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亚[1]2017年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血清胱抑素C(Cys C)是近年来发现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它不但能够反映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并且也能早期预测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左室肥厚是老年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心脏损害之一,左室质量指数(LVMI)是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心踝血管指数(CAVI)是反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动脉僵硬程度和血管顺应性的指标。本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122例,年龄在60-86岁,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010)年版,对入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动态血压各数据。依据APPI值中位数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取APPI≥0.41为A组,APPI<0.41为B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动态脉压指数:APPI=24小时动态脉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病史并记录,行生化检查,化验Cys C,与此同时,对入选患者行动脉硬化检测仪测算出心踝血管指数,行心脏超声,左室质量指数可根据Devereux公式算出。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用率或者构成比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分布情况,不同组间差异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老年人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变量间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将具有相关性的指标(P<0.05)全部作为自变量进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率(HR)以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诊室收缩压(OSBP)、诊室舒张压(ODBP)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Cys C、LVMI及CAVI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Cys C水平的高低与动态脉压指数(APPI)存在关系。说明Cys C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Cys C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相当密切。LVMI水平的高低与APPI存在关系。说明LVMI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LVMI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十分密切。CAVI水平的高低与APPI存在关系。说明CAVI水平越低,APPI水平越低;CAVI水平增高,APPI水平也随之增大,两个关系相当密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Cys C、LVMI、CAVI是动态脉压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OR>1)。4 24h SBP、24h DBP、d SBP、n SBP均与Cys C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Cys C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Cys C无相关性。年龄、24h SBP、24h DBP、d SBP、n SBP均与LVMI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LVMI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LVMI无相关性。24h SBP、24h DBP、d SBP、n SBP、n DBP均与CAVI相关,其中24h SBP、24h DBP与CAVI的相关性最大,而OSBP、ODBP与CAVI无相关性。结论1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随着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水平的增大,动态脉压指数水平的也逐步增大。2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是动态脉压指数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对Cys C、LVMI、CAVI影响最大。
赵琦[2]2001年在《动态血压检测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有望成为高血压诊断、危险性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价等的重要的新方法。 动态血压(ABP)与诊室血压(CBP)相比,其重复性要好、和靶器 官损害(TOD)的联系更为密切,且能更好地估计发生并发症之危险。 为观察、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的ABP特点、增龄对ABP的影响,探 讨ABP与TOD、预后等的联系而进行此项调查。 方法:搜集、整理 1996年 4月~2000年 5月期间在我科行 ABPM 的患者及部分体检人员的资料,比较分析ABP与CBP、高血压病人和 非高血压者的ABP特点。并将高血压病患者和非高血压者各划分为叁 个年龄组,分析、比较增龄对ABP各参数的影响;依据高血压病患者 的脏器损伤情况,分为心、脑、肾损害和无损害四组,比较它们之间 ABP参数的异同。对研究对象中资料完整、连续(每半到一年做一次 ABPM)的6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回顾性前瞻分析。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BP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压增 高、脉压差增大、易波动但夜间波动幅度小。非高血压者夜间血压降 低亦不明显,也伴有昼夜血压节律紊乱。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年龄组的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诸指标均有明显差异。 -1. 军屋进修学魔矽士献 勿态血压监狮者年高血压舢中酗刀 60-岁组的SBP低于70存80-岁组,而其DBP则高于后两组。各PP 值均呈现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之趋势。60-组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类 似于构型,而后两组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均呈双峰双谷之非构型 改变,80-岁组的血压波动较大。不同靶器官损害组间ABP参数值的 比较结果是 SBP和 PP诸指标的组间差异明显,无损害组最低,肾损 害组最高。心脏和脑损害组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相似均呈双峰双 谷的非构型,清晨血压升高明显。肾损害组的血压波动较大,夜间血 压降低持续时间短、幅度低。无损害组的血压波动较平稳,夜间血压 的降低幅度也小。回顾性前瞻分析结果表明,I 组 (24hSB<130mmHg)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组(24hSBP 130- 139mmHg)和Ill组(24hSBP3140M)。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主要表现SBP及PP升高,反映了其动脉 顺应性之降低和硬度的增加。老年人血压日-夜差别缩小,可能是其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缘故,高龄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重要因素。 SBP是老年高血压病主要的危险预测因子,PP是强于MAP的危险预 测因子,至于它是否相当于或忧于SBP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的问题。24h SBP) 130mmHg和/或 PP> 60mmg是否可作为老年高 血压病人治疗合适的危险分层指标,尚需大规模的干预试验来证实。
邢宁宁[3]2017年在《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临床诊疗基础上应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在疾病、躯体功能、精神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合理干预,探讨其在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控制血压及动态血压、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入住老年病科的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者152人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1)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依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的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或既往明确诊断过高血压,正在接受降压治疗;2)焦虑状态诊断: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粗分)≥40分,且症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运动性不安。纳入标准:1)年龄在≥60岁;2)意识清楚;3)住院时间超过72小时;4)入选对象均已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于研究前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75例及对照组77例,研究前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当天完成焦虑症状评估,入院3天内完成老年综合评估、服药依从性评估及生存质量评估。