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及对当代中国的危害
李 效 洲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唯心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兴起泛滥,有极其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直接间接缘故和主客观因素,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不同特色的三个传播阶段。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就是唯心主义思想理论的外在表现,就是形而上学分析方式的思维呈现,就是抽象人性论价值判断的舆论阐扬。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表现出历史事实的虚假捏造、欺骗迷惑性的传播方式、持久深远的传播影响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舆论公正评价、人们正确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都有极其严重的危害。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如何对待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分析历史问题等发表重要讲话,并着重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动思潮,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只有了解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兴起的原因和传播的演进历程、掌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特点,才能消除其危害。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传播演进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表现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694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概念,在我国肆无忌惮、不断发酵,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客观存在的直接间接缘故和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从历史原因来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卑微低下的国际地位、奴颜婢膝的外交形象等,使国民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自卑感,致使民众在语言上和行动上极其不自信。从现实原因来说,以意识形态渗透为主题和侧重点的西方媒体,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与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通过各种方式企图否定中国革命史、中国改革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以达到其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野心和阴谋。从直接缘故来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科技社会转型,从单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导致不同阶层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的多样性,这给我国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严重冲击,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以可乘之机。从间接缘故来考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在物质生产繁荣的同时却淡化了精神世界的塑造,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思想观念的引导,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面,内容缺少吸引力,手段缺乏创新性,难以引起民众的兴趣和共鸣,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发展中,一些诸如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矛盾凸显,这给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施展的空间和发挥的舞台。从主观因素来讲,民众由于缺乏科学的唯物史观,缺乏对唯物史观中的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的认知和把握,因此在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和定性评判方面,难免有失偏颇,甚至得出与历史事实真相南辕北辙的结论。从客观因素来讲,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和持续推进,伴随着政治活动日益拓展,带有鲜明意识形态倾向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粉墨登场,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极具影响力和破坏力的效果。此外,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和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政治风波,也给历史虚无主义者借题发挥提供了素材和原料。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演进历程及其在各阶段的主要表现
虽然历史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但随着西方殖民侵略活动在全球蔓延,历史虚无主义也作为西方殖民侵略的手段施展着独特功能,发挥着舆论工具作用。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历史虚无主义也乘虚而入,肆意扩张,并逐步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重要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比较突出的阶段。
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县财政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发改委、民政局、粮食局、林业局、扶贫办、商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乡镇防汛工作分管负责人担任。
1.最初兴起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现代化作为其侵略的外部效应逐步发挥威力,也迫使各阶层先进的中国人寻求通往现代化的救国救民道路。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的农民阶级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企图通过自身力量寻找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出路,但由于其自身小农意识的局限性,这些农民运动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突破。腐朽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为寻求自救之道,发动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主要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的发动者始终身处封建落后思想的藩篱当中,没有触动社会制度的根基,运动也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宣告破产。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产阶级,策划了影响深远的辛亥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根基未稳、急于求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过往各阶级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种种尝试进行反思和总结,极力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正是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竭力鼓吹西方文明和西方进步。这就是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兴起的最初阶段。
3.余波未平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
建议:拉筋之前必须先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这样能提高拉筋的成效,并减少受伤的机会。动作一定要缓慢而温和,千万不可猛压或急压,或让别人过度施加外力帮忙。
了解独立学院词汇教学动态生成的必然性,要先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关于教学的本质问题,教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比较典型的有特殊交往论、多本质论、教师发展论、学习论等。其中研究者较为推崇的是特殊交往论,它是动态生成的理论来源,为解读词汇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随着教育哲学,教育生态学的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引入教学论,特殊交往论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青睐和认可。进一步细化,交往侧重点不同,特殊交往论的理解也存在一点偏差,有的人将交往视为教学方法和模式,由此来推动教学发展;有的人将交往视为教学内容和目标,主要体现为学习者的合作学习过程;还有的人将教学本身视为交往,而师生就是这种特殊交往的主体。
