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新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日本论文,政治论文,新趋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从去年以来,日本国内改革继续深化,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特点。在政治方面,日本政坛力量重组进入一个新阶段,自民党一党独大,在野党开始新一轮的分化组合;政坛保守势力和民间民族主义情绪都有新的发展,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加剧。在经济方面,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正在走出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日元汇率下降,经济改革缓慢推进,产业、贸易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和政府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等因素,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进一步恢复。
【关键词】日本 政治 经济
自去年以来,日本政治、经济调整继续深入,出现一些新趋向。这些趋向将影响今后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
一、政治趋向保守
日本政治的演变可以包括三个方面:1.政党重新组合;2.政府政策调整;3.社会思潮的演变。从去年以来,这三个方面的变化都表现为向右倾保守的方向发展。
(一)政治力量重组,自民党恢复一党独大
1996年,日本政坛上除自民党势力稳中有升外,其余各党(不包括共产党)都先后发生分裂,势力衰减,造成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1996年初,村山首相迫于形势将政权拱手让与桥本。之后,社会党改名为社会民主党,企图挽回颓势,但回天乏术。9月, 社民党和新党魁党中一部分人分裂出来,组成民主党,导致众院选举中社民党和新党魁党的惨败。其后,民主党作为民主自由势力的代表,积极活动;社民党再度酝酿分裂。
新进党在众院选举受挫后,内部矛盾表面化,以前首相羽田为首的一派出走,另立太阳党。
与社民、新进党的分裂与衰落相比,自民党阵营相对稳定,并在秋季众院大选中获胜,恢复单独执政,使自民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去年以来的日本政党分化组合表明,日本政党重组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自民党重新恢复在政坛的主导地位,而在野党地位进一步不稳,开始新一轮的分化组合。
(二)政府和各政党的对外政策趋于强硬
日本政府的安全、外交政策转趋强硬。继1995年为抗议中国核试验中止对华贷款后,1996年3 月又对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提出抗议。日本还通过加强日美安全同盟,扩大日美合作范围,承担更大的地区安全义务。在对待侵略历史问题上,日本公开反对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调查报告,拒绝以国家的立场向前随军慰安妇谢罪和赔偿并对加害者进行处罚。桥本首相也不顾邻国反对,在中曾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1年之后公然再次参拜。
日本各政党的政策主张也有明显变化。自民党在竞选公约中明确提出“教科书正常化”,并要推进教科书正常化国民运动,以及要求实现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1 〕自民党外交调查会在拟定的外交政策方针报告中,提出要重新考虑对华贷款问题,要对中国的国防透明度等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社民党、民主党等一些非保守政党在政策选择上也更倾向于民族主义,如社民党对中国核试验的批评和抗议超过了自民党,民主党则在安全政策上主张建立自主防卫力量。
(三)社会上否定侵略历史的倾向增强
日本政界保守派人士结成团体进行活动, 要求重新评估历史。 如1996年6月,以奥野诚亮为首的116名国会议员组成“光明的日本”国会议员联盟,目的在于消除“视日本为罪恶侵略国家的自虐史观和屈膝外交”。9月,该联盟要求修改现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删除关于南京大屠杀和随军慰安妇的记述。12月,该联盟要求否定1982年关于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谈话”,删除“宫泽谈话”中关于教科书的记述要倾听近邻国家批评的内容。〔2〕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否定侵略历史的倾向在增长。1996年12月,冈山县议会通过该县30多个民间团体联合提出的要求删除教科书中随军慰安妇记述的陈情书。自民党冈山县议团的声明以“学习一味记述有害本国的教科书”会使青少年不再以“作为一个日本人而感到自豪”为借口,要求“推进能够对本国的历史感到自信和荣耀的历史教育”。据报道,通过同样内容陈情书和意见书的地方议会的行动正在向全国扩展。在青森县和新泻县的一些市、町、村议会也通过了类似的意见书。在熊本、鹿儿岛、福井县,议会正在审议和讨论同样内容的陈情书和意见书。〔3〕在教育界和新闻界内也有人积极推动改写侵略历史的活动, 并对否定侵略历史的活动大加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右翼团体的活动更加猖狂。1996年7月, 右翼团体“青年社”公然登上钓鱼岛建立灯塔,并要求政府正式予以批准。右翼团体“保卫日本国民会议”也发起遍及日本列岛的大规模宣传运动,要求修改教科书。
二、经济逐步恢复
