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因素影响探究论文_陈小将

身份证号码:43022319710415xxxx

摘要 目前,道路铺设主要采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混凝土材质具有强度高、韧性良好和施工方面特点。然而,混凝土后期维护成本较高,限制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为了降低混凝土的维护成本,需要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混凝土强度分析不仅可以保障施工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扩大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混凝土的配比、后期养护和集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分析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希望本人研究,道路混凝土的施工提供理论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道路;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0.引言

混凝土强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混凝土的选材、配合比设计到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都能够影响混凝土强度,并且这些影响因素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是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施工强度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强度就很容易引发工程事故,所以应用何种评定措施来测度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混凝土具有原料广泛,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人工可塑性强,材料强度高和韧性好的特点[1]。因此,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材料的强度高低,不仅由生产工艺所决定,还有其影响因素所决定。混凝土的施工完成后,受外界环境、设备和材料等因素影响,其强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混凝土强度为研究内容,分析其强度的影响因素,旨在减缓混凝土强度降低率。

1.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常见因素分析

1.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水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首先,原材料作为制作混凝土重要条件,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严谨地筛选原材料。水泥类别和整体容积都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在选取水泥类别的过程之中,通常都考虑到项目的属性,施工现场的气候因素以及所需的资金投入等。如果所选的水泥不合理,那将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引发一系列不良隐患。例如抗冻能力低、抗腐蚀能力弱等等。其次,骨料的类型、表层的粗糙程度、含泥沙量、粒径等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大小。骨料的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混凝土中,如果低标号或者胶凝材料用量不多的情况下,骨料的粒径就会很大,此时所需的水泥浆就会减少,从而需要相应地减少用水量,此时混凝土的强度才会变大。与此同时,如果骨料内的含泥量比较多,那么,这不但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同时混凝土抗冻程度以及耐久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选取适宜的骨料,如此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品质水平。第三,外加剂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减水剂能够相应地减少水灰的比例,从而有效地加大混凝土强度。第四,水质同样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之一,倘若水内包含比较多的藻类或者其他物体,那么就会降低凝结的速率,从而导致水泥内涵括了诸多的水泡,最终减小了混凝土的强度。

1.2配合比设计的管理影响混凝土强度

配合比设计的管理的水平高低同样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大小,这是由于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的强度以及耐久程度。该项管理设计一般涵括了混凝土强度、水灰的比例、骨料的比例以及外加剂的用量等等,在此之中,水灰比例以及水泥强度更能够影响混凝土强度。在配合比大致统一的情况之下,水泥的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当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一样的水泥时,此时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取决于水灰比重。水灰的比例越大,此时所产生的孔泥缝隙就越多,进而减小混凝土的强度,反之,水灰的比例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就相应地会变大。不过不宜太不小,不然的话,极易造成混凝土内部产生缝隙,减小混凝土强度,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地发挥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1.3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影响

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即通过内部毛细管孔隙率的大小,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强度。孔隙率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混凝土中水灰比和振捣的密实程度,都会对恐惧产生重要影响,三者之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因此,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孔隙率的变化而变化。

1.4混凝土后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模板和支架都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施工现场后,由于搅拌时间较长,或者搅拌不够均匀,使得混凝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有效浇注,这样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容易产生表面蜂窝问题。另外,对混凝土进行震荡,或者出现振捣不均匀等问题,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施工完成以后[3],施工人员并未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拆板,也未将混凝土湿度保持在20~30%之间,或者将混凝土至于阳光下进行暴晒,都会导致混凝土龟裂的问题,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表1 混凝土养护方法

2.混凝土强度实验

2.1混凝土的实验条件

选择最大直径为4.5mm,砂率为0.7%和水灰比为0:4.5的混凝土,分析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借助L9正交表进行分析。

2.2分析结果

图1混凝土强度与不同配比之间的关系

由图1可知,随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等于0.872,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他影响因素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略。由此可知,锻造材料、水灰比、胶结剂、混凝土后期养护,均混凝土强度呈现正相关性。

3.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3.1合理进行不同材料的配比

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不同的混凝土配比,调节初期混凝土凝结时间,以及后期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将不同混凝土材料,与实际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混凝土的最大功效,避免增加混凝土的施工成本。在确定混凝土配比以后,施工人员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勘察,特别是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避免出现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的施工塌方。不同材料的配比,不仅可以控制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而且可以调节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加坚固耐用,适用不同的特殊环境。因此,不同材料的合理配比,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混凝土现在发挥的基础。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由于混入砂石、碎片的杂质,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例如,在原料进行锻造的过程中,要对其中的氯离子进行有效去除,避免混凝土自身存在腐蚀性,影响混凝土后期的强度。混凝土材料选择时,尽量选择优质、强度高的岩石和鹅卵石,以保证后的强度。混凝土相关材料进行混合时,例如,粉煤灰、水泥、矿粉等,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检验和测量,特别是要检查相关材料的强度、等级和出厂日期,保证混合后的混凝土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3.3选择适合的混凝土胶结剂

胶结剂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粘合材料,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有着显著影响。依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不同的交际,可以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进行控制,并提高混凝土的自身强度。交界的类型比较多,不同类型的胶结剂既适用范围、用途不同,所以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够基于混凝土的制造成本,整体强度,发挥各种材料的性能和作用。胶结剂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整体速度,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4.结束语

虽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制造材料、水灰比、胶结剂和后期养护。本文通过实验证明,上述几种因素,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可以通过控制以上因素,增加混凝土的自身强度。不同强度的混凝土,适用范围和用途也不同,施工单位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避免造成施工成本增加,混凝土强度不足。通过对混凝土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各因素的控制,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培涛,范利丹,余永强.页岩陶粒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6,43(4):49-50.

[2] 李金,黄家奇.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5,10(9):123-124.

[3] 李金梅.影响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21):36-37

论文作者:陈小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道路混凝土强度的相关因素影响探究论文_陈小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