2.再次兴起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近几年,在人民论坛杂志评出的“影响中国的十大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几乎每年都赫然在列,其影响力、关注度和活跃度等各项指标居高不下。这一思潮,与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同时并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资本经济的发展也冲击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资本主义的物化价值也在侵蚀他们的思想。“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浸入人的意识里。”[8]这就导致了一些人沉迷于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滋生蔓延”[9]。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尤其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拨乱反正工作的持续推进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者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大力鼓吹和宣传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言论,大肆开展“非毛化”活动。他们认为清算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到了,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肆意放大;一些西方媒体也推波助澜,把新中国等同于秦朝,视毛泽东为秦始皇等。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同志历来对自己的评价。”[3]“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5]693,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从今天的视角去要求历史人物,我们不应该脱离阶级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这两个科学认识工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系列事件致使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在苏联长期盛行的由西方舆论操纵的企图颠覆苏共政权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取得了完全胜利。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的思想引领方向和舆论宣传导向,不难发现:赫鲁晓夫匪夷所思、语出惊人的“秘密报告”,戈尔巴乔夫独出心裁、别具匠心的“新思维”纲领,叶利钦倒行逆施、民怨沸腾的退出苏共演说等,对苏联的最终解体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苏共亡党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沉重的。对此,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强调:“要结束历史教科书领域的‘混乱’状况,应该培养年轻一代对自己祖国和祖国历史的自豪感。”[6]在苏共亡党的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有人甚至抛出这样的言论: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他们犯了马克思所论证过的“原罪”,苏联的成立只是列宁等一伙职业革命家的阴谋。这分明是在有意曲解或错误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俄国的未来就给予了很清晰的说明:“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7]6
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兴风作浪,具有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告别革命”,贬低、诽谤、否定革命。否定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而为维护腐朽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唱赞歌;否定顺应历史潮流的戊戌维新运动,而为清王朝“清末新政”的丑陋表演树碑立传;否定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而美化西方殖民入侵和日本法西斯入侵。第二,颠覆已有的对历史人物的公认评价,污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美化汉奸、投敌卖国者等倒行逆施者的形象。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导致了外敌入侵,琦善维护清王朝利益而成为民族英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导致社会动乱,慈禧太后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孙中山是一个只会吹嘘鼓动的“口号家”,而袁世凯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等等。第三,以“学术研究”“学术论坛”的名义任意篡改历史。比如,有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改写”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理论陷阱’”[10]32。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和依据,离开了这个科学判断,中国革命的进步性、合理性就荡然无存了。第四,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和关联,“或者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或者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1]23;恶意夸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忽视在此期间取得的成就,认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荒唐史、倒退史,不应向苏联靠拢,而应该“以英美为师”;又把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说成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11]23。
这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集中表现为全盘西化理论,尤其以陈序经和胡适为代表。首先不可否认,二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探索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有所发展、进步,只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和思考的航标出现了偏差。陈序经作为当时引导社会思潮和引领人们思想动向的著名学者,首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全盘西化的主张。他的“一刀断根”论认为:中华文化“样样都不如人”,“中国之趋于全盘西化,不过是时间的长短问题,我们若不自己赶紧去全盘西化,则必为外人所胁迫而全盘西化”[2]。他从物质生产、政治、思想文化、哲学等数个领域全面论证西方优于中国,中国需全面向西方学习。胡适,是约翰·杜威的学生,是实用主义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其全盘西化论开创了中华文化全盘西化的先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胡适的中国“百事不如人”论认为,中华文化的未来和出路只能是全盘接受新西方世界的文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出路可言。全盘西化论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关系盘根错节,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相互勾结,如影随形。全盘西化势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也可以说,全盘西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外在表现。这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宣传和散布的过程中,总是以“学术研究”“学术探讨”为遮掩,以“重新评价”“再次论断”为说辞,表面看,其论点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学术问题,但实质上却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他们试图在舆论阵地上占有一席之地,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在我国兴起发展并持续兴风作浪,其背后有强大的带有西方政治背景的国际组织或政治协会的“鼎力”支持,有与西方政府存在各种关联的巨大的国际资本或国际金融的“慷慨”援助。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长期和平演变的策略和方式。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进行有意的裁剪、刻意的虚构,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地重新评价,有时候选取某一历史节点的某一侧面进行篡改,有时候又截取某一历史人物的某一事件进行裁剪。但是,对待历史,“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13]。历史虚无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一些西方思潮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实质上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都充当了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而发起的意识形态战争的“马前卒”。这些思潮交叉呼应、相互交融、如影随形、串通一气,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社会思想氛围的引领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它们在理论根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思想引领上是荒谬错误的,在政治影响上是贻害无穷的。
颜晓晨眼睛一亮,蓝月酒吧是中档酒吧,蓝方就是最贵的酒之一了,如果能卖出一整瓶,又能让客人申请会员,肯定有奖金拿。
