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百科引文分布及词条著录研究_百科词条论文

中文维基类百科施引文献分布与词条著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词条论文,百科论文,文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Wiki全称为WikiWiki,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一词,原为“快点快点”的意思,中文多译为“维客”或者“维基”。Wiki是一种采用“多人协作”模式的超文本写作系统。2001年1月,由Jimmy Wales和Larry Sanger创建的维基百科英文版开始运行,截止2010年3月,英文维基百科已有320万个条目,成为条目数最多的语言版本,而全球271种语言的总条目数达到1 500万个,总注册用户超过2 200万人,总编辑次数突破8.6亿次[1]。在国内,2002年中文维基百科、2005年互动百科、2006年百度百科和MBA智库开始粉墨登场。截止到2010年9月初,互动百科已经发展成为由超过250万用户共同打造的拥有479万词条、50.2亿文字、500万张图片的百科网站;到2010年10月,百度百科词条总量突破270万;MBA智库则成为由87 559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203 566个条目的经管类百科网站[2-4]。

基于Web2.0技术环境的网络百科,其维基模式及与其相关的Web2.0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维基类网络百科具有的开放、平等、自由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编纂、发行的出版模式,体现了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网络架构,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用户的关注。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联盟(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CRL)在巴尔的摩(Baltimore)召开的会议上,维基百科会场的组织者Dan Ream对与会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1/2的与会者在过去的一周内都访问过维基百科;1/3的与会者表示他们愿意推荐图书馆的用户使用维基百科;1/3的与会者表示相对于传统的百科全书而言他们更喜欢维基百科;1/4的与会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在维基百科的编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有1/2的与会者表明内容开放性导致维基百科文章的不可靠性,并且他们建议学生不要使用维基百科[5]。

事实上,维基类百科上线以始,对于其词条质量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最典型的事件是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博士接受报纸采访时,未经考证引用网友恶搞发布在“百度知道”的“卧槽泥马”[6]。为此,各个维基类百科也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词条质量。比如,百度百科发起了一个“权威共建计划”,通过与第三方权威机构、高等教育机构、政府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合作,对相关的词条进行认证、合作编辑[7],旨在为网民创造一个科学、权威、可信赖的在线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鉴于维基类百科在经济生活乃至学术探索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笔者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4种维基类百科被引情况来考察维基百科对图书情报学的学术贡献以及维基类百科引用和著录特点。

1 维基类百科资源施引文献与著录分析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我们选择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能够全面反映科学研究的进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该数据库提供“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可以方便的获得到本文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1.1.2 方法

①鉴于中文维基类百科2002年,而其他中文维基类百科上线是在2005年和2006年,因此我们选择2006-2010年(截止10月17日)的数据进行查询。具体方法: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目录下不同的子目录,利用“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和精确匹配模式,在检索框分别输入“http://zh.wikipedia.org/wiki/”、“http://baike.baidu.com”、“http://www.hudong.com/wiki”、“http://wiki.mbalib.com”,共获得417条记录,通过去重获得共有366篇文献引用了至少1条以上网络百科资源,其中有6篇引用了两种以上的网络百科文献,以下是对检索结果的分析。②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被引文献”数据库抽取百度百科引文,分析其著录情况。

1.2 施引文献时间、数量分布

从引用维基类百科的文献数量看,百度百科被引频次成指数成倍数递增(2010年数据尚未更新完整),其他类百科递增不明显,百度百科成为对图书情报学研究贡献最大的维基类百科,说明越来越多的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正在利用百度百科相关资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3 施引文献主题分布

我们按照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的目录进行分析,数据核对过程中发现有46篇文献类别重复,为了使文献统计能够很好反映主题内容,我们采取均分的方式赋予每个类别相同的数量,单数则化给最相关的类别,具体结果见表2。

从施引文献主题分布情况看,图书馆学领域的文献要明显多于情报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学研究者更加倾向于利用百度百科资源从事学术探索;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度百科的资源在情报学研究者看来还有所欠缺。同时,在图书馆学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利用百度百科情况差别较大,图书馆学及管理领域达到107篇文献,目录学仅有4篇。