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疾病治疗、结合心理科会诊给予心理安慰或抗焦虑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针对评估过程中筛查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2个月零14天,在本次研究结束时进行第2次评估,并复查血压、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所有研究资料应用SPSS20.0进行结果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正态性检验后,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烟酒史、合并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情况、β受体阻滞剂服用情况、高血压病程年数、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及老年综合评估等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测,两组患者SAS评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且干预组焦虑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入院后3天内完成患者服药依从性评估,两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测,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干预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更加明显。4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偶测血压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干预组比对照组血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5入院后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查,与对照组相比,除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外,干预组的其余5项指标水平均较低(P<0.05),提示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平均水平改善程度较大。6入院后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呈杓型的人数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查,干预组血压昼夜节律性呈杓型的人数较对照组增多(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善更加明显。7入院后比较两组患者HRV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查时两组患者各项HRV指标较前均有所提高P<0.01),且干预组HRV指标明显比对照组较高(P<0.05),提示干预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8入院3天内完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各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个月后复测,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评分相比,除生理职能以外,其他7项干预组评分结果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中引入CGA,并对筛查出的问题给予科学干预,可以有以下效果:1)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2)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平稳降压,改善自主神经功能。3)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汤建磊[4]2013年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寿命延长,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之一,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迫切需要社会关注这个健康问题非常严重、治疗及研究却十分不足的特殊群体。在以往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由于老老年人健康情况较差且非心源性猝死率较高,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很少纳入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以致不能很好的评估降压治疗对这一群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08年发表的老老年高血压治疗试验(HYVET)结果证实:接受降压治疗(吲哒帕胺缓释片+培哚普利)的患者发生死亡、脑卒中、致死性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明显降低,然而,目前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降压治疗以及最优目标血压值仍存在争论,但随着这一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对其进行降压治疗的研究是必要的。此外,将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纳入降压治疗综合效益的评估中可能更具意义。目的①观察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血压、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②观察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动脉弹性的变化;③观察药物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差异;④观察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后续效应。方法选取山东省章丘市农村年龄≥80岁,收缩压160~190mmHg和舒张压90~110mmHg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药物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各150例。于基线期和随访时收集所有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等临床资料;采空腹血测定血脂、血糖、尿素氮、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应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24h ABPM)监测,根据血压节律分为杓型血压组和非杓型血压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心动图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水平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高组;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桡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根据crPWV水平分为低crPWV组和高crPWV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每3个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0个月;主试验结束后进入开放治疗阶段,期间每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记录身高、体重、血压等临床资料。所有随访过程中观察心脑血管病等严重事件的发生,并记录终点事件。结果一、基线期数据分析:①高crPWV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低crPWV组(P<0.05)。②I MT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低于IMT增高组(P<0.05)。③I MT与SBP、DBP、FBG、T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crPWV与SBP、DBP、TC、体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MMSE评分与TC、FB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T(mm)=0.214+0.008×DBP(mmHg)+0.085×TC(mmol/L)-0.202×HDL-C(mmol/L),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IMT的主要影响因素;crPWV(m/s)=-13.19+18.734IMT(mm)+0.123BMI(kg/m2),体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影响crPWV的主要因素;MMSE评分=18.931+0.673TC(mmol/L),TC是MMSE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⑤非杓型血压*IMT增高组MMSE评分低于杓型血压*IMT正常组,杓型血压*IMT增高组(P<0.05)。二、随访2年及随访结束后数据分析:①随访2年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P<0.05),血肌酐水平较低(P<0.05)。②随访2年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者所占比例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中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者所占比例增高(P<0.05)。③随访5年结束后,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MMSE评分有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也逐年下降(P<0.05)。