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在高校外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上的应用论文

影视作品在高校外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上的应用论文

影视作品在高校外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上的应用

马 靖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语言学导论”作为高校外语专业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常陷入“教师焦虑满堂灌,学生畏难无心学”的尴尬境地。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程意识”为导向,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反馈,探讨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应用于“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可能性与意义。文章分类分析与语言学有关的影视作品,挖掘其中的语言学元素,分析影视作品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兴趣、启发主动思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希望为“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增加新的思路。

关键词: “语言学导论”;课程意识;建构主义

“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校外语专业高级阶段的传统课程,对德语专业来说则是现行大纲规定的唯一一个语言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36—72学时的“语言学导论”课程就是本科阶段唯一的语言学入门机会。

可用于图书馆导航、入馆教育、参考咨询、快速找书、馆藏揭示等,目前国内图书馆研究讨论的多,实现的少;国外图书馆实现的多。

语言学分支众多,内容多样,仅理论语言学就包括语音学、音位学、语义学、词法学、句法学、篇章语言学、语用学等;每个分支都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如何在很少的学时中安排如此繁多的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该课程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材料之前,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思考。这一思想与“课程意识”不谋而合,即“站在课程的立场来审视教学改革问题”,这种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学生学习意愿、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全发展。

一、对语言学课程意义和目标的再思考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远远超过语言学习,而是要研究人类语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揭示人类语言的本质,探索语言的共同规律。需要认识到,语言学并非术语和具体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体现语言观、哲学观的思维探索,是人文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

首先,语言观是哲学层次的思考,对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深远。例如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因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生物学、逻辑学、文学等众多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20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并引发了结构主义思潮。更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学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不仅研究成果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更提供了很多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可能性。基于语言学先后诞生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等众多的交叉学科。

可见,语言学的理念、研究方法和视角具有广泛的启发性和实用性。从这样的高度看待语言学课程,应将“语言学导论”视为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它对每一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潜在意义。因此,外语专业的“语言学导论”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关注某一种语言,更不应该用大量抽象的术语和理论吓退学习者的好奇和热情,从而关闭了未来的诸多可能。“语言学导论”课程应该打破语种的界限,引发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用发展和历史的眼光看待语言学的主要议题,独立思辨,看到语言学对思维的训练作用,发现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可能性。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仅靠课堂明显不足,更应该挖掘课前和课后教学材料使用的多种可能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体验、思考。在这方面,笔者认为,集表现艺术大成的影视作品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电影中的语言学元素

2.展示和引导对语言学经典问题的深入探讨或大胆推测。有些电影涉及语言学中的经典问题,语言学家甚至其他领域的学者对此进行着经久不息的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出现新的维度。电影《窈窕淑女》中,语言学家席根斯教授对卖花女伊莱莎的培训改造过程,伊莱莎对自身身份和情感的寻找和定位过程,实际上就非常鲜活深刻地探讨了“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语言作为一个系统,被特定的群体使用,也界定了一个群体。拉博夫(1966)就曾在语言层化变异(social stratification)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法索德(1999)则研究了言语社团(speechcommunity)中不同情境、事件、行为中的言语活动与规则等,语言学学习者一定会敏感地将影片中的这些元素与语言学产生关联,加深对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的功能”这一命题的思考。

电影中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学因素,都可以以视频截取的方式用于课堂展示,或者作为小组自学材料,请同学们观察、记录、比对和讨论。

山区的地势起伏不平,多陡坡和洼地,一旦遭遇雨雪天气,极易引发洪水倒灌、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若遇到流经山区的河流,则会出现明显的冲刷现象。这些特殊的地理地质因素往往使得公路桥梁的勘察与设计工作难以顺利展开,这就要求在勘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开各种天然障碍,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1.展示语言学某一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些优秀的电影以语言学家为主要人物,生动展示了某些语言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如同带领学生参观了语言研究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语音学”的研究通常要借助专业的录音、音频分析工具,需要较大的语音库做对比,这些在普通高校的“语言学导论”课堂上都是不容易实现的。而华纳兄弟影业的经典电影《窈窕淑女》(1996)却展示了由著名语音学家彼得·拉德福格(Peter Ladefoged)设计的专业语音研究实验室,影片中两位语音和方言学者席根斯和平克林不止一次充满激情地探讨了语音对于语言的重要性,示范了元音、爆发音、送气音、鼻音等关键发音的训练方法,展示了研究语音的记录和录音过程,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观摩材料。

2016年出品,先后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奖和雨果奖等多项大奖的派拉蒙科幻电影《降临》就以艺术的方式,大胆地展示了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的“佐证”。本片的拍摄邀请了麦吉尔大学语言系专门研究稀有语言,特别是中美洲的玛雅语的杰西卡·库恩教授(Jessica Coon)作为顾问,电影整个情节架构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上:语言会影响乃至决定思维。正是基于这一假说,影片中的语言学家路易斯经过数次与外星人的接触,发现他们使用的极为特殊的圆环状的文字,进而破译了他们的思维模式,甚至学到了他们独特的世界观,获得了他们“读取”未来的能力。这些明显的语言学元素受到了众多媒体和学者的关注,《降临》被誉为“语言学电影”。

日本影片《编舟记》(2013)则是学习“语义学”时很好的补充资料。电影展示了国语学者松本朋佑和热爱语言的编辑马缔带领编辑部历时15年的艰辛工作,编纂辞典《大渡海》的经过。“辞典学”无疑是建立在语言学之上的,一本辞典记载了语言,汇总了语言研究的成果,也体现了一定的语言观。松本先生在影片中与同事讨论了新词汇的产生、语义的变迁和消亡、词语的误用、缩略语、青年人用语等语言问题,这些都是语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影片中狭小的堆满书籍的工作室、夹满便利贴的辞书、做了各种标记的“用例采集”卡,汇总、标记、录入、选定词条,这些都是语言学研究常用的工作方法。

