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丹丹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郁抑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抽选83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药物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预后当中,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促进产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属于女性产褥时期出现的明显抑郁症状,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该疾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通常发病与产后6周内,大多数患者在产后5个月左右能够自行恢复[1]。临床上针对产后抑郁重视程度比较高,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选择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郁抑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抽选83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患者最高年龄38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61±1.38)岁。对照组41例,患者最高年龄37岁,最低年龄21岁,平均年龄(28.58±1.36)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产后郁郁症。第二,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第三,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第一,4周之内接受过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第二,临床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第三,有强烈自杀企图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以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健康教育。很多产后抑郁症患者对产后抑郁症了解不充分,出现产后抑郁症候,甚至会产生自卑与自我否定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健康教育,通过宣教等方式,让患者充分了解产后抑郁症,并且认真告诉患者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治疗的,患者也不是有缺陷的母亲,建立患者治疗信心。同时,还可以将产后抑症的应对方式告知患者,发放专门的母婴保健手册,积极指导患者掌握喂养知识与方式,掌握母婴保健活动等,让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产后抑郁症。其次,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适宜温湿度,充分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各项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产生产后抑郁的原因,并且针对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积极疏导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此外,患者家属的态度也是影响患者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要求其配合护理干预,通过积极正面的情绪去影响患者,减轻患者心理顾虑。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抑郁评分分别由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确定。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x±s)
3讨论
产后抑郁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褥期疾病,发生产后抑郁的产科心理、情绪上均会出现极大的波动,对产妇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2]。该疾病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躯体疾病因素、产科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和社会因素。随着各种因素刺激增加,产后抑郁对母婴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在产后抑郁治疗当中,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改善症状,但是,由于患者心理因素与情绪的影响,很多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比较低,导致效果不理想[3]。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积极排解患者心理问题因素,提升患者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
本次研究选择83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对比,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合并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该研究结果与谭红, 胡晓芸, 牛小群[4]在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在产后抑郁症患者预后当中,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促进产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高宝娟, 严雪霏.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干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3):2841-2843.
[2] 彭岚岚, 唐奕, 杨超艺. 理性情绪疗法联合微课健康教育在产后抑郁症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6, 30(11):1365-1366.
[3] 卢雪珍, 陈文霞, 吴辉霞. Roy适应模式实施心理舒适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2):168-171.
[4] 谭红, 胡晓芸, 牛小群. 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6):147-150.
论文作者:龚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