自去年以来,日本经济逐渐恢复,经济改革也在缓慢进行,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人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但从目前看,存在一些促使经济进一步趋向好转的因素。
(一)日元汇率有利于日本经济恢复
普遍认为,日本经济已经走出衰退的谷底。如日本经济学家竹内宏认为,1996年日本企业的效益已经回升至泡沫经济前1989年的水平,企业获得增加又促进了企业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等国内需求的增长,带动景气的恢复。〔4〕按经合组织发布的数字,1996 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6%〔5〕,高于90年代前半期平均不足1%的增长率, 是自80年代末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增长率也是1996年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促进日本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1995年秋以来日元汇率持续走低。1997年2月,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1995年4月下跌50%。日元下跌使日本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效益增加。据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调查,年均日元汇率从113日元下降5日元,将使制造业增加效益3120亿日元。日本综合研究所对一年间1美元兑换110日元和一年间1美元兑换120日元时进行比较,认为后者将使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6%。〔6〕目前,日本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已经能够应付1美元兑换110日元的局面,个别行业甚至可以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的情况下保持赢利。因此,尽管日元下跌对依靠以进口品为主的能源等非制造业部门造成负面影响,但对大半面向出口的制造业来说,是利远大于弊的。
(二)经济改革缓慢推进
日本的经济改革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政府推动的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进行改造的宏观改革,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经营方式的改革,这也可称作微观改革。
宏观改革如第二届桥本内阁成立后提出的行政,经济结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五大改革(加上教育改革亦称六大改革),主要是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行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经济目的,即为了节省开支和改善政府与产业界的关系。1996年12月,日本政府分别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计划和行政改革计划。这两个计划都以2001年为限,实现经济结构和行政改革的目标。对财政、金融、社会保障领域里的改革也将制定出明确的计划。但是,由于受政坛纷争和各省官僚之间的相互牵制,普遍认为这些改革进展不会太快。
与政府推进的宏观改革相比,企业的经营方式改革要更快些。这是因为企业经营必须接受市场的核算,市场的变化迫使企业必须改变经营方式。为了应付经济衰退和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的局面,日本企业对传统经营方式正在进行大胆的改革。例如,对终身雇佣制和资历工资制的改革已经展开。1996年,日本社会失业率为3.4%, 这是自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以来的最高失业记录。企业对职工的终身培训也转向短期职业和技能开发,以能力主义为标准的工资体系正在取代资历工资制。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6年5月的调查报告,40%的大企业将改革资历工资制, 新工资制度将根据实际能力和工作成绩来确定。〔7〕此外, 许多企业对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也在重新设计和改革。经营方式的改革有利于重新激发企业的活力。
(三)扩大海外生产,带动产业、贸易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在日元升值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扩大对海外的投资。1995年,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1994年增长15.8%。日本对外投资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个特点是扩大对美投资。1995年,日本对美投资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45.2%。〔8 〕日本在美投资的重点有二:一是向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多媒体和软件等知识密集部门倾斜,如从1991年以来,仅软件部门的投资就由占日本在美国加州新投资的3 %上升到26%。〔9〕二是从推销产品转向在当地进行生产和研制。这表明, 日本扩大在美投资除了贸易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习美国的管理技巧和进入美国领先的高技术领域。日本对外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继续扩大对亚洲的投资,1995年比1994年增长18.2%,其中对华投资增长61%。日本扩大对亚洲投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进入亚洲市场。但是,日本对亚洲投资的扩大也加快了日本与亚洲国家的产业水平分工,促进了日本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据日本大藏省公布的数字,1996年日本贸易盈余比上年减少32.4%,是连续第4年下降。 其中对美盈余已经连续2年下降,对亚洲的盈余也在时隔9年之后首次下降。〔10〕日本贸易盈余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海外生产基本稳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进口大幅度增加。