④随访5年结束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于对照组(P<0.05),且颈动脉中层厚度正常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者所占比例增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5年结束后,治疗组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⑤随访5年结束后,治疗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⑥随访第4年,第5年治疗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叁、开放治疗期数据分析:①开放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开放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定向力、即刻记忆力、计算能力和MMSE总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开放治疗后,治疗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异常血压节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存在交互作用。②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③降压治疗可以延缓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老化速度。④降压治疗不能降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但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⑤降压治疗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存在延续效应,该效应可以延缓认知功能的减退速度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夏立立[5]2018年在《基于极速脉搏波技术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运用江苏省中医院特色中药制剂潜阳育阴颗粒,通过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在西药降压达标基础上,观察其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相关中医证候、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等的影响,以冀能达到早期诊断和干预血管硬化,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目的。方法:选取2017年04月到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老年科门诊及病房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者80例,采用随机设计分为两组,两组均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基础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10mmHg≤SBP≤150mmHg,60mmHg≤DBP≤90mmHg,若仍不达标可加用缬沙坦,在此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潜阳育阴颗粒10gtid 口服。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空白对照,疗程均为6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颈动脉极速脉搏波监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BS、ES和内中膜厚度(IMT)改变,分析中药潜阳育阴颗粒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相关中医证候的改善以及对血管弹性的影响。结果:①中医证候评估:与对照组相比,潜阳育阴颗粒试验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更明显,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BS值对比:试验组双侧颈动脉BS均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BS均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试验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右侧颈动脉BS改善更显着(P<0.01);③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ES值对比:试验组双侧颈动脉ES均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ES均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试验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右侧颈动脉ES改善更显着(P<0.01);④颈动脉IMT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改善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必要时联合缬沙坦)降压达标的基础上干预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属阴虚阳亢者),可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弹性。
刘春霞, 董竞琳[6]2013年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鲍霞[7]2004年在《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提出了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的论点,并从临床验证了黄连清降合剂对热毒血瘀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现代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环境污染、饮食肥甘、情志抑郁、缺乏锻炼、盲目进补等,老年人体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虚损之候逐渐减少,邪实表现日益突出,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证日益增多。热毒内盛、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其重要治法。故创具有清热活血作用的黄连清降合剂治疗该病。临床验证将热毒血瘀证的1级、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黄连清降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牛黄降压丸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偶测血压降低优于对照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对临床症状及舌脉的改善,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疗后血脂系列、血流变指标、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质过氧化物(LPO)亦明显降低(P<0. 05) 。黄连清降合剂不仅具有显着的降压疗效,而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指标,验证了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的正确性。本研究提出了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的崭新思路,为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佚名[8]2001年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第10卷主题索引》文中认为A阿托品 阿托品激发试验致反复搏动 1例(赵淑美 ,窦会芹 ,李彩梅 ) ( 4 ) :370氨氯地平 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陈炳煌 ,王挹青 ,郑剑涛 ,等 ) ( 1) :34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80例报告(龚
宋观礼[9]2011年在《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①综合评价益肾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②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①收集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病例72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降压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8d检测偶测血压变化,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血脂血糖变化、心电图变化、中医症状评分变化、证候积分变化及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综合评价益肾降压颗粒的临床疗效。②收集30例健康老年人,其中男女各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性激素水平(E_2, T, FSH, LH, T/E_2)。检测试验组30例(男女各15例)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病人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E_2, T, FSH, LH, T/E_2),总结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①益肾降压颗粒能够有效、平稳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纠正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②较健康老年人,男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T水平及T/E_2比值均明显降低;女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E_2水平明显降低,T/E_2比值升高。经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后,男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T水平及T/E_2比值均显着升高;女性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患者E_2水平升高,T/E_2比值降低。结论:益肾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疗效确定,不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能纠正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紊乱。
