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重视 措施上有方——欧盟解决就业问题的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问题论文,欧盟论文,做法论文,重视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解决就业问题面面观
近年来,欧洲联盟的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在11%的高位徘徊。失业问题已成为长期困扰欧盟的一个“社会癌症”,既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复苏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欧盟及其成员国为此伤透脑筋。近年来也纷纷想方设法,以期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从战略上,欧盟从去年3月的都灵特别首脑会议到今年6月的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均强调,“创造就业是欧盟的优先目标”。在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还一致同意在《预算稳定和增长公约》中加上法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就业问题的条款。该条款强调各国政府必须密切协调政策,与严重失业现象作斗争。此外,欧盟各国领导人还决定,将于今年11月在卢森堡举行一次关于就业问题的特别首脑会议,共同探讨解决欧盟失业问题的良策,以便进一步建立欧洲范围内的就业协调政策。
为解决失业问题,欧盟也提出并开始付诸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欧盟要求各国把宏观经济政策引向推动就业增长的轨道,压缩财政赤字,加强财政整顿,加强欧盟委员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的多边监督程序,继续实施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和就业的工资政策,加强经济趋同计划,坚持实施欧洲单一货币的努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大促进就业增长的力度。
二,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当前欧盟国家面临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失业问题,而解决这一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不断调整产业政策,改造和重组煤炭、纺织、钢铁、建材等“夕阳工业”,大力发展信息、电子、通信、环保、能源、医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多样化、多元化的经济形式,扩大就业门路。
三,从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入手,对就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欧盟委员会要求各国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结构性改革,完善劳务市场机制,促进劳务市场和劳动组织现代化,使之能及时适应经济的变化,如减少工时、设置部分时间工作岗位、设立弹性工作制,等等。欧盟委员会还提出要大力促进青年就业。
四,改革欧盟各国普遍实施的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三高”政策。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使国家能拿出更多资金进行生产性投资和从事再就业和再创业工程,使企业能降低劳动成本,扩大生产和就业规模。同时,给企业松绑,减少用工方面的限制,例如最低工时限制、最低工资限制和解聘职工的限制等,减化企业的创办、倒闭、转向等方面的行政手续;尤其鼓励占欧盟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增加雇员,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的潜力。
五,改变终身职业的旧观念,提倡“终身职业培训”、保障“终身就业机会”的新思路。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各国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四结合,针对不同对象及其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办“技术培训中心”、“转业训练”、“再教育工程”,以多种形式向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和刚出校门青年等提供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和深造机会;同时,鼓励企业自己对其职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轮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使其不再只有“一技之长”,而是“身兼数长”,适应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在欧盟范围则在1995-1999年期间,共拔款28.7亿埃居,分别实施“苏格拉底计划”、“达·芬奇计划”和“适应计划”等职业培训与再培训计划。
六,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良机,拓宽就业门路。欧盟急欲增强其经济的外向化力度,更将实施“以出口带动增长”的发展战略,既能促进经济复苏与增长,又能扩大出口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员;此外,还鼓励欧盟企业以合资或技术合作方式向海外发展。这将有利于安置待业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据统计,近年来欧盟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有2/3集中在第三产业各部门。随着农业和工业在欧盟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逐渐缩减和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扩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和优势将日渐显露。另外,环保和老龄服务业等新兴就业领域也在开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