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论文_胡奇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摘 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网的节点和枢纽,在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决定城市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交叉口

1概述

根据道路通行能力,交叉口一般分为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由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及规划需求,大部分道路采取平面交叉口的方式。而平面交叉口的方式,造成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在一个平面上交织,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但会阻滞交通,而且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正确地设计交叉口,并合理地组织交通,使耽误时间尽可能减少,以保证安全行车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2.1平面交叉口的类型

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可分为三类:1、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2、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3、C类,环形交叉口。根据上述三类,常见的交叉口可分为:T字型、Y字型;十字型、X字型;复合交叉(5条或5条以上道路的交叉口)和环形交叉等几种。

2.2影响交叉口设计的因素

平面交叉口设计合理性,最终体现在其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上面。这交叉口设计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1)潮汐性交通对交叉口的影响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路网规划往往滞后,道路交通量提前饱和,由于城市道路通行根据其人员活动规律,交通潮汐性较为明显,例如在工作日的早晚上下班期间,道路交通量上升极为明显,对交叉口主次干路等级划分明确,以及利用信号灯控制或设置潮汐车道等手段保证主路交通的快速通行是交叉口设计中应该注意的。

2)集散功能对交叉口的影响

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的节点,承担着主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的交通集散功能。集散能力不足,会导致车辆排队时间较长,交通形成拥堵。根据交通流向,合理设置渠化,优先设置机动车左右转专用车道,利用合理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相位方案、交通标志标线等方法来提高通行能力是交叉口设计中应该注意的。

3)人车交织对交叉口的影响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共面是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常常出现的情况。在双向四车道以上组成的交叉口中,交叉口面积过大,容易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造成信号周期过长,并造成相位间隔时间的浪费,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时很多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设施设置不足,缺乏二次过街设施,行人过街就比较困难,容易造成人车冲突,并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2.3平面交叉设计遵循的原则

1)应根据道路网、交通流量与流向及用地条件等进行交通组织。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通畅、减少延误的原则。着重减少冲突点数量。冲突点的数量可以通过限制某种交通流的方法来减少,必要时可以减少与交叉口相关联的某些道路的数量。使冲突区域减少到最低限度。

2)给予主要车流优先权。允许主要车流形成一对自由行驶的车流。在进行设计时,区别小型交通流与高速交通流,并通过合理设置进口道数量、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对其进行控制。

3平面交叉口详细设计

3.1平面交叉口设计类型

根据相交道路等级、车道数、相交道路个数进行划分:

1)传统设计模式

传统设计模式交叉口的特点是交叉口范围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在同一平面上行驶,两者采用同方式左右转、直行。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采用绿化带、分隔栏等方式隔离。这种传统设计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其断面可分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共4种形式。该分配模式适用于双向4车道以下道路相交及车流量较小的交叉口。

2)导流岛设计模式

导流岛设计模式交叉口的特点是交叉口范围内,4个转角各用一个导流岛进行交通流的分离,引导右转交通从导流岛外侧进行转向,给右转交通提供专用的通道。此设计模式下,非机动车采用同行人相同的过街模式。导流岛可采用物理导流岛形式和标线导流岛形式。

3)环岛设计模式

环岛设计模式的特点是交叉口范围内,为了减少车辆行驶冲突,在多个交通路口交汇的地方设置的交通设施,多为圆形,它使车辆按同一方向行驶,将冲突点转变为通行点,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适用于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相交的交叉口。

3.2交叉口设计模式分析

1)交通安全分析

对于传统模式的交叉口,冲突点是显然易见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位于一个平面。若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在人流、车流加大的情况,拥堵必然发生,安全隐患极大。

对于导流岛模式的交叉口,最大的特点是在交叉口设置了一个专用的右转车道,使得右转车辆可以不受限制的快速转向。同时利用导流岛的空间,增加了行人的等待区域。使得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更具有了安全性。但是因为给机动车提供专门右转通道的原因,右转半径较大,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会以较高的车速通过。

2)过街能力分析

对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在交叉口均需采用二次过街才能实现。对于传统模式交叉口,在一个信号灯周期情况下,可以快速通过一个路口,进入下一个路口则需要等待下一个信号周期,费时较多。同时,若道路宽度大于16m以上后,行动不便的人往往在一个周期内不能过街。因此需要设置二次等待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左转信号及左转待转区,对于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十分有效,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行人与非机动车的矛盾。

4工程实例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设计原则和一般方法的指导下,结合交通工程实践,对南京市六合区某交叉口实施工程改造,提出改善建议和方案,现状交叉口示意图见图1

4.1交叉口特点分析

此交叉口为三条主干道、一条次干道相交情况,西侧为双向六车道,南北为双向六车道,东侧为双向四车道,南北向为过境交通量,东西向为进出城区的主要通道,交通量达。现状交叉口周边用地近年来商业开发密集,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由于现有交叉口设计不尽合理,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车流的交通需要,服务水平均在C级以下,亟需通过对现有交叉口设施进行改造, 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并且寻求足够的慢行空间,为行人和自行车过街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引导。

4.2改善方案

1)设置渠化段,南北向进口道展宽为4车道,每车道3.5m,东西向车道由于空间限制,不进行展宽。各条道路在进入环岛的车辆行驶轨迹线的盲区范围均设置物理导流岛。

2)非机动车、行人共用一个相位进行过街转弯。设置绿化侧分带,使得主干道外侧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在交叉口通行人混合设置,中间的到你到可作为二次过街交通岛。

3)合理施划道路标志标线,停车线严格与道路中心线垂直,同时离人行横道的距离至少2m,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4)优化信号配时,完善信号灯控系统,控制进出环车辆在环岛交织段上的通行权。

5结论

保证交叉口进出口车道作用正常发挥,减少交通冲突,相互干扰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最终目的。合理细部设计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合理分配现有道路资源, 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以及提升道路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韩凤春,曹金漩.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设计.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 史玉茜,杨晓光,杨 静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模式比较研究 交通设计 2013.07

论文作者:胡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论文_胡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