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生态覆绿——以徐州高铁景观绿化为例论文_王蕊

关于矿山生态覆绿——以徐州高铁景观绿化为例论文_王蕊

上海国安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摘要:近年来我国矿山开采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且土地修复率(本年恢复面积/累计占用破坏面积)有下降趋势。对此,应着力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城市环保进程。

关键词:生态矿山;高铁站区;边坡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正处于高铁枢纽的大规模建设当中,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整体考虑高铁枢纽接驳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借鉴传统铁路客站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于“绿色换乘”的大型高铁枢纽交通基地的矿山覆绿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项目位于高铁站区属于平原多山地区,呈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高铁场站区内包括两座主要山体:凤凰山、邱山,山体植被破坏,危岩耸立,岩石裸露和滑坡,残留的采场、采坑高低不平,乱石遍地等,严重影响高铁区的视觉效果,残破的山体与新建高铁站区很不协调。

1、项目概况及设计要求

1.1、项目概况徐州市高铁站区位于徐州市东南部,距离正在规划建设的徐州新区仅3公里,距离徐州市老城区仅6公里,距离城东新区2.5公里,距离金山桥开发区1.5公里。在贺村南的邱山—狼山—珠山和凤凰山之间,东部紧邻京福高速公路,徐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拟对该高铁站区站场周围约5.2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凤凰山治理区域总面积约895200平方米(折合约1340亩),其中,露采坡面约110200平方米,废弃矿地面积约785000平方米(折合约1180亩);邱山治理区域总面积约233300平方米(折合约350亩),其中,露采坡面约135200平方米,废弃矿地面积约98100平方米(折合约150亩)。

2、设计原则、目标及理念

2.1、设计目标:生态的、商务的、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区的山体公园景观(1).从环境功能出发:由于凤凰山的北坡、邱山的北坡和南坡已开采,并形成了多个采石宕口,出现岩石裸露和滑坡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危及周边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原并提升高铁周边山体的绿环景观质量,作为城市重要的山体景观,发挥其山体恢复和地质固定功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环境污染,保证其山体安全性。(2).从生态景观出发:由于周边山体被开采和其本身土质的原因,造成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严重问题,此设计重在对周边山体进行清理、平整,综合利用废弃地,完成山体基本复绿,引导其逐步回复到自然生态的山体景观。(3).从城市景观出发:由于邱山、凤凰山的早期开采没有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导致土坡裸露,加之植被绿化杂乱,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景观。另外,高铁站区周围残破的山体与新建的高铁站区景观严重不协调,破坏了高铁站区的视觉映像,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其山体的景观再建和绿化治理,美化山体景观,改善山体面貌变得极其重要;营建山体景观特色,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提高城市内涵,将徐州高铁打造成标志性的生态、商务、居住与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区,提升其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彰显时代的魅力。

2.2、设计核心理念:(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景观手段修复裸露坡面,以保持水土,保证安全。(2).因地制宜,施法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借用人为手段加以恢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3).挖掘其内在的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将其深化,韵于景观改造之中,并增加其文化活动,使得静可观,动可游。(4).‘点、线、面’相结合,与横向上形成变化有致的景观层次,同时加强软质景观和硬质场地在竖向上的分布,实现垂直方向的景观层次和视野变化。

3、邱山凤凰山绿化植物选择

景观绿化设计为山体景观修复工程,故植物景观的修复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山体现有地质条件,依据竖向地形,进行不同的组织设计。

山体总体绿化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上层植被:山体除险复绿

2)中层植被:山坡复绿

3)下层植被:大树景观

3.1上层山体植被

保留原始山体,适度剥除碎石并结合适应性强的地被类植物进行回绿,山石在植物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风格自然。其中山顶绿地选用攀援性、抗性强的植物。由于山顶现状基本为单排松柏类植物,植株瘦长,整体构不成任何景观厚度,从山脚下人视点看去,天空被分割的零碎不堪,因此后期景观营造时增加约6米厚度的榉树、栾树、紫穗槐等,两相结合形成一道符合林带,并注重林木组合后所形成的天际线,远观起伏流畅,富有动感。