孙欣萍[10]2013年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人口占13.26%,≥65岁人口占8.87%。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证据表明,高血压显着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形成了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的概念。血压变异性是衡量血压波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高血压病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的相关性报道日益增多,亦面临着研究指标分散、研究内部及不同研究间缺乏可比性等问题。本课题以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关系的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构成及分布特点,分析各证候要素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回顾中国知网近10年来关于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中医证型、中医证素等相关文献,分类整理出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病在症状、证型及证素等方面的认识,以及从中医角度进行的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的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朱文锋教授制定的“证候辨证素量表”,从中选取通过文献调查整理出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制定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信息量表。第二部分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目标1.探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构成及分布特点;2.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各证候要素的关系;分析短时血压变异性参数(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长时血压变异参数(早晨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早晨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晚间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晚间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与常见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部诊断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住院病例500例,设立纳入与排除标准,根据前期文献研究成果,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对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火热炽盛证、肝风内动证、痰证、血瘀证的定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头风、眩晕的证候分类,结合本科临床工作中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提炼出老年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制定出每个证候要素的内涵,共采用5个病位证素:心、肝、脾、肺、肾,10个病性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热、痰、阳亢、动风,制作包含患者一般情况、血压参数及中医症状表的调查表格,将病历信息采集表中原始资料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建立高血压病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根据朱文锋教授得出的某一症状对相应证素的简易赋值,运用SQL server2005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应用SASS20.0软件包,证候要素分析用频数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血压变异性与各病性证素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寻找不同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关系。结果1.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1)病位证素:分布顺序依次为:肾>肝>心>肺>脾,其中肾频数最多(335例,67%)。(2)病性证素:虚证病性证素的频数分布规律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其中以阴虚、气虚为多(阴虚214例43%,气虚125例25%);实证病性证素的频数分布规律依次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其中以痰、血瘀为多(痰196例39%,血瘀123例25%);(3)兼杂证素病位兼杂证素:肝肾同病患者为154例(31%),在病位兼杂证素所占比例最大;其余的分别为心肾同病56例(11%),肺肾同病48例(10%),心肺同病42例(8%),心肝同病38例(8%);虚证兼杂证素:气阴两虚患者75例(15%),气血亏虚患者37例(7%),阴阳两虚患者34例(7%),阴虚血亏患者18例(4%),其他10例(2%);实证兼杂证素:痰瘀互阻患者55例(11%),气滞血瘀患者47例(9%),气滞夹痰患者17例(3%),痰热互结患者15例(3%),其他15例(3%);虚实兼杂证素:阴虚夹痰患者65例(13%),阴虚阳亢患者34例(7%),阳虚夹痰患者33例(7%),气虚夹痰患者29例(6%)。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性研究痰、阴虚、阳亢证素与早晨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呈正相关,其中以阳亢证素与早晨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的相关性最强;气虚证素与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证素分布特点,其病位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证素。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3.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伴有痰、阴虚、阳亢证素者早晨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升高,以阳亢患者升高最明显,伴有气虚证素者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降低明显。
参考文献: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室质量指数、心踝血管指数与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姚金亚. 华北理工大学. 2017
[2]. 动态血压检测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D]. 赵琦. 军医进修学院. 2001
[3].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 邢宁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17
[4].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研究[D]. 汤建磊. 济南大学. 2013
[5]. 基于极速脉搏波技术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D]. 夏立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6]. 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 刘春霞, 董竞琳.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7]. 老年高血压从实证论治[D]. 鲍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
[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第10卷主题索引[J]. 佚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1
[9]. 益肾降压颗粒对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临床疗效及性激素影响的研究[D]. 宋观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10].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孙欣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动态血压论文; 舒张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性高血压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并发症论文; 正常血压值论文; 高血压诊断标准论文; 高血压治疗论文; 高血压分类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中医论文; 颈动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