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骨瓣复位硬脑膜悬吊问题探讨论文_陈英贤

游离骨瓣复位硬脑膜悬吊问题探讨论文_陈英贤

陈英贤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362200

摘 要:开颅术后继发硬脑膜外血肿是颅脑手术的一种较常见并发症。为预防该情况的产生,我们自2013年以来,对治疗组48例颅脑手术后颅骨整复患者在骨瓣复位前采用了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的方法后,无一例发生术后血肿。对照组各48例仅行游离骨瓣边缘行悬吊处理对比。治疗组手术方法在颅骨成形术关颅之前,在硬膜骨瓣边缘悬吊后,再在游离骨瓣中间左右各取2处后用克氏针各钻取两个小孔,用3个0可吸收线悬吊硬脑膜后,分别穿过小孔后将骨瓣复位后,拉紧可吸收线并结扎。治疗组术后复查无一例发生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对照组12例出现继发游离骨瓣下硬膜外血肿,总结应用经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方法防治开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后复查头颅C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的例数。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100%,与对照组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颅骨整复患者在骨瓣复位前采用了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的方法是防治开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游离骨瓣中间悬吊硬脑膜;继发硬膜外血肿。

我科于 2013 年1~12 月应用经游离骨瓣悬吊硬脑膜防治开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48例,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原发病,且手术至关颅阶段时颅压明显降低,脑组织无膨胀,均予严密缝合硬脑膜,并行原游离骨瓣复位予颅骨锁固定。将96例患者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8例,男性 32 例,女性16例,年龄在 19~68 岁,平均 54.2 岁;对照组48例,男性 30例,女性18例,年龄 20~66 岁,平均 56.4 岁。两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术中行游离骨瓣治疗原发病,且术后均常规行硬脑膜原位水密缝合,骨瓣边缘悬吊硬脑膜,并颅骨锁固定复位游离骨瓣,术后 6~8小时复查头颅 CT 观

察颅内情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在游离骨瓣中间左右各取2处后用克氏针各钻取两个小孔,用3个0可吸收线悬吊硬脑膜后,分别穿过小孔后将骨瓣复位后,拉紧可吸收线并结扎。最大限度减少游离骨瓣与硬脑膜之间的空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神经外科术后 6~8 小时之间,予常规复

查头颅 CT 显示,观察颅内病情,无继发硬膜外血肿,有继发

硬膜外血肿属于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组别 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

治疗组48 0 48 100

对照组36 12 48 75

合计84129687.5

注:*与对照组比较,x2=10.654,P<0.05

本治疗组患者48例,应用经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防治开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的方法,术后复查头颅CT 观察,全部无继发硬膜外血肿,与对照组48例患者相比,有效者仅36例,具有显著疗效。此方法安全,有效,简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未见不良反应。综上所述,经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防治开颅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3 讨 论

神经外科医生通常开颅手术顺利的情况下准备关颅,术后因为颅压较术前明显下降,脑组织塌陷良好,游离骨瓣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常规水密缝合硬脑膜,或硬脑膜表面血管出血予双极电凝烧灼后使脑膜皱缩,造成硬脑膜与游离骨瓣之间有较大的残存腔隙。渗血容易积聚于残腔中造成术后继发硬膜外血肿。当继发硬膜外血肿较多,且产生占位效应,压迫脑组织及神经时常常需要二次手术来解决。即使继发硬膜外血肿较少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增加了医药费用。随着神经外科中各种止血技术的出现,其发生率已大为降低,硬膜骨瓣边缘悬吊+游离骨瓣中间悬吊方法被认为是预防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孙海业,赵修勇,付超.颅骨钻单孔置双管引流并硬膜悬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96 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3.

论文作者:陈英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游离骨瓣复位硬脑膜悬吊问题探讨论文_陈英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