主要选用植物为:常春藤、五叶地锦、黑松、龙柏、榉树、栾树、紫穗槐

3.2中层山体植物

选用大量抗逆性强的小规格树种进行片植,起到防风故土的作用,融合防护滞尘类林带,并注重季相变化,强化山体景观。特别选用荒山造林树种,包括优良乡土树种和用材树种。以块状混交为主、株间混交为辅,全面提高多树种混交力度,改变了长期以来荒山造林树种单一、林相单纯的格局。作为主要景观区的背景林,选用多种色叶树种,优美的姿态与色彩,活跃了山体景观,赏心怡情,也构成了城市森林氧吧,让人们释放于此。

主要选用植物(胸径在6-10之间):

1)防护滞尘类林带

滞尘作用:国槐、青冈栎、紫薇等

杀菌作用:臭椿、雪松、香樟等

防火作用:石栎、女贞、黑松、乌桕、紫穗槐、山茶、海桐、榉树等

2)色叶类生态片林:黄色叶树种:马褂木、栾树、无患子、青枫等;红色叶树种:香樟、乌桕、石楠、榉树、红枫、紫叶李等;

3)再造生态林带:

火炬树、紫穗槐、枫香、乌桕、黄连木、女贞、马褂木、紫叶李、南酸枣等

3.3下层山体植物

选用姿态俊美的景观大树,或列植或丛植或点植于山脚绿地,结合硬质景观形成现代大气的标志性景观。部分采用特色树种,主要集中在入口区域,以繁花、硕果的群植效果形成视觉亮点,引导人群进入山林探幽,享受自然的气息。

主要选用树种(胸径在18-20之间):

1)果实:柿树(黄)、黄山栾树(粉红)、花楸(红)、木瓜(黄)、杨梅(红)、银杏(黄)、石榴(红)、枇杷(黄)、桃叶珊瑚(红)、火棘(红)、荚迷(红)、紫叶小檗(红)等;

2)观花:槐树、樱花、白玉兰、紫玉兰、紫薇、合欢、紫荆、栾树、栀子花、杜鹃、麻叶绣球、八仙花、木槿、锦带花等;

3)观干:金枝国槐、红瑞木、三角枫、悬铃木、龙爪槐、枣树、白皮松等;

4、总体规划

4.1邱山规划篇

4.1.1、功能分区:按照其特殊的区域特征和功能定位,徐州邱山的山体改造调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主入口景观区、次入口景观区、缓冲休息区和远眺观景区。以下将详细分述之:(1).入口景观区:在邱山的西侧,即靠近徐州高铁处设置主次两个入口广场,与规划道路相接,满足交通便利和景观效应的需求。两个入口广场之间以环线的盘山道路连接。(2).缓冲休息区:在地形整理后覆土种植绿化,自然生态的植物配置与景观构建相结合,以广场(硬质铺装,木质平台)为中心,搭配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形成休闲、娱乐、生态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区域,作为山体景观体验的缓冲区以为相对静谧的聚集区域,主要分布于邱山的南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A、“涤翠台”——涤翠台采用优美的曲线和规则直线的结合构图方式,营造一个简洁的功能性空间,此区域是静谧的休闲空间为游人中转休息之用。

B、香林曲径——此广场位于一个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结合此区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本案设计了一个环路两侧呼应的弧形空间,配以芳香植物和广场中穿插的绿地及植物,营造一个空间划分灵活的休憩广场。