这一时期,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我国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严峻困难和挑战。一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倾向的文艺作品(以《河殇》为代表)开始宣传带有民族悲伤主义色彩的思想,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唱衰中华民族,这显然犯了历史宿命论的虚无主义错误。这波思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他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循环往复地更替,只起到对社会破坏和使社会动荡的作用,没有实质性的建设作用。其次,对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农民领袖、民族英雄及爱国将领进行故意曲解、恶意诬蔑、肆意诽谤。再次,他们用地理环境决定论取代或否定科学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再起决定作用,而地理环境才是根本因素。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正是由于黄色文明没有希望了,只有向西方蓝色文明靠拢才是唯一出路。最后,否定革命,提倡改良。他们只是抽象地谈论革命与改良的利弊,没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7]3,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辛亥革命远远没有改良好,其破坏作用巨大,而创造作用微乎其微,并借此进一步竭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主要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一种思想理论。我们只有深入分析这一理论,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看清其本来面目。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心理腐蚀和心理侵害作用,对当代中国危害巨大。它消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现实的影响,篡改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颠覆中国人民的历史观,动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迎合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逻辑是建构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从根本上与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研究历史的原则和方法相矛盾、相冲突、相背离。历史虚无主义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主观需求对历史事实进行人为的、随意的裁剪和改编,甚至捏造和虚构。当代历史虚无主义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蜕变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和思维模式。一些别有用心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看待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等问题时,所采取的基本观点总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其具体方法莫过于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一刀切”。历史虚无主义者将价值批判的标准和依据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框架体系上,倡导用抽象的、虚幻的人性论观点取代阶级的观点和阶级的分析方法解读和阐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就极易形成一种英雄史观的历史观点,“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2],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和群众路线。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唯心主义思潮,除具有西方唯心主义思想的共同特点外,在我国新时期传播发展中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传播内容上看,它刻意夸大改良的作用和意义,进而贬低甚至诋毁革命的现实和成就;从传播特点上说,它具有欺骗性、迷惑性、复杂性、选择性和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融性;从传播影响上讲,历史虚无主义作为现象,其影响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而作为思潮,其影响是显性的、显而易见的。
将一定质量试样装入圆形刚玉莫来石坩埚中,放入微波炉内。开启微波加热,微波停止后立即将试样取出冷却。样品冷却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自然冷却和水冷却。自然冷却是指直接取出试样置于微波腔体外,自然冷却至室温;水冷却为试样取出后,马上投入室温水中冷却,之后烘干制样。
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是昨天的记录和总结,是今天的指南和向导,是明天的资本和经验。中华民族的历史,尤其是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对我国目前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独特且显著的作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一个突出且集中的表现就是“告别革命”论。有学者认为,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革命只起破坏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10]15。社会改良存在成功的可能性,而革命这种激进的方式注定失败,断言正是这些“‘激进主义’祸害了中国,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0]16。他们对近代的农民起义、革命暴动进行恶意贬低,而抬高维护腐朽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缺少和平改良的内外部条件,战争与革命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否定或贬低战争与革命,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否定或诋毁。革命很明显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流血牺牲,但一定的革命付出和牺牲换来长久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不管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的战争,中华民族才从百年屈辱中走出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也才从深重的压迫中站起来,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复兴。
5)成果数据导出。将服务器中更新好的1∶250 000 DLG数据库导出为FILE GEODATABASE格式,并按目录组织结构整理成果数据[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片面化的思想认知,始终只是一少部分人的理论主张或判断标准,未构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人主张对历史进行有所取舍的虚无。但是,崇高的历史人物、伟大的历史壮举、厚重的历史记忆,不容许任何人玷污、亵渎,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精神根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树立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坚持,无形中动摇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根基。历史虚无主义虽说未成为主流思想意识,但这一思潮已经对我国当前的思想宣传及精神塑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究其实质,既是唯心主义思想理论的外在表现,又是形而上学分析方式的思维呈现,更是一种抽象人性论价值判断的舆论阐扬。
(一)消除中华民族文化对现实的影响,动摇人们生存发展的思想根基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5]694历史不是过往发生事件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任人随意摆布的“小丑”,更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主观刻意虚无的材料,而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源。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传播发酵的过程中,与“全盘西化”论形影相伴,“‘全盘西化’论往往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中华民族繁衍生存而酝酿出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民族隗宝,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渊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倍加珍惜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支撑。
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引作用,但其作用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给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借题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历史虚无主义者在西方思潮和西方文明的影响下,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肆意鼓吹西方文化,刻意贬低、诽谤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抹杀和“摧残”,会使人们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丧失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最终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失去信心。“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隔断历史。”[1]708
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两个学科都具有中国传媒大学的独到优势和特色。首先体现在“综合”。新闻传播学起步于广电,随着中国整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广电延伸到电子媒体,再从电子媒体延伸到视听新媒体、融媒体。戏剧影视学也大致如此,起步是电视艺术,电视艺术后来延伸到视觉艺术,又延伸到影视行业,最后将戏剧和戏曲也纳入其中。第二个特点就是“交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不仅载体、平台有交叉,艺术、技术也有交叉。特别是这几年大数据、智能媒体的兴起,使它们的覆盖领域更加宽泛。交叉、融合肯定是未来方向,需要开启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的新视野和新维度,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篡改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颠覆中国人民的历史观,扰乱当代社会的价值评价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而光荣的历史,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反帝反封建抗争史,更值得我们歌颂。但历史虚无主义者肆无忌惮地歪曲中国近代史,严重颠覆了人们已有的历史观,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革命在近代史中的正面作用,大肆渲染革命的负面效应。不可否认,改良和革命都是走向现代化、走向独立的方式和途径。但是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内无民主法治,外无独立主权,数次的改良活动,无不以失败而告终。通过革命方式走向民主、走向独立、走向现代化的铁的事实证明,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唯一道路。