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奇迹与西方援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奇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相继进入经济转轨。8年多来, 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很不平衡。其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情况较好。 而波兰又是中东欧国家中经济回升最早、 幅度最大的国家。 1995年,波兰的实际国民收入便已恢复到剧变前的水平,西方称波兰为“欧洲正在升起的明星”,波兰则把自己誉为“欧洲腾飞之鹰”。
波兰所以能率先走出衰退,取的初步成功,原因有许多:(1 )波兰在历史上较早地实行经济改革,市场机制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2)经济转轨的社会基础好,虽然政府几经更迭, 但对经济改革的看法一致,政策的连贯性保持得相当;(3 )“休克疗法”一步到位,进展较为顺利,成为转轨国家中实施该疗法的成功典范;(4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迅速,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包括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引进外资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不能忽视:在波兰实施“休克疗法”的过程中,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大国给予了波兰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自89年以来,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通过援助贷款、债务减免及延期支付本息等方式向波兰提供了近200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在中东欧所有转轨经济国家(不包括俄罗斯)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波兰的外债负担,增大了波兰政府制定国内经济政策的自由度,加快了波兰经济回升的进程。在这一点上,与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相比,波兰可谓占尽了优势。
一、为什么偏偏是波兰?
1944年,波兰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她也自然成为IMF的创始国。后来, 由于波兰申请的一项重建贷款的附加条件过于苛刻,而且迟迟不能到位,再加上当时美国政府的政治歧视和苏联的压力,波兰于1950年退出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50 —1986年期间,波兰曾多次表达了要重新加入IMF 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1986年,IMF 和世行重新接纳波兰为其成员国。
1989年,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卫星国,波兰率先冲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向市场经济转轨。对西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好消息,也是他们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为了巩固这一胜利,他们想方设法保证波兰的平衡发展,从而把波兰树为中东欧国家制度转变的一面旗帜。在马佐维耶茨基组阁后不到一个月,即1989年9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向东欧国家提供12 亿美元的货币与技术援助的提案,这笔援助几乎全给了波兰。同时,欧共体也不甘落后,向波提供了6.6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同年9月26日,在西方七国财长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提议由IMF担当西方对波援助的“督导”, 将宏观经济指标作为首要的考核标准,对波发放附加条件的贷款。
与之响应,马佐维耶茨基随即宣布了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帮助制定的迅速实行经济稳定化的一揽子计划,即“巴尔采罗维奇计划”(巴尔采罗维奇时任波兰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并接受了IMF 的贷款条件,其中某些宏观经济指标甚至超出了IMF的预期。 尽管当时波兰国内对此有抵触情绪,但由于宏观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人们对紧缩政策也没有表示过激的抵制。
波兰的“休克疗法”即“巴尔采罗维奇计划”(以下简称“巴计划”)从199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基本内容是放开价格、实行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贸易与金融的自由化,使兹罗提贬值,实行可自由兑换并保持其汇率的稳定。IMF对巴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审核后, 认为该计划中的稳定化方案完全达到了IMF贷款的附加条件, 只是具体的步骤上有一点小的分歧。由于波兰是第一个实行经济转轨的国家,无先例可循,这便使波兰政府有足够的余地与IMF进行讨价还价。 他们坚持稳定汇率和价格水平应放在比国际收支平衡更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从而将通货膨胀的控制作为最关键的任务来对付。IMF 最后同意了波兰政府的具体实施方案。2月份,波兰与IMF达成一项7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协议,同时, 世行也提供了3.6亿美元的援助贷款。
