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用户接入系统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ATM用户接入系统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施峻武[1]2003年在《ATM用户接入系统通信接口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通用通信处理器MPC8260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为平台,设计了ATM用户接入系统中的ATM驱动软件,实现了ATM协议中AAL5和ATM层的功能。该驱动软件主要应用于ATM用户接入系统中数据链端机的综合接入、协议转换以及数据转发。在分析了通信处理器MPC8260中ATM控制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文深入研究了其APC.调度机制、地址映射和中断处理等关键技术,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和Linux两种平台上进行了实现;在深入研究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ATM驱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另一种实现方法——以字符设备形式实现ATM设备驱动,可以为上层用户进一步开发提供一个通用的调用接口。论文最后对作者在VxWorks操作系统上的软件开发与调试过程进行了概括总结。

郭颖帅[2]2010年在《多网网关接口软件实现及可靠组播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网融合已经成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多网网关是实现网络互连的关键网元。多网网关要实现异构网的互联,必须具备多种通信接口和实现数据高速交换与处理,Intel第叁代网络处理器灵活高速的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通信接口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组播可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可靠组播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送,因此研究多网网关中的可靠组播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网网关关键技术及原型样机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为基础,首先介绍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动态、网关通信接口的原理基础和多网网关的软硬件平台。其次,在研究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论文重点研究了多网网关外围通信接口的软件实现,具体包括SDH接口、E1接口、V.35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的驱动软件实现和样机管理软件的设计,完成了上述通信接口的调试。最后,论文讨论了主动可靠组播技术,研究了现有的ARM协议、AFR协议和DAFR协议,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军用的可靠组播协议,研究了其在多网网关中的软件实现方案。

姚建明[3]2010年在《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接入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接入网在规模和结构上向多协议多平台演化。通信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改善网络性能并不断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是通信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长远来看,FTTH(光纤到户)无疑是未来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全光网络成本目前还较高,高带宽需求还不是很普遍的情况下,多业务和多技术融合,利用一套接入平台实现不同技术的应用,提供向全光网络的平滑过渡是目前接入网较切实的做法,即采用“光进铜退”缩短铜缆长度实现DSLM物理位置向用户侧下移,尽最大可能地提高传输带宽。本文从接入网的技术发展的角度入手,对接入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接入网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作一回顾和总结。结合电信运营商对宽带业务的需求,从叁网融合的角度,对目前接入网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详细论述了Litespan1540接入网系统设计所采用的各种关键技术。从中我们看到Litespan1540接入网系统是如何实现多功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以及它的总线设计思想的先进性和开放性。第一章全面分析了接入网市场和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接入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接入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引出解决目前接入网问题的可行方案及相关几个核心问题。第二章主要内容为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介绍了典型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包括ADSL的调制技术、系统结构和特点。第叁章从Litespan1540多业务宽带接入系统出发,介绍了接入网设计中的先进的总线设计思想和多业务线路机框设计方案,对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总线性能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基于总线设计的开放性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组成接入网系统的功能单元设计成各种线卡,用多业务机框整合构成完整接入系统,很好地适应了接入网IP化升级的需要。第四章结合接入网IP化升级的需要,设计了新型的MLS多业务机框宽带控制器GEBC,采用摩托罗拉PowerPC MPC8260高性能通信微处理来实现以太网标准接口协议,分LANx以太交换和NT网络控制两部分介绍了宽带控制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接口技术。第五章介绍了MLS多业务机框宽带用户线路卡EFLCA/B的设计技术。EFLCA/B是基于以太网接入技术设计的用户线路卡,硬件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将线路卡各功能组成部分独立设计,主要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时钟模块、IXP2350网络处理器控制接口模块和中断模块等,在中断模块设计中采用了CPLD设计技术,大大简化了整个线卡控制电路的设计。最后,分别介绍了EFLCA/B宽带用户线路卡的测试程序开发平台以及主要功能测试程序段的设计原理。第六章为全文总结和展望。

佚名[4]2002年在《通信》文中提出TN91 2002060833UM技术简介及实例/李展,陈移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通信技术.一2002,22(2)一26一29统一消息系统U MS是整合了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信息方式的新一代通信系统,介绍了UM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育憬,并以