1.4 施引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

从施引文献分布的期刊来看,366篇文献分布在89种期刊,其中图书情报学19种核心期刊贡献了203篇施引文献,比率达到55%。施引文献质量的保证也从侧面说明利用维基类百科资源从事科学研究的可行性,表3列出刊载10篇以上施引文献的6种期刊(不含增刊)。

1.5 关于维基类百科词条著录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中的析出文献以及电子报刊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分别按专著、专著析出文献和期刊析出文献著录的有关规则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口.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以百度百科被引著录情况为例,笔者通过检索CSSCI被引文献数据库,发现关于维基类百科的著录极为不规范,表4说明了这一现象。

2 关于维基类百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2.1 对维基类百科的学术价值思考

尽管维基类百科还存在着词条质量问题,在学术领域禁止使用维基百科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应该坦然地面对并接受维基百科,并将其作为研究的起点——快速了解相关主题的背景信息[5]。通过我们对图书情报学引用维基类百科的情况来看,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而在专业核心期刊论文中大量的被引用则显示出其在促进学术发展上的价值。特别是百度百科,在其传统优势技术——索引擎强力的支撑下,使很多搜索引擎的用户成为其百度百科的潜在使用者,为维基类百科扩大了学术市场。当然,维基类百科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学术性极强的领域词条收录、扩张问题。以图书情报学为例,被引词条多出现在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相关的领域,而在目录学、文献标引与编目等专业性强的文献中很少。

2.2 关于维基类百科词条著录的建议

从我们对CSSCI源刊论文对维基类百科引文著录分析来看,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按照传统的电子文献著录不多,使著者在进行创作时无所适从。这可能与维基类百科词条来源比较复杂有关系,一个词条能够在维基类百科上线一般需要3个阶段:一是原著者,包括印刷或电子型文献的作者以及网络原生文献作者;其二是编辑者,词条上线必须通过维基类百科编辑参与者的劳动才能实现;其三是维基类百科公司,他们是维基类百科的平台提供者。虽然,各个百科公司都声明转引时需注明公司拥有,并注意维护原著者的权益,但是很少有人在著录过程中标注。笔者认为尽量以词条信息为起点,检索到相应的原始文献才能确认其使用价值和引用规则。否则,就需要以特有的著录方式表明对词条有贡献三方的权益,也以此提示读者对此引证文献价值有所判断。

2.3 如何提升维基类百科词条质量

基于网络技术和Wiki技术的WP,强调技术与人本主义的结合,通过广泛的知识表达与深度交流,实现知识生产的规模合作效率,并创造出网络环境下的基于个人兴趣的规模合作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8]。维基类百科存在的条件是有较好的互动性的发布平台、有兴趣致力于知识或信息分享的志愿者、能够决定词条科学真实性的鉴定者以及大量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只有4个层面的良好互动才能创造出具有巨大价值的知识共享空间。百度百科的“权威共建计划”说明维基类百科公司已经将开始致力于提高词条质量工作,然而其在公布的32家权威合作机构中却没有一家是高等教育机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实际上,大量的专业领域的博士、硕士生应该成为维基类百科公司主要招募的志愿者对象,他们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和科学素养,在词条编辑阶段就能保证知识信息质量。仅仅提升词条质量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维基类百科公司应该建立长远规划,特别是科学性较强的领域建立一系列的知识资源整合规划提高其学术价值。

3 结束语

维基类百科是Web2.0观念兴起以来最成功的案例,不仅扩展了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空间,也正在为科学探索提供有益的支持。我们对维基类百科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引用情况分析,表明维基类百科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我们也注意到维基类百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科学真实性、引用著录、学科知识丰富性等。因此,对维基类百科的使用需要相关各方共同遵守学术规范,保证学术探索的严谨性,避免“卧槽泥马”学术事件的再度产生。

标签:;  ;  ;  ;  ;  ;  

中文维基百科引文分布及词条著录研究_百科词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