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运会承办的三种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奥运会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稿日期:1997-02-25
哈尔滨体育学院,150001
摘 要 现代奥运会已有26届(实际举办23届),100年历史。奥运会的承办出现了三种模式:国家政府型、企业型和国家与企业联办型,这对奥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模式,国家政府型,企业型,国家与企业联办型
Three Organizing Models of the Olympic Games
Han Dan
(Harbin Institute of P.E.Harbin,150001)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26 Olympic Games(23 of themare really held)during its history of 100 years.It has three organizing models:state government pattern,enterprise pattern,state and enterprise jointing pattern.Each of them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ympic Games.
Key words the Olympic Games,organizing model,state government pattern,enterprise pattern,state and enterprise jointine pattern.
1 从亚特兰大奥运会说起
百年奥运,美国亚特兰大,第26届(1996·7.19~8.4)。
萨马兰奇说,这是一届“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奥运会。我看并非如此,本届奥运会给人还是留下若干好印象的:197个成员大团圆,24项世界纪录,奖牌得主多元分散,开闭幕的高科技表演等等。当然,一分为二,也有诸多的问题,诚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所说:“这次奥运会展示了我们时代最好和最坏的东西。”其实应当说暴露了美国制度最好和最坏的东西,或者“美国弊病暴露无遗。”
本届奥运会惹人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商业高于一切,赢利高于一切。有的说“商业精神战胜了奥林匹克精神,赢利成为组委会的最终目的”,有的说“奥林匹克受到商潮侵蚀”,有的说“铜锈玷污了五环旗”,有的呼喊“奥林匹克的尊严再不能容忍商品味的泛滥了”等等。总之,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理想、事业和尊严,受到了商业利润的挑战、蔑视和侵袭,似乎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似乎奥林匹克的固有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顶点。其实,不必惊慌,从奥林匹克承办模式的发展来看,本届奥运的承办还是有它相当的历史价值的,说不定也是一种新模式的发展步骤之一。
2 奥运精神同承办城市的关系
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就是这个运动会(不管夏季的、冬季的,本文以夏季为论述对象),必须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城市来举办,必须有一个能够而且乐于为运动会的运作提供交通、食宿、竞赛、安全和服务等的城市来承办,就是必须依靠别人的支持,自己才能生存和发展,其精神才能得以弘扬。如果没有那个城市(或国家政府)承担主办,奥运就得停摆,还说什么理想、精神和尊严。这就是讲,奥运会必须依靠别人才能发展自己,自己的命运听命于他人。
反过来看,主办奥运会也有相当的利益可图。因为奥运会是全世界优秀运动员(有资格的)表演最高技巧与体能的最高层次的集会,《奥林匹克宪章》说的“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盛大的体育节,即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一堂”,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指导下进行高层次的运动竞技。其一,因其具有全球性,就能吸引全世界各民族的所有成员(不分信仰、政治制度等)的注目;其二,运动竞技的许多项目具有颇高的美感价值,是世界人民观赏娱乐、美感享受和精神宣泄与激励的有效方式;其三,发掘和发挥人体运动潜能以及对人体运动能力的鉴赏,是全人类的共同爱好,等等。所以,奥运竞技是吸引全世界人民目光的有限活动形式之一,它像一具巨大的聚焦透镜。