王景忠[5]2011年在《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MPC8280芯片是Freescale公司推出的一款应用于通信系统的高性价比处理器,具有丰富的通信接口和很高的集成度,以它为核心的设备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对MPC8280的各种通信接口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以太网和ATM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突破了高性能通信处理器的开发应用、ATM和IP的结合等关键技术。设计方案采用MPC8280提供的10/100M以太网控制器接口、ATM控制器的AAL5功能和UTOPIAII接口,实现10/100M以太网业务的接入。论文首先分析了项目涉及的AT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和以太网结合的方案。课题还对ATM物理层收发、AAL5适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以太网数据收发流程以及接口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对以太网板的测试和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充分验证了电路板的设计方案满足使用要求。

佘小平[6]2005年在《华北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是一个重大灾害,从2000年始,各电网公司开始试点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制约着该系统的发展。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由子站、主站、通信网络叁部分组成。该系统要实现其最终的应用目标,一方面要解决叁部分各自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机组合成整套系统须解决通信规范问题、系统功能应用问题、系统安全运行问题。本论文针对子站问题,论述了子站采用的网络结构和方式,结合发电厂、变电所的智能设备配置、布局、电磁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分层分布环形以太网的结构和方式;对子站设备互联的接口标准进行分析加以规范;对设备信息报文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较常采用的COMTRAE格式和IEC-60870-5传输规约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形成合理的通信协议。本论文针对主站问题,论述了主站采用的网络结构和方式。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了主站功能定位,包括基本功能、应用功能、高级应用功能要求。对实现主站功能要求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数据库的设计进行研究,对硬件平台充分考虑系统的独立性、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对软件平台的体系结构、模块化功能提出规范,确定结合电网特点的数据库具体设计要求和方法。本论文针对通信网络的方式和特点,论述信息传输的方式和要求,对于华北电网采用ATM技术作为数据传输方式,着重论述了设备互联、信息传送、安全分区的规范要求。对于主-子站通信协议根据录波数据、非录波数据信息特点和目前103规约的特点,在主-子站通信协议只套用103规约定义的ASDU,采用104规约中ASDU与TCP/IP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目前传输规约的不足,分别就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进行了论述。本论文对系统安全进行了论述,针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电力行业的特点,就系统设计、数据源安全、安全区隔离、防病毒防入侵、权限和用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论述,构成了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系统性能方面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这样与该系统在结构方式、软硬件平台、数据库、通信网络与协议、安全防护、系统功能构成完整的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和要求。本论文最后简要总结了本课题研究工作,并展望了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佚名[7]2006年在《通信》文中研究说明TN912006010862CVAAS自适应动态电源管理策略/卜爱国,胡晨,刘昊,李杰(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科学学报.―2005,23(3).―269~273.在嵌入式和便携式系统的低功耗设计中,动态电源管理(dynam

王军[8]2010年在《EPON网管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宽带接入业务已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业务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业务已经由过去的铜缆DSL窄带接入业务为主逐步到目前的光缆宽带接入为主,而FTTH、FTTB在带宽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未来光缆宽带接入的理想发展方向。鹤煤公司棚户区13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宽带+语音+多媒体视讯”等信息服务,满足15个小区16000余用户居民对高质量语音、数据、图象传输的需要,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小区奠定基础,鹤煤集团着手建立起一个面向各种多媒体业务及宽带用户接入业务的统一骨干平台。为此,本用户接入方案决定采用GEPON(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其接入综合管理平台即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网管系统可以对多种宽带接入设备进行高效的统一管理。鹤煤信息中心分析设计并最终部署的EPON网管系统将满足EPON网络的整体设计和硬件布局,该EPON网管系统可以起到良好的设备管理和网络维护作用。本人以鹤煤公司棚户区叁网融合建设项目为背景,结合自己在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EPON网络管理系统中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完成此文。本文分析了EPON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软件需求分析,并对本EPON系统的硬件平台、系统性能、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并简单分析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根据本EPON系统的自身结构与特点,设计了EPON网管系统的软件架构,整个管理系统基于SNMP并与OAM协议协同工作以实现对EPON系统的管理。软件架构设计包括SNMP管理站和代理站软件构架方案,设计了管理端与代理端工作流程,并明确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故障管理四大管理功能模块。本人在EPON网管系统实现过程中,负责从系统的架构部分进行研究,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从硬件、性能、安全等方面提出技术要求,对重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本课题在信息中心内部学习并讨论,在此过程中,逐步收集试用每个小组新的建议,逐步完善系统功能设计。使系统更好的为公司实现客户满意最大化服务。目前,本系统的编码工作已经交由乙方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验证和试用工作。

