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_科技论文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_科技论文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科技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改变思维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思路

在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增大、同时又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果不坚决改变这种状况,确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思路,那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会遇到很大困难。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某些反映经济增长量的指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粗放经济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观,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

1996年是我国“九五”计划实施头一年,按照中央“九五”计划GDP年均增长8—9%的方针,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慢于1995年。按现价计算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各地汇总预计达到65300亿元,比去年增长9.5%,其中东部地区将增长11%左右;中部地区将增长9.2%左右;西部地区将达到9126.37亿元,增长7.3%左右”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是福建、海南、浙江、广东、安徽、江苏、广西,增幅超过12%;而青海、甘肃、贵州增长幅度最慢,增幅低于7.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做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应采取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若按1∶10∶100的比例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和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投入最为巨大,我国每年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之所以转化率低,这两个阶段的投入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科研选题和资金投入上,从科技立项开始就要瞄准生产应用和市场需求,注意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实用性,将中试和规模化生产及市场拓展阶段的资金分批拨付到位,以切实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在资金来源上,除政府拨款、企业自筹和银行科技贷款外,还要逐步扩大风险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创业投资等投入渠道,形成全社会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这一新思路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外延式基本建设的投资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上,例如可以把用于建新电厂、新煤矿、新油气田的投资用于节能降耗和再生资源开发上,真正向科技要资源、能源和原材料。

另外一点就是重点抓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事实证明,搞好国有经济,要重点抓好这部分企业的科技进步。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力量强,人员素质高,容易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容易转化成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只要它们把经济增长转到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就可以大大节约资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例如:齐鲁石化公司大力开展企业科技进步工作,在中国石化系统居第一位。1991年至1994年,科技进步对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已达到50%以上。这可以看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就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5年乃至15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所以我们应从主要依靠不断扩大建设规模,转到对现有企业挖潜、改造、改组和扩建上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新上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今后扩大再生产必须要优先利用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原有固定资产的重要作用。立足现有基础发展社会扩大再生产,比新建企业有投资省、耗费低、见效快的优点。据统计,我国主要机械产品达到8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1/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淘汰了平炉炼钢工艺,而我国钢产量的15%仍然是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现有工业企业设备中,近1/5已经老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设备的老化率已达25%,超期服役率39%。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务之急是需要投入适量的资金,即给企业输血,对现有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挖掘它们的潜力。经济增长转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而且有利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提高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环节。因此,必须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和把握基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使科技成果转化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内行的人才队伍去组织实施,不断提高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二、阻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九个问题

(一)科技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脱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偏重于物力、财力的投入,忽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偏重增加劳动力投入,忽视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据测算,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5%左右的水平。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一个涉及到科技、经济、教育等各个部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而目前我国实际的科技体制,仍然带有很大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基础研究机构,到各部门各省市开发应用型研究所为主的应用研究机构,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各类企业联系甚少。全国有70%左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中在企业之外的科研机构,所耗费的科研经费占全部科技投入的70%左右,而全国18663家大中型企业,科技力量却十分薄弱:有一半左右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人员总数仅占30%左右,科技投入少得可怜。很显然,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的障碍,企业缺乏吸收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条件和动力机制,而科技组织也缺乏加速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据统计,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所作的贡献实际仅占20%,比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还低30个百分点,而同期的美国和日本,这个比例已经高达80%。另据统计,我国每年登记的高达3万多项的重大科技成果,其推广转化率却只有10%左右。体制上的弊端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也使得大量科技成果低水平重复。

(二)信息资源受阻,技术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得不到开发利用,被长年闲置失效,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找不到应用开发合作的伙伴。据报道,北京地区的信息资源有70%左右集中在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实体,而真正流通起来被利用的不到6%。

(三)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由于科技成果自身的原因,有2/3的企业明确表示对接受国内科技机构提供的科技成果心有疑虑。据调查,全国有许多科研单位缺乏起码的中试设备或中试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中试后的工程性开发、市场调研也跟不上。致使大批的科技新成果技术不成熟、工艺不完善、实用性差和经济成本高等原因而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转化断层。已运行一年多的上海技术交易所,现存科研院所、高校要求转让的科技成果近3000项,但被企业看中并已买走的占20%左右。

(四)思想认识与具体行动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人们口头上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行动上却并未把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能力放在最优先的第一位置,如普遍存在的科研人员重研究、轻推广的价值观念,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等短期行为,以及政府部门对科技成果推广调控不力等问题。另外还有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保障,特别是执行不力是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所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就已出现了。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双重任务。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环节。因此,必须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深入深讨和把握其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使科技成果转化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内行的人才队伍去组织实施,不断提高转化的质量和效益。

标签:;  ;  ;  ;  ;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