当时,波兰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特殊政治地位(东欧巨变的领头羊)、地缘优势(连结西方同苏联的地理要冲)、还有IMF 及美国的积极支持,他们便开始使用这块政治筹码。波兰政府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更大胆的要求,其中包括让西方提供10亿美元的稳定基金,还要求西方债权国大幅度减免波兰的外债。
90年1月2日,10亿美元的稳定基金很快到位。在与有关债权国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苦谈判之后,91年3月18日, “巴黎俱乐部”最终同意将波兰即将到期30 %的债务全部免去, 条件是波兰要不折不扣地执行IMF批准的稳定化方案。另外,第二期减债20%的承诺要看波兰对IMF提供的三年期EFF的使用情况而定。IMF要求波兰把通货膨胀控制在36%以内,93年以前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程度提高到50%,此外,金融体制、税收体制及贸易部门的改革还必须同时推行,与此同时,美、法两国分别宣布再减免波兰20%和10%的债务。
二、一波三折
波兰在获取西方援助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EFF贷款计划执行了几个月后,由于IMF对波兰的某些宏观经济指标不满意,停止了向波提供EFF贷款。 “巴计划”的实施在波兰国内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攻击。但出人意料,尽管IMF撤款, 尽管国内公众有反对情绪,波兰政府既没有放弃“巴计划”的核心目标,也没有与IMF 翻脸。或许是因为认识到持续的外部援助对波兰经济转轨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也认为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紧缩政策,波兰的转轨才能向前推进,波兰政府仍然按照IMF的要求实施经济稳定化方案。
1992年3月,与IMF重新谈判后,IMF放宽了计划执行的标准, 包括对财政预算赤字和通胀水平的限制。IMF 对波兰当时面临的实际经济困难给予了相当的谅解。当时,戈默尔卡认为:IMF 的灵活态度是由于受到当前东欧其他所有转轨国家经济全面危机的影响。
表一:1991年部分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11.7 -11.9 -7.7 -13.7 -14.2-14.5
资料来源:IMF《1992世界经济展望》
92年11月24日,一项新的官方援助协议达成。由于波兰答应了保守的执行标准——预算赤字控制在5%以下,通胀不超过36%,IMF7 亿美元的EFF重新启动, 而“巴黎俱乐部”的第二债务减免也准备付诸实施。
93年,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由波兰统一工人党演变而成的社会民主党成为第一大党重新走上执政舞台。这次议会选举被普遍认为是波兰选民对IMF支持实施的改革方案强烈不满的具体表现。 然而,不久以后,顺乎民心组建的帕夫拉克政府宣布:它将在使宏观经济稳定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帕政府甚至提出要把预算赤字占GDP 的比重从5%降到4%。1994年,IMF批准了波兰政府的财政预算、 决算方案,并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贷款, “巴黎俱乐部”的二期免债计划也得以实施。由于获得了IMF与世行交口称赞,波兰的国际信誉大增, 这为她打通了同商业性债权国组织——“伦敦俱乐部”达成减债协议的道路。
三、波兰率先走出低谷,西方立下汗马功劳
连续不断的援助贷款和大幅度的债务减免帮助波兰成功地达到了经济的稳定化。从93年开始,波兰的经济开始稳步回升,见表二:
表二:波兰1990~1997年部分经济指标
年份90 91
92939495 96
97
GDP增长 -11.6 -7.7 2.6
3.8
5.0
6.55.5 5.5
通货膨胀 585.8 70.3 43.0 35.3 32.2 27.8
19.9 16
财政赤字/GPD
+3.5
-6.7 -6.6 -2.9 -2.5 …[1]
……
部分数据来源:IMF《1997年世界经济展望》1、“…”表示数据不详。
国际金融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援助对波兰经济的迅速回升究竟起多大作用,没有谁去准确计算过,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一)引导波兰“休克疗法”一贯到底。
萨克斯所倡导的“休克疗法”,其要义便是一步到位,迅速转轨,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适应市场的经济运行机制。但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震荡相当剧烈,经济衰退,物价飞涨,失业骤增,贫富分化加剧,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后的经济大滑坡至今仍未停止, 至97年底,俄工业生产总值已下降60%。94年,波兰的工人失业率增至16%,而贫困人口也增加到15%,社会矛盾非常紧张,选民对政府失去信心。如果政府没有远见卓识,为了赢得短期的民心,放松银根,增加财政补贴,保护国有企业,提高就业率,那么波兰很有可能陷入“膨胀——紧缩——再膨胀”的死循环。在这个时候,以IMF 为首的国际金融组织与西方大国向波提供大量援助贷款。对于援助贷款的现实意义,波兰政府乃至一般民众都清楚,但要想获得贷款,就必须严格执行IMF 支持的改革方案,实现经济的稳定化,主要是紧缩银根。1990年, 当IMF发现波兰政府控制通胀不力,马上中止了贷款,这便告诉了波兰政府一个明确的信息:不要企图向通胀让步来增加就业,借以缓和国内矛盾,否则,西方援助决不再给。因此在IMF的严格监督下, 波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巴计划”。同时,IMF 附加条件的贷款也成了波兰政府应付国内反对意见的一支令箭,不紧缩就无援助,怎么办?这样,尽管波兰剧变后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执政政府换了8届, 但不论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都坚持了“巴计划”的核心目标。而政策的一贯性与连续性对波兰率先走出困境直接作用最大。