在一段时间之内,可以把全世界或全人类的大部分注意力和目光聚引到这里,聚引到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或国家,使人们通过奥运会去关注这个城市或国家。这样,承办者就可以通过奥运会,把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优势,把自我民族的精华、自我文化的特质,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对外可以引起世界人民的更多关注与友谊交往,对内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和荣誉感,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因素可以变成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或助力。所以,具备承办条件的城市,在相当的时候,出于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愿意承办奥运会。于是奥运会必须依靠城市,城市的发展又需要奥运会的催助效应;城市依靠奥运会来实现自我的荣誉、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奥运会又依靠主办城市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精神,两好并一好,两者各得其利。于是乎,一方面城市要申办奥运会,另方面奥运会要选择城市,形成了矛盾的统一,当然也必然有矛盾对立或部分对立的时候。
承力奥运会的关键在于经济实力,在于财政承受能力,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要用钱,修建那么多运动场、馆(而且很少有后续使用价值)要用钱,组织那么多安全、服务设施和人员要用钱,各项文化活动要用钱……总之,没有足够的金钱就玩不转。可以说,承办奥运会纯粹是花钱买面子,花钱买荣耀,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很难办得起。于是承办奥运会的第一要素,就是办不办得起;第二就是谁出钱来办,第三是谁出钱就应当谁受益。《奥林匹克宪章》在奥运会的“财务保证”项下提出:可以由“城市本身的,地方的、地区的或全国的公共集体,国家或其他第三方提供”。这里明确规定,承办经费允许多元化,国家的、城市的、公共事业和第三者(包括私营企业)的,都可以提供经费,这自然也就必然引起了利益的多元分配问题。因此,奥运会的运作一定要受经费提供者的影响或干扰,就是十分自然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如何兼顾奥运事业与承办各方的利益,这种有多种模式。
3 国家政府(含地方政府)承办型
现代奥运会实际举行过23届,绝大多数由国家政府通过首都城市的方式承办。国家政府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直接指导奥运组织委员会,整个奥运会的筹资、申办、宣传、交通、膳宿、安全、竞赛以及文化活动,均由国家政府主导、支持或控制,一切主要决策也由政府一定会议决定,名义上是城市承办,实际上是国家承办。其财政保证也由国家政府承担,有的全由政府财政拨款,有的由政府和地方财政合资,有的由政府组织社会集资和赞助,有的则由政府通过各种商业途径解决等等。经费来源虽然多途径、多元渠道,但都统一由政府按财政管理程序进行统筹管理,因此能够保证国家同奥运会的协调关系。但也由于国家对承办奥运会的价值目标不同,对奥运会的需求功用不同,也产生了国家与奥运关系的多样化,出现了协调与非协调的多种关系,影响着奥运事业的发展。大体上有三种主要型式。
3.1 完全协调型。有些国家的领导层认为有必要在世界上提高自己的民族荣誉和地位,显示自己民族的独特优越和魅力,他们把着眼点选在体育和运动,即通过自己民族在世界体育史上的特殊地位、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以及近年来在国际竞技中的优势等等,即自我的体育优势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民族价值;同时他们也考虑了本届奥运会的历史特点、特殊价值,内外两方的结合,决定承办奥运会。例如第一届奥运会,希腊主要是为了宣扬自己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第4届奥运会,英国主要宣扬自己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价值的户外运动的成就;第5届奥运会,瑞典为了弘扬自己的瑞典体操并通过举办成功的奥运会来显示自己的民族能力。这就是说,这些国家把体育运动作为奥运会的主导,所谓“奥运搭台,体育唱戏”,奥运和体育本属一家,两者不会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能够很好地按国际奥委会的宗旨办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承办国和国际奥委会都比较满意地得到了自己的所获。
