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健康教育方法探析论文_王俊武

慢性病人健康教育方法探析论文_王俊武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卫生院,江苏 溧阳 213333

摘要:针对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慢性病的高发趋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慢性病人带病生存时间的延长,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健康管理模式,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要考虑病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为病人的健康赋权,但慢性病人更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和疾病特殊规律。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使慢性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和家属、医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沟通方式,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健康教育收效良好,提高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关键词:慢性病 健康教育 教育目标 方法

1引言

近年来,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许多慢性病单靠住院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可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支配,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方便了老人及其亲属。目前强调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最终的责任,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能够降低个人或家庭对专业照顾的依赖。

2慢性病中的内在健康

根据黑格尔哲学中健康和疾病辩证融合的观点,护理学家Newman在其健康是意识的拓展理论中指出,健康和疾病并不是对立或者独立存在的,体现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相互依赖和渗透的关系[1]。疾病是健康这个整体模式的有意义的反映,健康通过与疾病共存,使人向更高意识的层次转变和拓展。所以,二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甚至只有面对疾病时,健康才变得有意义。因此,可以说是疾病拓展了人的意识,也可以说健康就是疾病状态下人意识的拓展。再如美国学者Moch所提出的“疾病中的健康”理论则指出了个体能够在健康受损的状态下,于疾病中发现意义,并获得了不断成长和超越自我的机会。

3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这种教育为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治疗费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慢性病中,因病种复杂多样,教育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特点相应对症教育,以减轻慢性病人心理负担,并减少并发症[2]。例如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伴有肢体瘫痪和感觉麻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伴随着家属的终身照顾和护理,所以要把有关知识同时授予病人和家属。

4慢性病人健康教育的方法

4.1心理护理

对于慢性病人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健康教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他们从心理上有一种安慰,平等的感觉,愿意与你进行交谈,沟通。与患者之间态度要诚恳,真实,换取他对你的信任,使患者能够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你,指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前提,有利于慢性病患者与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利于疾病的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家庭支持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失去家庭的支持会使患者感到孤立和无助,产生凄凉,悲观的不良情绪和被人抛弃的恐惧感,加之疾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提供支持和温暖的家庭可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当慢性病带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痛苦时,会使患者产生甚至会怀疑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提升家庭的支持,促进和保护病人的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家庭成员是慢性病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让患者家属了解该病的基本常识及相关知识配合下使其正确看待疾病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患者,家属,社会及医护人员的互相作用下,才更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不要因患者需长期治疗和高额的医疗费用而嫌弃或放弃,应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安慰,起到医护人员难起到的作用。

4.3普及健康教育

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区医疗不够完善,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都由家属照顾,家属的情绪行为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成效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周边环境密切相关,组织同类疾病病人座谈,交流疾病护理经验,表达心身感受,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健康教育必须向患者的家属、朋友、就业机构延伸,以便取得满意的效果。健康教育同样存在着个体性和针对性,由于健康教育的成效与患者的病情、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过程没有固定的,而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个体为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介绍合理饮食、疾病的早期发现、意外事件的防护、高血压的预防、生活垃圾的处理等保健知识[3]。病人的现身说法在健康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应鼓励病人间相互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对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对疾病有彻底认识的,性格比较开朗的病人与心理状态欠佳的病人应安排在同一房间,以便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从中起到引导和桥梁的作用。

4.4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

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患者由于对医疗知识的缺乏,造成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是心理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必要的护理介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如糖尿病病人自测血糖,自己注射胰岛素;肺心病病人肺功能锻炼等。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很多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和疗法,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疾病还要通过患者去配合,比如需控制饮食,适当的休息,放松心态等[4]。要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参加一些规律的体育锻炼尽量争取让让患者重返社会。如果可能的情况下寻找一些尽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认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工作会给患者增加生活信心和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这样,对他们的康复非常有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降低疾病的危害,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itucki JM.Margaret A.Newman: Model of Health.In:Tomey A,Alligood MR.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 (5th Ed) [M].St.Louis:Mosby,2002

[2]徐再慧.慢性病人的健康教育[J].爱家护士.2006(9)

[3]吴欣,董萍.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8(8)

[4]于丽香.护理对慢性病人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3)

论文作者:王俊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慢性病人健康教育方法探析论文_王俊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