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务社会化研究&与行政工作模式的比较_工作方式论文

基层党务社会化研究&与行政工作模式的比较_工作方式论文

基层党的工作社会化方式研究——兼与行政化工作方式相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式论文,相比较论文,基层论文,行政论文,化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党的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活动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刘少奇同志认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更,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末,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障碍我们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从建国前列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面对环境的变动与政策的改变,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新的工作方式、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用新的正确原则指导日常工作,保证了党的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党的行政化与社会化工作方式

所谓工作方式,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工作方式的多样性。政党作为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组织,在自身的运行过程中必然要采用一定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以扩大组织的政治影响力。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执掌国家政权,还要联系社会以扩大执政基础。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党就必须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总结出两套有效的工作方式:行政化工作方式与社会化工作方式,这两种工作方式也成为基层党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开展工作的基本手段。

所谓行政化工作方式,就是行政机构或领导者依托科层组织,以领导和服从为前提,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以及规章制度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具有垂直性、强制性、直接性等特征。这种工作方式是现代正式组织推进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按照行政组织的运行逻辑来运行的。

从特征上看,这种工作方式的权力来源于一种正式权力,即下级权力来自上级授权,遵循自上而下的单向服从模式;在资源获得上,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主要资源如物质资源、组织资源等都来自于行政组织;在组织载体上,必须依托行政组织的组织网络,动员相关的单位组织;在运行方式上,主要采用行政指令,通过行政性规定、政策、指示等开展工作;在具体操作技术上,这种工作方式针对不同的工作领域有专业化的操作技术。在适用领域上,主要适用于行政科层组织内部,但由于行政组织自身倾向于扩张的特性,也可能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与行政化工作方式相对应的是社会化工作方式。所谓社会化工作方式,主要是依托社会成员间的横向社会关系,采用非强制性的说服、协商以及合作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具有横向性、非强制性以及间接性等特征。这种工作方式所面对的是社会关系领域,遵循的是社会的运行逻辑与发展规律。因此,这种工作方式本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依照社会运行逻辑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基本特征来看,社会化工作方式的权力来源于一种社会性的权力,这是一种社会认同基础上的影响力。社会权力是社会主体为一定目的,利用社会资源支配、影响社会客体的行为的能力,其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社会性。这种权力来自于社会,与国家行政没有直接的联系,如风俗、习惯等的强制力。从资源获得上看,这种工作方式所运用的资源基本上是社会资源,也就是传统的风俗道德、社会关系资源等等;在运行方式上,这种工作方式的采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有指导,也可以是一种非正式的协商;在适用领域上,社会化工作方式在行政组织内部与外部都存在,但在行政体系外部的运用更为广泛,尤其是行政组织在与外部社会环境发生联系的时候。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组织针对基层社会环境的变化,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方式。在建国前的革命战争年代,基层党组织主要采用的是社会化工作方式;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制的确立,行政化开始成为主要的工作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正处在转变中。

二、党的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当代实践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理论来自于实践,而实践本身又需要理论的指导。在这个相互交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的总结及其对实践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党的社会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正是在工作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一些领导人如刘少奇、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不断总结发展自身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在革命与建设中促进了基层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发展,我国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城市社会中,传统单位制的逐步弱化与户籍制度松动,“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使得一个相对于国家具有自主性的社会性领域正在逐步发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不仅需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而且还要深入社会,开展群众工作,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因此,必须转变原有的僵化的行政工作方式,进行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创新。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践中,虽然行政化因素不同程度存在,但是许多社会化的形式也已经成为她们的主要工作方法。

去政治性的政治策略。从党的性质与宗旨来看,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代表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本质在于“为人民服务”,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得以巩固。这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市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大量工作,必然是群众性、社会性而不是行政性、政治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政治工作的去政治性的政治策略,是由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首先,在党的社会工作中,政治策略的实践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进行的,换句话说,党的政治工作是通过基层社会工作而展开的。目前,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社会化的形式与方法。如一些居民区党组织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如指导居民读报、与居民谈心、举办文娱活动等方式来向居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形式上看,这些活动形式是日常生活的、非政治性的,居民通过这些活动自愿地接受了党的政治工作。

