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俊霞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学 251808
一、关于创新认识
何谓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表现为好奇心、想像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例如,对问题的回答不满足于课本和教师的答案,总想换个说法;对习题的演算不愿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对作文总想写别人不曾写过的题材并运用新词汇、新句式;对小改革、小发明、小设计之类充满热望以及凡事爱寻根问底等。这些都是学生极可宝贵的创新意识的显露。所以教育要通过树立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新挑战,展现新的世界。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氛围的创设
无论是创新意识的树立还是创新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环境。学生只有在活动、合作、参与创造的实践中,才会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并获得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成功体验。为此,我们要十分注重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努力使学校、班级、家庭、社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土壤。
1.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空间。
按照这一目标,要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充分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爱好。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对于“调皮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个性;对于“偏科生”,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其扬长避短;对“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一步一步地走向自我完善;对于优生,不掩饰其缺点,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加特长。
2.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支持。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比如建立科技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音像电子馆、闭路电视台等。第二,充分重视社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学校要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社会活动开展创造教育,如参加省、市科协组织的科普大赛、创造发明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高分数。繁重的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时间去实验和创新,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被扼杀殆尽。因此,在当前实施以创新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结合各科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为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学科都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内容。比如,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动力就是来源于人类的不断创新;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使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社会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很难坚实地立足于社会。总之,要通过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思想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则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智商比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尖子生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人才。
四、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
1.设计问题要精心。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活动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方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事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事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2.激发兴趣很关键。
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工业区、村庄、单位和工厂调查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总之,历史以进入了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要改革,就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论文作者:刘俊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努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