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贲门癌X线分型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_肖伟1,韦永明

肖伟1 韦永明2

(1芜湖供电公司医疗服务中心 241000)

(2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介入中心 241000)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99-02

我院2009-05~2012-05对60例贲门区癌做了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灌注化疗,试图探讨其X线大体分型、血管造影表现与介入化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肿瘤介入化疗适应症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共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8~86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拍片及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累及范围:贲门、胃底、胃小弯垂直部及食管下段;X线大体分三型:覃伞型,溃疡型及浸润型。

(1)覃伞形为突入腔内隆起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为3~4cm,呈菜花状分叶的充盈缺损,表面可有小龛影,壁僵硬,粘膜破坏,钡剂通过梗阻或分流,共32例。

(2)溃疡型显示典型的恶性溃疡征象,即较深而大的龛影,周围有环堤,部分呈“半月征”,共20例。

(3)浸润型表现为管壁僵硬或不规则增厚,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或伴有小的充盈缺损及龛影。共8例。

1.2 介入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Seldinger’s法选择性动脉造影[1],共60例,其中腹腔干造影27例,胃左动脉造影22例,脾动脉4例,肝总动脉7例。共灌注化疗92次,其中腹腔干56次,胃左动脉31次,胃左动脉+膈动脉5次。用药量:卡铂300~400mg,5-Fu 750~1000mg,丝裂霉素10~12mg。接受治疗一次28例,二次24例,三次8例,每次间隔4~5周;治疗后40d做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拍片,观察肿瘤形态学改变及临床疗效。

2 结果

2.1 肿瘤血供增加表现为肿瘤区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中断或血管团、血管湖、覃伞型28例占87.5%,溃疡型4例占20%,浸润型3例占37.5%。

2.2 肿瘤血供减少表现为肿瘤区血管稀疏、僵直、变细或呈丛毛状。覃伞型4例,占12.5%,溃疡型16例,占80%,浸润型5例,占62.5%。

2.3 瘤周血管向瘤代偿性表现为血管增粗或向瘤区分枝增多,移位的主支为胃左动脉,辅支为胃短动脉、副胃左动脉、膈动脉;其中出现率较高的主支改变为覃伞型,占87.5%;辅支改变较多者为溃疡型,占80%。

2.4 通过CT或B超证实瘤区周有肿大淋巴结或伴肝转移、腹水共计6例。其中覃伞型2例,溃疡型2例,浸润型2例。

2.5 临床疗效

主要对照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食通畅度、软组织肿块及龛影变化;参照全国胃癌协作组第二次会议制定的进展期胃癌全身化疗判定标准[2],将疗效分为:

(1)基本缓解:主要病变缩小70%以上或几乎消失,症状显著减轻或接近消失。

(2)部分缓解:主要病变缩小50%左右,症状有明显减轻。

(3)稳定:主要病变缩小25%左右或无明显缩小,症状维持一个月以上。

(4)无效:治疗后X线表现与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进展。

各种类型癌与疗效的关系附表。

治疗后40d做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拍片评价,近期总有效率为88.3%,无严重化疗发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3.1 肿瘤X线分型与血管造影表现

肿瘤生长受两种因素制约:一是肿瘤组织内部结构,另一是肿瘤周围状态[3]。对于一定组织类型的异常增生新生物,血供与其增殖正相关,肿瘤内血供能适应其增殖需要时,形成肿块——覃伞型,不出现坏死;随肿瘤逐渐增大,血液供应渐趋欠缺;或血管虽然增多、增粗、血流量增加仍不能适应时,则出现瘤组织缺血坏死,小范围血管坏死、中断、渗出形成血管湖。组织坏死与表面相通形成龛影,坏死严重时形成溃疡型。由于肿瘤组织类型、纤维支架多少及其他成分不同影响其血供。覃伞型:瘤内血管增多、迂曲呈多血型改变,增粗与外周血管有一定移行性,血管湖较少,可能与血供量丰富有关。瘤周改变大多表现为胃左动脉增粗显著,伴部分辅支增粗移位;辅支改变为主的病例少见。溃疡型;瘤内血管分支多而纤细,僵直中断如毛刷状,血管湖多见,符合血供代偿紊乱改变;瘤周血管主支大多增粗不显著,以辅支增粗、异位、扭曲、靠近瘤体明显。浸润型X线大体分型与血管造影表现介于两型 之间。因此肿瘤形态与血供关系密切[4]。

3.2 肿瘤形态、血管表现与灌注化疗

介入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效果显著,文献报道,介入化疗后平均生存期可达8.44个月,明显高于未手术病例的4.17个月[5],而放疗与全身化疗有效率为20%~50%,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无明显疗效,且副作用较大。因此,介入化疗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但贲门区癌X线形态分型与疗效之间关系文献未见报道。本文通过60例观察,发现覃伞型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增加型占87.5%,以主支(胃左动脉)代偿增粗改变为主;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50%,生存期为4~25个月,中位生存期高于文献报道8.44个月,且目前仍有4例存活;溃疡型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供减少型占80%;增粗代偿改变以瘤周血管辅支(胃短动脉、副胃左动脉、膈动脉)为主;基本缓解率仅达10%,生存期为2~12个月。给药途径:覃伞型由于胃左动脉粗大,易于超选择,多进行胃左动脉与腹腔干双重给药;溃疡型以辅支增粗为主,胃左动脉多数细小,不容易超选择插管,只能进行腹腔干给药;覃伞型-多血型的介入化疗效果明显由于溃疡型-少血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贲门区癌介入化疗选择适应症及估计愈后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毅 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211例并发症分析. 《南通医学院报》2004年第二期;

[2]于学林等 进展期胃癌规范化介入治疗方案.《放射学杂志》2005,2(14):1;

[3]王志强等 阻断VEGF信号传导途径的抗肿瘤治疗新进展.《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4).

[4]秦净等 胃癌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中华消化杂志》1999,04.

[5]葛来增等 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肿瘤防治研究》2007,4,(34):4.

论文作者:肖伟1,韦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胃贲门癌X线分型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_肖伟1,韦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