其次,作为政治策略的原则,党承认社会生活的多元性,承认不同的权威和组织,承认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因而提倡在党的工作大局的前提下的包容和妥协。如在城市基层社区中,随着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会性、经济性组织及白领阶层的出现,党组织在面对这些组织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能采用原先的行政领导方式,而是要灵活地运用社会化的妥协、协调等手段来确立自己在这些组织中的权威,进而实现对这些组织的领导。

第三,作为政治策略实现的领域,维护群众利益与满足群众需求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去政治化是基层党组织开展的部分政治工作中的政治策略。党组织要将政治工作寓于基层社会的各种日常活动中,通过非正式的形式达到正式的工作目标。无论是对于普通居民还是社会组织,这种日常生活层面的活动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当前,随着社会利益的逐步分化,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困难。党组织通过采取慈善活动等各种非政治性措施筹集资金来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在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同时,也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从而将党的政治工作深入贯彻下去。

可以说,党的社会化工作的实质就是通过这种去政治化的策略来开展政治工作。与传统的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方法相比较,社会化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有效。

无领导色彩的领导艺术。领导党的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感觉不到党在进行领导,这是一种无领导色彩的领导艺术。在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领导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引导过程,也就是要通过社会性的手段施加影响,使群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贯彻党的各种决策。在社会工作中,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实现要通过领导方式的变化来实现。而这种领导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原则、具体领导方式以及领导方法上。

首先,在领导原则上,党不仅强调领导,更多地强调合作;不仅强调控制,更多地强调协调,这是社会化工作中进行领导的基本原则。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所取代,社会资源的控制逐步去中心化,党和国家原先掌握的一些资源开始分散到不同的组织与个人。资源的“去中心”带来的是对传统行政领导方式的挑战。要有效地实现对群众尤其是组织的领导。不能仅仅靠形式上的行政领导,同时必须掌握这些组织间互动的关系原则并能够制定与控制互动的规则与过程。

其次,在具体领导方式上,党组织不仅要有直接领导,还要更多地采用间接领导的方式。在领导群众团体时,党组织不仅要在宏观上进行政治指导,而且在具体活动中通过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间接领导。通过他们来领导群众团体,不仅可以保证群众团体正常活动,还可以减少党组织自身的工作负担。与此相应的,在直接领导群众组织的过程中,党组织不应指派给群众组织工作任务,而是让群众组织在党制定的规则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地开展工作。党组织可以通过党员或积极分子来领导群众制定相应的规则,并以此来制约和规范群众组织的活动。同时,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党组织要根据不同地点、时间与条件,因时因地制宜,要善于用一种形式去替代另一种形式。这需要党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能面对即时的环境变化,灵活地采取适当的领导方式(或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或采用社会性的说服),扮演相应的角色(或领导、或长辈、或朋友,等等)。

第三,在具体的领导方法上,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而不是命令;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群众不感觉到党在领导他们。必须采取民主的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说服他们自愿接受党的各项工作。这种说服的方法要符合居民的心理,在态度上要使群众感觉不到是在被领导。党组织要善于利用基层社会中的日常生活逻辑,运用风俗、习惯等社会性控制手段、动员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以社会性的身份接近群众,使群众在心理上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同时,在做群众工作时,注意着装谈吐要接近群众。此外,党组织要善于使党的决议首先作为一种提议获得群众拥护,然后以群众的名义去执行。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群众时,党组织所提出的口号要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即使这种口号在政治上看来并不是很先进。开展群众思想工作要在团结大多数群众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多数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党的工作上来。

由此,与行政化领导不同的是,社会化工作的领导方式采取的是一种民主的、社会化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的内涵在于遵循日常社会生活的规律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因而也就没有任何领导色彩。

不以党的名义的活动方式。在群众工作中,党的决定仅仅是对群众的一种提议,必须在群众的通过之后,才能以群众的名义去执行。党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转化为群众自身的要求,将行政性的要求转化为社会化的形式。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党的社会工作往往要以群众的名义(如以一些知名人士、企业家的名义)去开展活动。社会化的活动方式是实现社会化工作目标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党组织自身的活动方式上,党的团体活动减少,更多的是个人的、分散的活动。在社会化工作中,活动的组织性程度依照工作对象的性质、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而不断改变,一般更多地采用个人分散的活动。在基层社会中,党组织所面对的工作对象——群众是分散的、小规模的,大量居民的问题是非常零散、琐碎的,这也就决定了在开展工作时,党不能简单地采取组织动员的方式,而必须依据工作对象自身的问题,个别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因此社会化工作的个性化很强,这也是社会化工作方式采取分散活动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党员的活动方式来看,随着党的一部分工作重心由单位向社会转移,党员的活动逐步社会化,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本单位。面对日益发育的社会,不断出现的社会团体与不断发展的社区,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向社会转移,其组织方式也不断趋向多样化,因此,党员的活动方式也日益社会化。这不仅表现为参加活动的社会性增强,更表现在参加更多的社会组织。在党员活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同时,社会化工作对于党员活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能够参与到一些社会精英的组织活动中,还要能够利用这些社会精英开展活动。同时,党员还要善于团结社会上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士,以他们做代表,打他们的旗号开展工作。

