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案例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把学科的各种抽象的原理、概念、规律融入到具体的典型现实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探究学习来获得学科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和发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代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提问,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古罗马哲学家柏拉图将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整理列举了较多例子。他们的教学思想为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70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由当时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创立,主要是继承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中的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1919年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德海姆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并在商学院推广。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教学开始应用于普通教育学,现在普通教育的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案例教学法有实践性强、结果多元化、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师生互动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主要特征。这是案例教学法具有广阔前景的原因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并且把探寻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从这一点可以知道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具有客观现实性以及大量的地理原理和现象蕴含于具体的典型现实案例中,这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也特别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案例教学。
(一)精选地理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为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优秀的地理案例。在目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地理教学案例有两种:一种是教材现存的案例。在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对重点知识、问题都有列举地理案例。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课本中特别是必修2、3每章节都有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通过教材编写专家精心策划选编而成的,它与所学内容联系紧密,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对课本中的教学案例不能轻易弃之不用。另一种是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地理案例,也就是地理教材以外的案例。如,在学习天气时,可以选择当地的天气案例;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选择安溪茶叶生产、永春芦柑生产的案例进行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在学习城市化进程时,可以选择泉州或本县市的城市化案例等乡土案例。
(二)利用案例创设情景,提出地理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永远是紧张和焦虑的。知识与情感隔离,当知识链到了一定程度,厌学情绪的增长使学习难以为继。学习兴趣加深、提高到一定程度,转化为比较稳定和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就能维持学习的持续进展。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个体的探究兴趣和动机。教师精心选择的案例所创设的情景能够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并使学生努力去解释这一现象,主动地寻找结论,学生自然就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和动机。例如,在学习“土地资源利用”时,教师可首先讲述土地资源若利用不当,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然后展示几个地区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前后的不同案例,并提问学生这些做法对土地资源会造成什么破坏。在学习“世界粮食问题”时,教师可先放一段两分多钟的录像案例,展示非洲灾民接受救济粮和某些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农场主囤积商品粮的情况;然后由学生回答,世界的粮食问题有哪两种表现。
(三)通过案例论证地理原理与规律
地理原理与规律是地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蕴藏于地理事物外部表象中。客观现实的地理案例则多为地理事物外部表象。一个好的案例能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等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纷繁复杂的地理案例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时,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案例的层层分析、总结归纳出农业地域形成的一般规律。在学习“产业转移”时,我们不仅通过对东亚产业转移案例,还可通过欧洲等其他地区产业转移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产业转移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利用案例对地理学习的检查与反馈
如何进行检查与反馈地理学习呢,也就是说如何评价地理学习?这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和行为的变化。具体落实在地理学习的评价主要关注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学习活动中应用地理知识的状况、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案例教学在这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因为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升华,通过对某一地理案例的分析,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对地理教学案例进行拓展,使学生不但会分析研究课本的案例,还会分析课本外的其他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的案例,学生根据刚刚接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独立自主探究的案例,进行知识迁移,教师从中引导、启发和点评。这一过程,考查了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检验了学生在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解决其他案例能力。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入案例情节和角色中,这时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也自然体现出来了。如,人教版地理必修3每一章节完成后有一个“问题研究”专栏,这实际上就通过案例来对本章节学习的检查与反馈。
三、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案例教学在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和落实地理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为此也采取了相应的一些对策。
(一)案例与教学实际不相符
1.案例教学目的错位
案例教学目的不是具体的案例本身,而是使得学生验证知识、生成知识、提高学习的技能,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把案例本身的叙述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如,人教版地理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发”一节,课本案例是美国田纳西河综合开发。本节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了解分析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使学生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一般原理;而不仅仅是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但有些教师却仅仅让学生掌握田纳西河案例,从而导致教学目的的错位。这是由没有领会案例教学的目的和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所造成的。为此,深入了解案例教学的目的和认真地研读课标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2.案例与教学内容不相符
案例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来论证地理原理、规律和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选取的案例就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二者经常发生脱节现象。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及治理、华北地区盐碱化及防治等案例,虽然从宏观角度来看,都是生态问题,但是从微观角度看,它们各有侧重点,有的是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们内部成因机制不完全一样。因此,在论证人地关系时,必须选准落脚点,才能有理有据,它们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3.案例过多,归纳总结不到位
在现实的地理案例教学中,往往出现案例过多,甚至滥用的现象。案例的呈现方式比较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顺序,对案例分析不透彻,没有提高案例的使用质量,更多的是罗列案例,就事论事。案例学完后,学生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一堆事实材料。教师对案例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流于形式,结论缺乏启发性,缺少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教育,多数是专家的定论,没有起到对案例的提高和升华作用。案例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搞清楚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原理;然后,再选取相应的案例;再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学生顺利地进入特定的情景中,实现思维与情景交融;最后,要注意案例的编排顺序,符合教学内容的进展,以更好地体现案例传承知识和训练思维的功能。
(二)案例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些教师对案例过分求新、求奇,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脱节,往往使得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师生双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收效不佳,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对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存在着原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地理教学所用的案例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递进性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差异性教学,以便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机会,使得案例提供的情境和分析的思路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吻合,实现案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还有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实际,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三)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足
1.盲目使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对教师要求高,花费时间多,连贯性差,结构缺乏严谨等局限性。如,自然地理理论较为系统,注重概念性、原理性和连贯性,如果一味追求案例教学则适得其反,不如用传统的讲授法。可见,案例教学要视学习内容而定。
2.混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
虽然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事物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但是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案例教学中案例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举例在一般教学中则居次要地位;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举例的主体是教师;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则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
3.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失当
在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是传统教学的说教者、管理者的角色;有些教师则变成可有可无、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的角色。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对教授的理论理解深透;要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
结束语:
各种教学模式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各有其特定功能和适用范围。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性质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在不同教学情境下可供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案;优选和优化教学方法体系,能促进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推广,经受着检验、比较和选择,尽管其科学性、理论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但已反映出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对新教学思想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