3.2 基本协调型。有的国家出于世界政治战略的考虑,需要通过奥运会这个聚会手段达到政治宣传和政治舆论的目的,即出于政治目的承办的奥运会。例如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当时希特勒纳粹分子上台,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宣扬亚利安人种优越,准备发动侵略,从奥运宣传、会议组织、发奖仪式等等方面都贯穿了希特勒的政治图谋,在许多方面同奥运精神发生分歧。又如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当时日本已经从二战创伤下复苏,实现了经济起飞,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急欲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有一种强烈的世界政治、经济欲求,期望通过“利用奥运会的机会来向全世界宣布,日本不是一个战败国了”!他们在奥运会徽上用上半幅大大突出了一个“太阳徽”,显示日本照耀世界,不惜动用30亿美元来承办。这类奥运会,具有明显的政治功能性,可以称为“奥运搭台,政治唱戏”。但其政治内容大都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标语口号、活动仪式和文化活动去宣传,所谓功夫在会外;一般并不大影响奥运会的运作,也不妨害奥运宗旨和精神的弘扬,当然力度要受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国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政治优越、组织才能和效率,也要求把奥运会办好,办得出色,为世人留下深刻难泯的印象,这样,承办国与奥委会也能协调合作,各得其益,两胜双赢,主办者得其政治显示效益,奥运精神也得以弘扬,两者处于基本协调和揩关系。
3.3 很不协调型。有的国家承办奥运会是为了给经济活动以陪衬,作为经济活动的附属节目,基本上抹去了奥运会的独立存在价值。例如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2届,当时顾拜旦费了好大周折才把本届奥运会弄到法国,希望法国能给奥运以特有的光辉,但法国政府却把奥运会视为正在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的“娱乐陪衬”,根本没有给它独立位置,把花样滑冰列在博览会产品陈列的“钢制品”项下,把自行车比赛列入“车辆”一类,更奇妙的是把划船比赛列在“救生用品”一栏。同样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第3届,也把奥运会列为圣路易安那购物百周年纪念博览会的“娱乐节目”,在大会会标上竟没有任何奥运会的文字和标志,纯粹是博览会的宣传广告。这类奥运会,完全沦为经济事项的附庸,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品性,根本没有把奥运宗旨、奥运精神当成一回事,也没有谁去考虑弘扬奥运精神。事实证明,像这类完全受商业经济主宰的奥运会,如果国家不能加以调控,那就难以同奥运的宗旨相符合,也根本不会促进奥运事业的发展。奥委会有鉴于历史的教训,特别强调奥运会不能受商业的控制和主导,因为奥运一旦落入商业控制,不是变味就是变质,会导致奥运精神的沦丧和奥运的衰亡。
3.4 在国家承办的三种基本型式中,以第一种为最佳,第二种次之,第三种最差。但在近期的历史上,纯粹或以体育运动为主导的模式已基本消失,纯粹或以政治为主导的型式也在退出,而以多种目标结合的形式正走上主导地位,奥运承办模式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4 企业承办型(或民间私营型)
本世纪后半世纪,独立主权国家越来越多,人们对奥运功能的认识和需求也大有发展,参加奥运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事项越来越繁,规格越来越高,自然经费支付也越来越多。1972年德国慕尼黑支出7.5亿美元,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竟达110亿美元,净欠亏负10亿多美元,蒙特利尔的纳税人需25年才能还清;1980年莫斯科尽管紧缩,据说也筹资90亿美元。试想这近百亿美元在我们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能办多少事,哪个国家和政府再想靠奥运会来“造声势”、“图虚名”、“争面子”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于是奥运的辉煌就面临了危机。申办1984年第23届奥运的只有伊朗德黑兰和美国洛杉矶,伊朗由于经费不支中途退申;申办1988年的也只有两个城市了。
承办1984年第23届奥运会的只剩下洛杉矶,当时美国联邦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决定不予支持,洛杉矶市民支持奥运的仅占34%,市政府决定拒绝对承办奥运会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于是由政府承办的路子走进了死胡同,奥运会的命运真正面临危机。