(3)远眺观景区——知秋坪

利用邱山的高差在山腰平坦处设计一观景平台,以便于人们观赏局部山林景色。平台整体为流畅的曲线形式,能使之与山体等高线相结合,减少不必要的施工量。

4.1.2、文化特征:一处林苑景观,无论巨细,其生命之活力,尽在于其文化的内涵与品位。只要是能传达心灵感受的场所,人们便会留下深深的脚印。因而,城市林苑所谓成败优劣,便集中表现在文化开发的起点上。设法把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渗透于林苑物景的具体语境,以使古文明的复兴能在潜移默化中把当代人的思想激活,这就是我们在城市景区徐州邱山的改造建设上应持的方略。重阳节是一个暖色调的节日:秋高气爽,菊花盛开。老人登高望远,兄弟遍插茱萸。既吃重阳糕,又饮菊花酒。这个节日格调健康,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毛泽东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节,是一个可以入酒、入诗、入人心的节日。此文化民俗融入邱山,将其建成一个融合古代文明,展现‘九九登高’民族文化的现代城市林苑,演绎历史演替的斑斑轨迹,民俗文化的博大深厚,自然景观的浑厚震慑。在这四项区域中,融入登高的文化景观小品,休憩设施,搭配菊类植物,同时,利用广场区域矩形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拜龙头香、、撞吉祥钟、祈福法会,主题口号、主题歌曲、登高比赛、赛诗会、文艺演展、书画展览等等设计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鲜明特色,斑斓多姿。登高活动向“节”实现了成功转换。体现为凤凰山作为主平台,其景点的设计科学进一步做大做好“元九登高节”还可实现学术上难得谋求到的“帕累托效应”。另外,可在邱山新建一处“登高”诗廊,作为一处新的景观,并拓展邱山的活动空间。在诗廊中,可将古今中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登高”的诗文镌刻成碑。从孔子、孟子、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相关诗文,到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词之类均可统统收入。同时,另独建“元稹诗文廊”,将元稹的诗词文精品也一并展示。此诗文廊可大大提升凤凰山的档次和品位。

4.1.3、景观特征总体而言,以生态绿化景观为基调,让游人沉浸于自然之中,享受天然。而对于规划节点而言,从入口区域,缓冲区,活动区到观景区都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运用不同的花架、亭子、木栈道、汀步、驳岸、草阶、园路、景观小品等按需组合,形成各异的景观形象。不同的区域彼此配合,突出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尤其是中心观景区,折线的盘山道适时适地的搭配观景台和观景亭,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结合,使得整个空间环境更加饱满,加之其本身的地形高差变化动势,景观的变化使得整个景观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并且在邱山南坡东侧,设置刻有石制的山体壁画---汉画像石。古九州之一的徐州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汉文化的发祥地。在徐州,集中了大量汉文化遗产,其中又以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价值最高,并称“汉文化三绝”。汉画像石是绣像的汉代史,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并陈共列,其车马的形象象征历史印记,而滚滚车流再现见证变迁的种种情境,同时也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未来世界的希冀。

4.2、凤凰山规划篇:

4.2.1景观特征及设计目标本次凤凰山扩初设计在原有景观方案基础上,充分领会建设方意图,结合现场情况加以深化,以独具特色的山体资源为主体景观特色,挖掘公园绚丽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满足山体复绿的景观需要,建设具有景观性休闲、功能旅游并重的特定空间地域。景观工程着力体现生态、休闲、养生的主题,以沿山路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景观带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整体的城市品味,而且也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从景观复绿角度上将山体分为上、中、下及山脊线等几层:下层——绿地入口,且主要分布主要绿地景观,种植条件相对优越,可满足常规绿化种植需求,因此以大树景观为主,为绿地提供绿荫休憩场所。中层——园路为主,且种植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此段以种植规格较小的色叶类苗木,以起到既满足绿化率,又改善山林季相性景观的作用。上层——指绿地范围上层的陡壁,该区域土壤稀薄,以岩石为主且近乎垂直的角度使得种植几乎不可能,在该段区域为设置鱼鳞坑,并种植抗性强的松柏类植物以及攀援性植物。山脊线——山脊线原有植物景观效果较稀疏,且单薄无层次。因此在施工上对该区域林带加厚,在缝隙较大的苗木间间植补种苗木,使其层次丰富,并且营造出曲线优美的天际线景观。