(四)加大科技开发的投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1996年世界科学报告》, 在最近6年里,日本在欧洲和美国的专利登记数字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29%和11%,尤其在电子和电气技术方面,日本在美国专利市场注册的专利数目比美国人自己还多75%。但是从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看,日本则大为逊色,欧洲和美国高于平均指示数约50%,而日本则低于平均数19%。这表明日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仍然落后欧美很大距离。
因此,日本近年来加强对科技的重视,制定长期规划,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继1995年11月日本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之后,1996年6 月以首相桥本龙太郎为议长的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根据该法制定了《日本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这个振兴科技的五年计划中,日本保证要为加强科学技术而扩大预算,决定从1996年到2000年的5 年间科研预算总额为17万亿日元(约合1550亿美元),2000年度科技预算将为1996年的1.6倍,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与美国不相上下。该计划还表明要改革现行研究体制,在研究工作中实行竞争原则和加强产、官、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日本科学技术厅和文部省都提出大型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日本科学技术厅计划从1997年起由产、官、学三方合作对综合地球科学、超级钢铁材料、脑科学和辐射光装置等基础科学进行研究;〔11〕同时制定振兴地区科技发展的综合措施,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推动地区对尖端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研究。〔12〕文部省最近发表了建立新产学协作体制的中期报告,再次强调产学协作是日本科技立国的前提,为加强产学协作提出了新的设想。〔13〕日本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日本学术会议议长伊藤正男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政府对科技如此关怀。”〔14〕如果这些计划顺利实施,将会为促进日本经济向新的高度迈进提供新的动力。
三、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估计
(一)日本政治力量新阶段的分化组合情况
1.自民党经过3年多政坛动荡的检验, 作为社会的稳定力量得到肯定,支持率上升,尽管尚未取得众院过半数席位,但恢复在政坛的主导地位已成事实。加上目前实行的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的选举制度,有利于大党,也有助于自民党维持一党独大的局面。
2.新进党的衰落和分裂,使日本政党格局向以自民党和新进党为基础的两大保守政党演变的趋势遇到挫折。新进党主要成员来自自民党,两党政治主张雷同,在党首小泽一郎对新进党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新进党和自民党“保·保联合”的动向值得关注。
3.对与保守力量相对应的“自由主义”势力在日本社会的影响还不能低估。虽然社民党在政策上向右转,甘心作自民党的配角和充当“体制内的对立面”,遭到党内外的反对,对自民党的牵制作用明显削弱;但另一方面,民主党作为“自由主义”力量的代表异军突起,有一定的号召力。有评论说,民主党也是过渡力量,在政党重组过程中可能会有分合,但民主党的成立表明,“自由主义”力量在日本政坛终究会有所表现。
4.日本政党重组新阶段的特点是,在野党的地位进一步不稳,分化改组可能加速。这以1996年新进党和社民党的分裂为代表。而目前新进、社民、民主、太阳和新党魁党都处于不稳定之中,围绕今夏的东京都议会选举和明年的参院大选等政治形势的变化,各种力量都在亟谋对策,可能会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二)日本政治右倾化将进一步发展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冷战后日本国内思潮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日本学者猪口孝认为,冷战后,日本国民普遍倾向中间偏右的政策,在世界上谋求体面的大国地位已经成为国民的一致认识,只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选择上存在分歧。〔15〕日本社会思潮中的保守倾向和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既是受冷战后日本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也是日本政府和舆论长期宣传导向的结果,而民间思潮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了政府、政党的政策,滋长了社会上右翼势力的猖獗。民间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和政坛保守势力增长相互呼应,将使日本政治进一步向右倾化的方向发展。