幸亏洛杉矶有位能人尤博罗斯,他提出“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招式,不用政府出钱,全靠商业集资的办法来承办奥运会。这无疑是奥运会承办模式的巨大变革,由国家政府承办转为企业承办,由国家政府主导变成企业利益主导。很明显,由企业利益主导的奥运会必然要为企业赢利服务,许多运作程序要受企业利润的主导,也必然要使奥运会带上浓重的商业化色彩,干扰、冲击奥运理想和精神,从奥运事业的发展来看,这是相当不利的,也是奥委会难以接受的。但是,当前的现实又如此严酷:要么停办(当时没有第二家愿接),要么允许。经过权衡、商谈,提出了一些条件,还是由以尤博罗斯为首的组委会承办本届奥运会。尤博罗斯以商业方式来运营,其一是招标30家企业的产品作为奥运指定用品,其二是允许40家公司的产品可以用五环旗徽的标志,其三是电视转播权招标,等等。奥运组委会成了70多家大公司的联合董事会,由他们出资促动奥运机器的运转,他们在会内会外借奥运的显示功能为自己的产品拓展市场。一般说,由于奥委会的干预和组委会的主导,大会竞技的运作没有受到大的干扰,进行得比较顺利。当然,商业化的意识和作用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奥运精神,特别是公司为运动员私下支付的奖金,助长了运动员的利润意识,批评者指出“他们是在比赛做生意,而不是赛跑”。总的来说,尤博罗斯使奥运会绝处逢生,创造了承办奥运的新模式,不仅没有亏损,还有2.15亿美元的盈余。这次奥运会的历史价值,正如尤博罗斯说的:“这次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的救星。因为我没有兴趣仅仅为了提高国家形象而无限度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私营奥运会。”
到了26届亚特兰大,又是一个美国能人比尔·佩恩(Billy Payne)把这种企业模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干脆把奥运会的许多事项例如食宿、交通、安全、通讯等采用合同承包方式,由公司或集团包干,自负盈亏。把奥运会办成一次商业交易,一切从赢利出发,让亚特兰大、佐治亚州以及美国所有愿意来的企业家,都有机会在这里捞上一票。正如哥伦比亚《时代报》所说:“现实是奥运会逐渐变成一部巨大的企业机器,私人部门发挥主要作用,在奥运会上,主角已不是运动员,而成了赞助商、保险公司和贷款。”“最有影响的运动会也变成了一项买卖。”路透社更进一步说明:“亚特兰大奥运会给人留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赚钱是最终目标,有成千上万的人都想趁本届奥运会发财。”奥运会被包围在一大群瞪着眼睛找发财、赚钱和赢利机会的人群中,在奥运会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赚钱网罩或氛围,所有旅馆、游乐、交通、公园、商店、摊贩、停车站甚至擦皮鞋的,无不生着法子在赚钱,而且美国人的经济头脑也的确不凡,连公园的地砖都会卖钱。在奥运内部,所有能招标包出去的事项,都包了出去。这样,由于统筹失当,调节失灵,各行其是,自然出现了诸多问题,弄得车辆受阻,交通不灵,电脑资料断档,饮食供应单调,宣传上的民族狂热等等。但是说句公道话:主流还是好的,奥运会的运作程序仍属正常。是否干扰了奥运精神呢?我看问题不大,不必大惊小怪。这届奥运会仅花17亿美元,最后还有盈余。组委会主席之一的安德鲁·扬说:“本届奥运会将是当地有史以来最大财富的创造者。”估计将有51亿美元的经济影响。
企业承办奥运会的模式,大约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必然趋势,由尤博罗斯的被迫到比尔·佩恩的自觉运用,由尤博罗斯的计算若干公司的经济利益到亚特兰大的计算宏观经济效益,基本上确定了企业承办的原则和导向,由“奥运搭台,政府唱戏”,变成“奥运搭台,经济或商业唱戏”,也是一条新路道。未来,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必然会有许多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城市兴起昌盛,有能力有需要承办奥运会。我看,就得采用这种模式去办,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吧。
5 国家政府与企业联办型
自1984年尤博罗斯创出了企业承办型,奥运会的商业功能得到发挥之后,奥运会绝境重生,又获得勃勃生机,申办者纷纷登台。特别是又创出了一种国家政府与企业联办的模式,由国家政府和企业集团共同承担财务保证,国家得到扩大声誉、树立形象等利益,企业也可得到产品广告宣传、扩大销售市场的实利,奥运会也避免了商业化的疯狂侵袭,能使奥运理想和精神得以弘扬,实在是一种可以为许多国家接受的良好模式。1988年的第24届汉城奥运会,1992年的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就是这么办的,2000年的27届悉尼奥运会也将会这样办。