第三,在活动方式上,党组织要丰富活动方式,广泛开展娱乐性、学术性、经济性、互助性、社会性、公益性甚至是风俗性活动。社会化的活动方式是社会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只要是能够吸引群众、组织群众,有群众来参加的,基层党组织都有必要把这些组织建立起来。比如生活互助性的自助组织,帮助社区中生活困难的居民;文化娱乐性的文体组织,丰富群众业余文化;学习性的知识性组织如图书馆、读书会、各种讲座等,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在这些活动中,党组织要努力淡化政治色彩和政党色彩,增强文化色彩和群众色彩。党组织在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活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保持活动的社会性、群众性。

在目前社会组织格局不断变动、基层党组织建制难以覆盖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化的活动来开展党的基层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不断开发、创新社会化的活动形式,就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行政依托的社会工作。党实现领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每个党员自身的模范作用来进行,这种模范作用表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种专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在社会化工作中,党组织要依托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党员的人格力量,情感交流甚至风俗习惯,等等。同时,党自身的组织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从党的组织形态上来看,党不可能在所有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基层党组织,而是要把各类社会成员吸收接纳入相应的群众组织,并通过党引导制定的规则和党员模范作用来开展工作。党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通过各种形式,将各类社会成员纳入相应的群众组织,通过党制定群众组织的规则来开展工作。如一些党组织利用一些群众性的组织文艺性、体育性、兴趣性的团体与协会,将不同的社会成员按照他们的社会属性纳入不同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规章与党员、积极分子的活动来开展工作。

其次,从党组织的组织运行来看,党组织通过各种临时组织,临时会议解决近期的一些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基层社会环境逐步复杂化,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而在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时正式的行政组织就显得束手无策。要有效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就需要党组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以作为对正式组织的补充。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较为典型的做法是通过一些临时性的组织、会议来对近期的工作进行协调。

第三,在资源获得上,党组织不仅从本单位,而且从整个社会中汲取党的工作的有效资源。党组织面对社会开展工作时,单单依靠行政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动员社区参与、获得居民支持,也就是所谓的社会资本。支撑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中挖掘更为充分的社会资本,由此形成社会化工作的社会支持体系。在这方面,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正在进行探索,通过在职党员与小区的积极分子,来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居民自身的技能组织了各种专业的服务队,并以此来构建党组织的工作网络。

第四,在群众组织形式上,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不拘名义的,组织不宜大,以众多的独立的小组为宜。在这种小群体中,党组织通过党员或者积极分子的活动,依托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可以较为顺利地开展工作。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步趋向疏远,其活动组织将会逐步趋向制度化而有可能成为正式组织,群众的参与程度就可能下降,党组织的工作也因失去情感依托而难以有效进行。因此,从群众组织方式来看,发展较小的组织较为适宜。

社会化的工作同样需要社会化的组织方式。对于党组织而言,组织方式要依据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工作目标的变动而随时调整,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社会关系资源,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依托。

非组织指派的群众领袖。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网络化的、横向的社会关系,权力是分散的,行政工作中的强制命令往往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社会化工作提倡的领导是非正式的权威型(而非正式权力)领导。在群众工作中,党的干部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培养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群众领袖,并以此来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党员在自身素质与能力上要更为全面,在群众中建立较高的威信,成为社会生活中日常权威。

首先,从原则上看,党的工作逐渐不依赖行政权力而依靠党员个人素质来发挥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社会生活领域,由于社会成员的频繁互动而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由于血缘(如亲属)、地缘(邻居)以及业缘(如同事),趣缘(如朋友)等关系纽带连接起来而成为社会关系空间。作为社会成员的党员也深嵌于这些社会关系网络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党组织开展社会化工作要依托这些关系网络,党员在这些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与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党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同时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也要更好地利用“人情”与“面子”等中国传统社会的资源,成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不断地影响并引导身处于关系网络中的群众以开展党的工作。