(三)日本经济改革和调整进一步深入,将促使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1.近期日元汇率水平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目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仍然不稳定,加上日元和美元之间的利率差,使收购美元之风继续蔓延,而日美两国却不急于干预目前的汇率变化,所以日元汇率继续处于不稳状态。但今年2月8日在柏林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表示,对美元从1995年4月的低水平上升感到满意, 并要共同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但也表示美元的升幅不能再大了,有必要保持汇率的稳定。〔16〕所以估计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在现水平上近期不会出现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变动。
2.经济改革和调整的深入,将推动日本经济的“合理化”和日本与国际相互协调发展,泡沫经济破灭和日元升值的双重打击,迫使日本下决心进行经济改革。从目前看,企业改革见效相对较快,而政府改革则是说得多、做得少。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方面的改革将导致日本建立有别于过去“追赶”型经济的新模式,有助于日本经济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本身巨大的生产能力来说,日本不可避免地要扩大海外生产。尽管日本仍有人对因此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忧心忡忡,但只有适当扩大海外生产,同时放宽对贸易的管制,改变以往的出口型经济模式,才能适应国际经济特别是亚太经济的新变化。日本扩大对北美和亚洲的投资推动了亚太地区资金、技术和商品的流动,也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调整,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地位。日本有研究机构预测,从今后5年的长期情况看, 日本贸易顺差将呈减少趋势,但日本经常收支构成将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海外生产扩大使贸易开支盈余减少;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日本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输出,结果使所得收支盈余继续扩大。今后日本将以积极地放宽限制和活跃的研究投资为背景,向“有活力的成熟债权国迈进”, 〔17〕而这无疑将给日本经济带来新的变化。
3.科技将成为日本重振经济的新动力。日本向来重视应用技术的开发,而基础科学研究偏弱,现在到了这种局面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因为,第一,日本经济已经走过了“追赶”先进国家的时代,今后要有世界领先的科技和产业才能保持经济、技术大国的地位;第二,近年来,日本国际竞争力排名下降,自1994年以来,日本把连续保持8 年之久的世界第一的位置让给了美国,名次逐年下降,恢复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一是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和产业来;第三,日本扩大在国外的生产份额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为了避免因此而引起的产业“空心化”,必须在国内拥有先进的研究开发能力。因此,1996年日本科技白皮书称,对科学技术的期望和要求是“要进行独创性研究开发,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创力新型产业,扩大经济领域”。不言而喻,日本能否实现新科学规划规定的目标还要看今后计划执行的情况。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9月2日一期载文对日本能否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表示怀疑,认为日本官僚会满足于“粉饰性变革”而实际效果有限。但值得重视的是,日本已经把发展科技作为重振经济的主要依靠,正像伊藤正男所说:“政府和企业界的领导人都认识到日本工业技术的种子必须越来越多地从本国息的基础研究中采集”。〔18〕
注释:
〔1〕时事社1996年9月30日电。
〔2〕【日】《产经新闻》1996年12月21日。
〔3〕【日】《产经新闻》1997年1月17日。
〔4〕法新社东京1996年12月20日电。
〔5〕法新社1996年12月19日电。
〔6〕【日】《产经新闻》1997年1月30日。
〔7〕新华社1996年6月11日。
〔8〕【日】《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6月11日。
〔9〕【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1996年6月26日。
〔10〕时事社1997年1月23日电。
〔11〕【日】《日刊工业新闻》1996年8月13~15日。
〔12〕【日】《日刊工业新闻》1996年8月22日。
〔13〕【日】《日本工业新闻》1996年12月13日。
〔14〕【美】《科学》周刊1996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