影视作品与语言学有很多联系。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探讨的主题和情节架构常常会与关注人类语言和交际的语言学有关,而基于影片环境创作的人物对话也就是“语言使用”的实例。发现优秀的电影作品中的语言学元素,将其归纳分类,与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按照自己在“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将包含语言学元素的电影按照其在教学中不同应用的可能,大略分为四类,并分别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利用0.25 mg/mL的NaCl溶液处理萝卜种子,能够提高萝卜芽苗菜的鲜质量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同时对种子发芽和种子活力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在萝卜芽苗菜培养过程中添加0.25 mg/mL的NaCl,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将获得更具保健功能的萝卜芽苗菜。

这些包含语言学领域深刻前沿论题的影视作品,非常适合学习者学完本部分基础知识欣赏和讨论,能够加深理论学习的印象,增强对语言学的兴趣,保持开放性的学习心态。

冬前杂草苗小、耐药性差、用药量少、除草彻底,尤其在恶性杂草较多的情况下,年前除草效果明显优于年后。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及时机械防除麦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注意避开低温时段[3]。

电影《知更鸟不歌唱》(2001)探讨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在大学主修语言学的学生桑德拉在格雷斯教授的带领下,将小主人公卡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试图证明“在语言最佳学习期后,仍然可以学会说话”。“语言习得关键期”是认知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不断研究的课题。Penfield、Roberts(1959)和Eric Heinz Lenneberg(1967)分别从大脑和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理论推断,而Joshua K.Hartshorne、Joshua B.Tenenbaum(2018)则基于实证研究界定“语言敏感期”的具体时间。“语言学敏感期”这一话题,影响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和外语语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值得语言学研究者持续关注。

3.作为语言学分析的语料库。电影中的人物语言服务于电影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庞大语料库。很多电影之所以受欢迎和关注,经典的对白是很重要的要素。以广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剧《老友记》为例,1994—2004年播出了共10季236集,翻译为各国语言在世界各地播放,至今热度不减,几乎成为外语学习者必看影片。在知网搜索关键词“《老友记》”,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语言幽默(77篇)、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55篇)、关联理论(46篇)、语用功能(22篇)和礼貌原则(11篇)等选题角度的论文,可见电影经常作为语言学研究者的语料来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叫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电影,比如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人物语言,从合作原则角度寻找幽默形成的机制,思考礼貌原则、面子原则等语用学重要理论,等等,对于唤起学生语言敏感性和加深理论理解不无裨益。

1.工业化发展的一般特征。工业化的发展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的一系随着拉动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变化,相应的就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城乡居住等社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同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将发生改变,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后期阶段就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上来(参见表3)。

4.唤起专业热爱和专业认同感。学生从影视作品中体验到,语言学绝不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对人类语言的剖析、理解、记录,对人的认知、思维、社会属性的追问,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语言学导论”的教学中,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笑着聆听狂热的语音学家席根斯对“蹩脚”语音的控诉,笑里有自嘲也有钦佩,看到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伊莱莎一起练习语音,产生了注重发音、重新审视自己的外语发音训练的内动力,笔者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论对于“语言敏感期”的看法,沿着《大渡海》中的松本先生的观点探讨“语言规范性和语言的时代性”,从电影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主题延伸到“交际的跨文化性”,延伸到“人机交互翻译”,等等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领域。

此外,影视作品还因其细腻、生动的艺术形式,使语言学摆脱了冰冷、枯燥的刻板印象。《窈窕淑女》中席根斯教授对语言魔力的信仰、《大渡海》中松本先生和马缔对词语研究的执着、《没有青春的青春》中多米尼克对追寻语言起源的痴迷、《依然爱丽丝》中爱丽丝对语言学的眷恋……这些鲜活的人物对语言学的热爱,让学生看到语言学可以通向智慧的高地和人性的中心,这种热爱像灯塔一样,指引学生在语言学研究路上走得长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与“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自己已知的事物建立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影视之所以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各个环节,就是因为影视作品这种艺术体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组织小组研究、课堂讨论等协作学习形式,电影中语言、情节、主题等各方面信息容易使学习者主动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展开思考,实现在主体与情境之间的“同化—顺应”过程,以动态开放的思想建构认识体系,实现长期有效的学习。

四、结语

教授“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真正意识到“语言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才能高屋建瓴,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摆脱灌输知识点的焦虑,做到授之以渔,甚至授之以“欲”。将电影应用于“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是一种符合课程目标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尝试,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和摸索,认真收集、仔细研究,做好教学环节和协作学习的设计,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学的道路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胡梦霞.语言学界怎么看《降临》[N].文汇报,2017-03-10.

[2]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4.

[4]韩礼德.论语言和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学研究,2002,(9).

[6]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Oxford:Blackwell,1999.

[7]Labov,W.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r) in New York City[M].Cambridge:CUP,1966.

Films as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MA J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mpulsory course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is challenging to most teachers due to the wide coverage and limited teaching hours,which easily result in cramming contents and a dull class.Guided b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teaching this course with films as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feedbacks.The author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at ar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system,improv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spire active thinking.This could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course consciousness;constructionism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4-0165-03

收稿日期: 2018-12-07

作者简介: 马靖,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

标签:;  ;  ;  ;  

影视作品在高校外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上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