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许多工业产品打入世界市场,不少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1981年工业产品的出口总额占到世界的第14位。韩国的崛起,急需给世界一个新形象,于是主动申办1988年奥运会(当时仅有日本的名古屋与之竞争),意欲通过奥运会以实现自己的“大政治”目标,就是把奥运会作为韩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跃向“先进国家”的跳板,动员全体国民协同一致为“大政治”服务。他们提出“世界面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的口号,要使“汉城奥运会超过历届奥运会”。他们向洛杉矶奥运会派出了200人的调查团,研究吸取其有益经验,把洛杉矶奥运会的经济招式全部接收过来,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与企业联合承办的新途径,构成了一个政治、经济结合的新型式。首先在政府成立了直属总理的“奥运会支援委员会”,国会成立了“支援奥运会特别委员会”,又在民间组织了“泛民族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争取申办权,申办成功之后即成立“汉城奥运会组委会”,由卢泰愚任委员长(后由朴世直取代),下设综合事务处,统管奥运会事宜。其中由事业支援次长主管的四个局,直接负责企业与奥运会的关系事宜,事业一局主管电视转播招标、纪念币发行和门票发售;事业二局主管招募后援团体即赞助单位,保证它们可以使用徽章、吉祥物的广告效用获取经济利益;福券局负责发行彩券;广告局利用大会标志等与厂商作生意。通过这些经济手段,取得了企业集团的经济支援,保证了奥运的运行,最后也有4.97亿美元的盈余。这种模式,国家实现了“大政治”的目标设计,企业得到了相应的利润效益,奥运会的理想也得到弘扬,是一种较好的模式。1992年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也采用这种模式,并进一步结合本国情况加以改进、发展,把巴塞罗那奥运会办成一次十分成功的奥运会。这种国家与企业联合承办的模式,可以称为“奥运搭台,政治经济同台唱戏”,比较能够兼顾各方利益。
6 后话
以上三种模式,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第一种模式,基本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经济发达程度很高的、社会组织和支援能力很强的城市,自然以第二种模式较适用;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适用于第三种模式。
从奥运会的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保证奥运会的纯洁性,保证奥运精神不受商业化侵害。其实,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历史的必经阶段,是任何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市场将主导社会生活,商品意识将主导社会意识,任何社会事项、社会行为都将带上商品的烙印,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因此,奥运会也绝不会是世外桃源,也必然要受商业化的影响,这是历史趋势,谁也躲避不了的。萨马兰奇早就承认了奥运同商业的自然关系,提出“体育必须控制住自身的尊严,不被商业利益所控制”,也作出了许多防止奥运商业化的对策和举措,努力抗拒商业化的侵蚀,收得了一定成效。就是说,力争在商业经济的条件下少受一点商业化的影响,要根本避免是不可能的,只要求少一点而已,最好是不受其控制。
奥运是否受商业化控制,关键不在于谁承办,私人企业承办不一定就商业化,政府承办也不能避免商业化,关键是谁来主导,如何使奥运精神同承办者的利益协调。我看不管奥运会采取什么办法避免商业化,也只是治标而已,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体育运动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运动竞技的职业化、产业化,运动训练和竞技成了一种社会产业,是产业就有投入和产出,就要求产出大于投入,就要求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会成为运动产业,这就必然要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也就必然要把运动竞技作为运动训练的产出销售市场。也就是说,赛场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运动产品市场,本身就是一块商业阵地,你能不让它商业化?看来,运动产业化乃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形势,产业化也必然要求商品化。奥运会所要研究的是,自己如何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不是禁止运动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