革命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破坏,但其发挥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正面效果,远远超过了其破坏作用。其次,历史虚无主义者颂扬、称赞、夸大侵略的作用,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观。从一定意义上讲,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不是主要方面,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和灾难。有些人高谈阔论,为帝国主义侵略歌功颂德,不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无知和蒙昧,就是别有用心、心怀叵测。再次,历史虚无主义者颠倒对历史人物已有的功过是非评价,扰乱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形形色色的旗号,搞什么“学术探讨”“学术研究”,根据“最新发掘”的“客观真实”的材料,对已有的、既定的、被大家所认可的历史人物进行再评价。或许他们获取的材料可能是真实的,但他们看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从局部出发,从细枝末节着眼,从预定结果求证,这明显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最后,“非毛”“反毛”论调甚嚣尘上,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其丰功伟绩,彪炳史册。“非毛”“反毛”论者抓住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大肆渲染,混淆视听,用心极其险恶。如何看待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党的文件早有结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5]693
(三)动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扰乱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人民的思想价值或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源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历史成就和伟大贡献。历史虚无主义者弱化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刻意否定和篡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目的就是使目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失去历史支撑。所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不仅仅是一个思想文化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它不但涉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判或评论,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现实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经过系统的理论论证并被历史事实和实践证明过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15]在这一点上,苏联的教训,我们必须汲取。苏联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经历了“推崇和执行—教条和弱化—否定和背叛”的演进历程,苏联的解体也证实了背离马克思主义路线的悲哀。苏联的解体,原因有很多,但指导思想的僵化和落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并果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2.3.4 PCO2 纳入18篇文献,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42,I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见图4。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试验组PCO2减少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99,95%CI(-7.68~-6.29),P<0.000 1]。
(四)迎合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只是西方社会实施“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的一种手段或计谋,其战略目的还是扰乱人们的思想,企图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中国丧失希望和信心,最终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权。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其对群众产生的影响力和能动作用不可小觑。在过去的数十年内,西方社会一直在向全世界兜售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试图按照自己的逻辑去重塑这个世界。尤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发生,更加增强了西方社会借助思想观念这种意识形态工具推翻东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然而,30年过去了,当时一路沿街欢庆终于逃出社会主义的“魔咒”,离开马克思主义思想导向的东欧和苏联民众,再次回首那段历史,都十分怀念没有发生“颜色革命”之前的生活。因为当时有免费的教育医疗、基本的食品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等,但这一切安宁舒适的生活却被“颜色革命”所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动荡、生活水平下降、失业严重等。历史虚无主义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不光彩角色。对此教训,不仅当事国民众要汲取,全世界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人们都要汲取。历史虚无主义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社会思潮,在当代中国大肆攻击、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宣传所谓的“自由”“民主”等一些唯心主义概念,鼓噪向西方社会看齐,其根本目的和最终企图就是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西方社会各个方面都比社会主义中国优越的观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未来丧失理想和信念,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根基,从而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其心险恶,其心可诛!
参考文献 :
[1]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序经学术论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9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7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03.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6.
[10]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朱佳木.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7-148.
[13]列宁全集:第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14]梁柱.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J].紫光阁,2013(9):29-31.
[15]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5):49-51.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Its Harm to Contemporary China
LI Xiaozhou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 : Historic nihilism, as a Western idealistic theory, has sprung up and spread in China.It has extremely complicated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s as well as direct and indirect reasons.It has also undergone three sta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ups and downs.Historical nihilism, in essence, i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idealistic theory, the thinking presentation of metaphysical analysis mode, and the public opinion elucidation of value judgment of abstract human nature theory.In contemporary China,historical nihilis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deceptive and confusing modes of communication, and lasting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on.Historic nihilism does great harm to the fair evalu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formation of people's correct historical outlook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xist guiding ideology.
Key words : historical nihilism; ideal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harm
中图分类号 :D6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61(2019)06-0034-08
收稿日期 :2019-06-29
作者简介 :李效洲(1985―),男,河南上蔡人,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厚隽〕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论文; 唯心史观论文; 危害论文;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