(二)西方债务减免使波兰免于债务危机
波兰1991 年时的外债规模为390 亿美元, 其外债余额与出口比为308%(见表三),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00%的负债戒线,当年需要偿还的债务本息约为90亿美元,而波兰的外汇储备只有36.24亿美元, 在外汇储备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的情况下,波兰政府唯一的选择便是宣布延期偿债,并使兹罗提贬值,这便是债务危机。
表三: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91~96年外债余额与出口比率
年份 919293 94
9596
波兰
308
277
276
184
123
112
保加利亚 387
247
262
208
172
160
匈牙利 219
186
267
320
206
201
资料来源:IMF《1997年世界经济展望》
而此举必然会引起外国资金与本国资本的外逃,大量的兹罗提抛向外汇市场,导致兹罗提币值暴跌,从而推动本来就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再度上扬,将波兰政府苦心实施的紧缩政策的效果抵消殆尽。为了抑制通胀,波兰只能拼命抬高利率,这又会导致国内生产的萎缩,供给不足会加大通胀缺口,波兰政府将陷于两难境地。这个时候,波兰很希望能获得新的贷款,以新债还旧债,或者,不用还债最好。IMF 及西方大国恰恰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向波兰提供援助,这正是波兰求之不得的雪中之炭。据统计,迄今波兰的债务减免已达100亿美元。 西方援助消除了波兰的债务危机,使其能腾出手来专心于国内的稳定化与调整。
(三)西方援助推动了外资的进入
由于受到IMF的关注和西方大国的支持, 再加上波兰稳定化与调整政策的有效实施,波兰经济回升、政局稳定,IMF 对波兰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穆迪和标准普尔公报将波兰评为“IG”,即投资级信用级别。这就为外资进入波兰铺平了道路。1990—1996年,波兰累计吸引外资已达122亿美元,居于东欧国家前列,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数目已超过了2万家,这对波兰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望波兴叹
波兰所以能得到如此之多的外部援助,取决于其得天独厚的政治地位与地缘优势。相比之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远没有波兰那样幸运。96年8月份,匈牙利外债余额为283亿美元,保加利亚96年12月外债余额为94亿美元。两国历年的外债余额与出口比率见表三。转轨以来,两国的经济状况很不理想,见表四。
表四:转轨以来保、匈两国经济指标
匈牙利
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96
GPD -3.5-11.9 -3.1
-0.6 2.9 1.5
0
通胀29.0 34.2 23.0
22.518.828.223.6
保加利亚
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96
GDP -9.1-11.7 -7.3
-1.5 1.8 2.6-9.0
通胀23.9333.5 82.0
72.896.062.1
123.0
资料来源:IMF《1997年世界经济展望》
匈牙利政府也希望能象波兰那样获取西方的大量援助,霍恩宣称:“匈牙利今后的一切重大变革取决于国际金融界”、“西方的援助至关重要”,他认为至少必须有80~100 亿美元的外来资金才能解决匈牙利的困难。匈牙利目前的外债规模仍较大,但他未能与有关国家就延期偿还债务问题进行谈判,更未得到债权国减免债务的许诺,只得借新债还旧债,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已成了制约匈牙利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保加利亚自转轨以来外债数额急剧上升。最高93年曾达132 亿美元,后经多次艰苦谈判,减了一小部分债务,但保加利亚现在每年支付债务利息仍达10亿美元左右。
96年5月,由于金融系统混乱而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 保加利亚外汇市场严重动荡,列弗大幅度贬值。因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保无力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便将利率提高至300%,以阻止资金外逃, 这样一来,企业便不敢贷款生产,导致保国内生产严重下滑,经济危机出现。IMF认为,保至少需要17亿美元才能填补金融系统的黑洞。
在与IMF进行谈判后,IMF同意分三批提供6亿美元的贷款。 为了兑现贷款条件,保加快了改革进程,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却出现了通胀加剧,财政赤字激增的局面。IMF在提供第一批贷款后,停止了第二、 第三批贷款,使得保陷入更大的困境。
结束语
当然,波兰的成功不能只归因于西方援助,毕竟,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而外因为内因创造起作用的条件,IMF 及西方国家援助只是波兰经济迅速回升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在困难的时候未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国际援助,这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这种影响如果不能说是决定性的,至少延缓了他们回升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