其次,在党员的身份上,党员不再以准政府官员和党代表的身份进入各类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而是以一个普通群众或积极分子身份进入并发挥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些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并不允许党员进入并开展工作,如有些非公企业、宗教组织,但它们作为党开展工作的对象而不能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转变身份,以普通社会成员参加这些组织,在具体工作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不断扩大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开展党的工作。

第三,从社会化工作的对象——群众的角度来看,从事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要让群众自己来选。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工作目标是不可见的,在工作方法上采用的说服教育,在工作要求上也更为复杂。因此在领导的选择上也不同于行政组织。正如前文所述,党员要在群众中树立非权力性的日常权威,要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群众才能够接受党的领导。因此,在选择群众工作的干部时,主要应该由群众来进行选择。只有群众认可,拥护,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切实得以开展。在城市基层社区中,随着居委会逐步走向直接选举,党在选择基层党组织的干部时,也要考虑到群众意见,这就为党组织进一步的群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在党员素质的要求上,党员要勤业、勤学、勤交友;要职业化、社会化、群众化。所谓“勤业、勤学、勤交友”,就是不仅要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成为工作中的模范;还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素养;同时还要广泛与社会接触,广交朋友,尤其是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交朋友,建立多样化的社会关系网络。所谓“职业化、社会化、群众化”,就是首先在工作过程中要专业化,在工作方式上要社会化,在实际操作中要群众化。正是由于党员的这种高素质,才使得我党即使在建国前缺乏行政资源的情况下,工作仍然得以顺利开展。

作为社会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党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素质与能力,不仅在职业上成为模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只有如此,在开展社会化工作中,才能获得更为有力的支持。

三、创新与发展党的社会化工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双重转型,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动。而在基层社会中,这种变动尤其明显。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讲,工作环境的复杂化、自身组织方式的转变,都需要在原有的工作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本身存在于实践之中。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社会,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转变观念,灵活地采取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才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完成自己的使命。结合党的社会化工作实践,我们认为:

首先,社会化工作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形式,为党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分布的多样化,城市基层的社会性空间正在逐步发育,社会的自主性增强,传统的行政性的控制正在逐步相对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采用行政化工作方式推进党的基层工作就显得事倍功半。城市基层社会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党的工作必须掌握其内在规律并加以积极地引导,使之按照党的意图来运行。由此社会化工作方式就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同时,这种工作方式与社会具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变动而通过不断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党的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

其次,传统的完全依靠行政背景开展党的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变化的社会环境了。作为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之一,行政化工作方式曾经在党的工作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党的主要的工作方式。但随着这种工作方式成为党组织的主要工作方法,党就逐步失去了与社会的联系,自身组织也逐步趋于僵化,其负面影响在改革开放前尚不明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基层社会逐步发育,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由此,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间急剧缩小而趋于相对化。在当前的基层社会环境中,完全依靠行政力量来推进党的工作已经力不从心。

第三,提倡社会化工作方式与行政化工作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这是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重要工作形式。作为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行政化与社会化有着不同的优势与缺点。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是可以相互结合的。行政化的组织、资源可以为社会化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保证社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离开行政的组织保障,社会化工作可能是无效的;具有弹性的社会化工作可以弥补行政化工作难以协调社会关系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规范、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高行政化工作的有效性。总之,这两种工作方式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的结合,是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重要工作模式。

第四,即使完全拥有行政资源的党组织,从增加党的活力的角度,也应该学习利用社会化工作方式。社会化工作方式的运用并不局限在行政化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关系领域,依社会的变动而变动,对于社会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一些完全拥有行政资源的党组织中,也需要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消除行政性工作由于强制或命令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行政资源较为丰富的党组织,也应该学习采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以保证组织自身的活力。

可以看出,党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工作方式需要不断地进行功能创新与发展,而创新点就在于行政化与社会化工作方式的结合。从党的历史以及属性上看,这两种工作方式应该而且可能结合在一起,应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新的问题。当然,这种结合并不是机械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统一于党组织的基层工作实践。

标签:;  ;  ;  ;  ;  ;  

基层党务社会化研究&与行政工作模式的比较_工作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