业机会,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农民工解决上述难题。
四、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提升城镇发展内涵
一是放大生态特色。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放大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的旅游示范带动效应,谋划特色生态镇村旅游专线。强化江河湖泊水网、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建设并保护好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划入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的城镇,要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推动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经济薄弱城镇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历史文脉传承。根据城镇自然禀赋、资源要素整合等因素,优化空间布局及规划设计,重点挖掘地方空间特色和景观特点,注重从城镇文明中吸纳现代元素,从乡土文化中汲取传统营养,塑造风格独特的城镇景观。对一些具有原始风貌、风格独特的村庄要予以保护,加以改造利用。三是努力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建立健全“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规划管理机制,根据城镇发展现状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积极探索和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和模式,推进城镇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和物业化。
五、着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城镇发展动力
一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原则,加快研究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机制。继续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尽快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城乡差别,使进城农民和城镇居民能享受平等待遇。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经济股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二是着力突破用地瓶颈。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好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等土地资源,加大占补平衡和挂钩复垦项目的实施力度。探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大投融资体制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建立银行、城镇交流合作机制,增强城镇“造血功能”。
结束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们打造的环境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效果。今后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环境的问题、资源的浪费问题等,制定一种节约、安全可靠的政策,才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宏伟.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逆城市化”现象、诱因与制度反思[J].改革与战略,2017,(03).
[2]孙永正.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7,(02).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镇论文; 制度改革论文; 城市论文; 农民工论文; 生态论文; 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