张炜[9]2013年在《基于MPC8260和VxWorks系统的通信模块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得到全面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和电子类产品的开发设计当中已成为共同发展方向。MPC8260是motorola公司生产的高性能、低功耗通信处理器,在内核时钟主频为266M时可以达到500MPIS,而功耗却小于2.5W。VxWorks是风河公司专门为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操作系统,为开发人员提高了高效的实时任务调度、中断管理、实时的系统资源以及实时的任务间通信。本课题基于MPC8260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研究了MPC8260通信处理器的SCC、MCC和FCC叁种通信控制器工作方式,以及VxWorks系统网络驱动设计、快速转发机制和BSP移植等技术。完成了基于MPC8260和VxWorks的通信模块设计, E1口多种链路协议的路由器设计和以太网接口单元设计,实现了基于ATM交换网络的快速数据转发。本课题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提高了产品利用率,避免了类似产品的重复开发,完成了MPC8260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通信模块设计,模块自身资源包括FLALSH、SDRAM、以太网接口和串口,提供ATM接口和E1接口,可针对特定应用扩展,提高了模块利用率;详细介绍了基于VxWorks系统的以太网网络驱动,MPC8260的SCC、MCC通信控制工作于HDLC模式的下的驱动设计,以及FCC工作为ATM AAL5模式下的驱动设计;介绍基于FPGA硬件转发的以太网接口,实现了以太网口和E1口基于ATM交换网络的快速数据转发,优化VxWorks系统的快速转发机制,大大提高了转发效率,用interWATCH测试以太网接口包长为64字节、512字节和1500字节的数据均满足以太网接口的线路转发效率;64字节长度的报文能达到2M线路速率的70%1.4M带宽,512字节和1500字节长度的报文能满足E1接口2M线路速率。

陈禹[10]2003年在《IP网与SDH网融合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现在,应用IP技术的数据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运作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传统的SDH设备不能提供高速率、低成本的数据业务;同时要对新设备进行可观的投资和撤出对现有SDH设备的投资,把SDH网络重组成一个纯数据网络也不经济;而且纯数据网络不能经济地实现现有的传统业务,如固定带宽的租用线业务和话音业务。如何把IP数据网与SDH网络很好的融合起来成为了一项很关键和实用的技术。 本文阐述了IP网络与SDH网络融合的趋势和目前相关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然后本文对其中两项数据链路层技术,即IP over SDH using LAPS和Ethernet over SDH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分析说明了这两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本文紧接着提出了基于这两种技术的ISL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说明了ISL系统的软件硬件的具体实现方案。 然后,作者对其在ISL系统项目中的具体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部分介绍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ISL系统的硬件平台的设计与调试的介绍,另一部分是关于ISL系统的软件平台的设计与调试的介绍。其中,软件设计部分,作者着重介绍了其具体负责的以太网通信模块程序设计的相关问题。 最后,作者对整个项目做了一个整体的回顾,阐述了ISL系统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不足,并对ISL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作出了技术上的分析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ATM用户接入系统通信接口软件设计[D]. 施峻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2]. 多网网关接口软件实现及可靠组播技术的研究[D]. 郭颖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 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姚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4].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2

[5]. 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设计与实现[D]. 王景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6]. 华北电网事故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研究[D]. 佘小平. 清华大学. 2005

[7]. 通信[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6

[8]. EPON网管系统分析与设计[D]. 王军.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9]. 基于MPC8260和VxWorks系统的通信模块设计[D]. 张炜.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0]. IP网与SDH网融合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实现[D]. 陈禹. 长春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  ;  ;  

ATM用户接入系统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