4.2.2功能分区:比较特殊的是,徐州高铁穿过凤凰山,将其分为2个山体(东区和西区)。同时,凤凰的南侧和西侧作为城市干道,在景观上特别强调。根据特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作如下定位:东区——以静为主,沿山坡自然延伸而下,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森林氧吧,沿西北侧围墙设置入口,引导人们走进自然,感受清新的空气,很适合与家人来此度周末;西区——以动为主,景点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高铁人流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空间,共同构筑和谐美好的生活。

根据东、西区的地块的景观条件,将凤凰山定位6个景观节点区域:西区:(1).西区主入口:西区主入口为多个半圆组成的开阔广场,其间穿插绿化块面,通过树池、景观灯柱、景墙、花架等体现其竖向景观,景观深化关键词:现代、气派、层次。(2).西区景观大道:体现现代感并且兼具指向引导作用的规则式楔形广场,由条石、落叶树,通直大道组成,横向面对高铁站台,人流容纳量大,同时,结合灯光效果等景观元素,充分体现了整个凤凰山现代、自然的风格。景观深化关键词:通直,树阵,人流。(3).西区主广场:西区景观大道的延伸,由众多穿插的小路及半圆形的平台组成,其右侧的广场形如太极,是将直线扭转相融合得到的灵感,意指和谐融合,也与符合站台广场汇集五湖四海的通融之意。同时也沿用原设计中凤凰尾羽的外形,碎拼的铺装、曲线的小道、散置在草坪上的汀步都是西区主广场的特征,。景观深化关键词:曲径、流动、通融。(4).鹦鹉螺广场:以山为背景的稀树草坪坡地景观,由曲线的条石组成自然景观结合鹦鹉螺形状的铺装广场,依山而建的道路联通相邻主干道,是主要的山体广场景观,同时曲线排列的条石也韵律地组成了山体景观营造出凤凰山的现代风格。景观深化关键词:条石、韵律、鹦鹉螺。东区:(5).东区入口:东区绿地最主要的景观之一,特色铺装、从广场所延伸出的步道都是其特色,意在营造出幽静淡雅的特色风格以及被森林所环抱的氛围。景观深化关键词:幽静、淡雅、绿色。(6).东区主广场:在存在高差的斜坡上所营建的广场平台,将平面上圆形的广场分割为众多小模块,如同搭积木似地放置于凤凰山东坡之上,用挡墙处理高差以及通过木栈道来连通各高差的道路。也因为高差的关系,形成了众多半围合、封闭的景观空间。景观深化关键词:私密、高差、森林。

4.2.3.文化特色: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民族的才是本土的,徐州凤凰山因为其美好的寓意而得名,凤凰这个概念将得以延用。在方案的整体勾勒上,道路规划骨架呈现凤凰形象轮廓,而其景观节点,如广场造型呈凤羽状勾勒处凤凰的尾翼肌理,成为另一种景观机遇。

5.施工方案及工序

施工前准备(含测量放样)——削坡、清理边坡——截水沟施工——修筑纵向混凝土排水沟——鱼鳞坑施工——边坡挂网喷播复绿——藤蔓复绿——喷灌系统——鱼鳞坑及苗木种植——坡脚砌筑排水沟(含种植)——坡底土方回填——坡底苗木种植——验收。

结语

此次矿山的改造,改变了一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大量废弃闲置土地得到利用,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带动周边土地大幅度升值;陆地野生植物、湿地植物、水生植物逐年丰富,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愈加显著;同时通过改造为社会和环境问题寻找出路,为高铁增添光彩,提高城市形象,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纳入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同时推动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莎莎.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福建水土保持,2001,13(4):27-29

[2]王加真.关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935- 936

论文作者:王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关于矿山生态覆绿——以徐州高铁景观绿化为例论文_王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