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引趣“十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中学论文,十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提高思想觉悟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个人成才的起点,也是成才的高效催化剂。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以“知”引趣
这里的“知”指的是知识的深度。现行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可读性,所选材料大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的具体科学知识,或者是易于了解和理解的,这有利于自学,但也难免使学生“一看就懂”,其实却是浅尝辄止,懂得肤浅,或似懂非懂,并未真懂。有些概念、观点本来很抽象难懂,但由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反而使学生误认为政治好学,背过即可,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此,对政治理论知识要讲深讲透。所谓讲深,并不是故弄玄虚,讲得让人感到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不知所云,而是要讲深刻,深挖知识的深层内涵,使学生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讲透,即透彻分析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真懂,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识到政治课是富有理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会它决非举手之劳,认识到政治课不是各种知识、政策、口号的大杂烩,一看就懂,从而做到以深激趣。
二、以“智”引趣
这里的“智”,一方面指的是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头脑灵活,见机行事,随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发现力、反映力、判断力。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智”还指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智力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人的潜能,这种潜能以人的脑神经为基础,是一种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政治问题和各种现象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能力,提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辩证思维素质、心理素质。教学中只有突出了立场、观点、方法论教育,学生才能“知之”,消除误解,体验到“学了有用,学了管用”,进而才有可能“好之”“乐之”。
三、以“魂”引趣
这里的“魂”指的是政治课的灵魂,或者说是政治课的落脚点和归宿——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政治课教师在讲完某一个内容后,可以从中挖掘某种精神或者思想因素,并以此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德育课,其灵魂就在于它的思想性。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许多教师围绕考试讲课本,不考的不教,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考查,轻思想觉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把政治课上成纯知识性的课、应试课,使得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政治课只有具有它的灵魂,它才会有活力。事实上,只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事业感,即使再抽象和枯燥的内容,也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以“实”引趣
这里的“实”指的是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任务、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而且也是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目前由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事例太陈旧,有些内容太空泛、抽象,严重脱离或滞后于实际,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注重于划条条,不善于或不屑于或不敢于联系实际,结果造成政治课缺乏活力,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因此,从提高学习兴趣方面讲,理论也必须和具体、直观、生动的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的实际要全面,要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生周围(班级、学校、家庭)的实际,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实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等。理论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把它当作教条到处生搬硬套,更不能用来剪裁实际,只有在创造性的运用当中,才能改造现实,丰富和发展理论,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五、以“法”引趣
这里的“法”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法)。小学的思想品德比较生动简单,而中学阶段思想政治就开始抽象了。要想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思想性、抽象性较强的政治课感兴趣,确实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要彻底抛弃那种课上划条条、课下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选择形象化的教法,进行启发、诱导和定向,使“道”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观点,再外化为学生的“德”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首先感到政治课的有趣,培养起间接兴趣,进而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到政治知识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变有趣为乐趣,变间接兴趣为直接兴趣,最后才有希望把政治学习当作终生的志趣。
六、以“例”引趣
这里的“例”指的是事例。政治理论比较抽象、枯燥,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说明“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师若采取适当的技巧,使学生好学乐学,无疑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捷径。要想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可适当运用事例说明道理。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学生对学习就充满兴趣,学起来就会全神贯注,反应灵敏。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搜集事例,而选例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举例并不都是多多益善,对事例也不能蜻蜓点水似的简单一说就过去,而应该做到恰到好处的分析,效果才会最佳。总之,在讲课中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一方法,激活了课堂活跃,使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学得又快又好,让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以“情”引趣
这里的“情”指的是情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应以真挚深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扬民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学有一种愉悦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敢说、敢想,教师不能端着架子,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融洽师生感情。这种情感来源于政治教师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情感激发学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用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
八、以“言”引趣
这里的“言”指的是语言。就是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但要真正使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二是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或者诗歌、歌谣、谚语、歇后语等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以“线”引趣
这里的“线”指的是线索或者思路。政治教材从表面上看,都是由一个个散乱的知识点构成,其实各个知识点之间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经过认真组织、提炼、推敲,知识被散乱堆砌,就会使学生不得要领,而且也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一般说来,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认真研究教材,发现学科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得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下去,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十、以“图”引趣
这里的“图”指的是图像或者图表。以“图”引趣即发挥多媒体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课辅助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年来,虽然许多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从整体上改变“粉笔加黑板”和“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这样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就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使得教学缺乏活力和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它的声、像、图、文字等创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很多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这种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