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留守儿童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教管中心十里墩小学 730600
摘 要: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城市打工、生活。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了近22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占86.5%。正如专家所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孩子的教育成长、身心健康……那么如何让这些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茁壮成长呢?我认为,作为这些儿童的启蒙者、他们的朋友——教师应该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童心来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 爱心 耐心 诚心 细心 童心
一、用爱心温暖每一个留守儿童。
爱心是情感的理解与沟通,爱心是情感的付出与牺牲,爱心是真诚、信赖、宽容、善良、友情等一切人类美德的母亲,爱心是战胜邪恶最强大的朋友。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每一位留守儿童。在班集体中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其次,教师作为基层工作者,就应该把对留守儿童的爱化为更实际的行动中:他们违反了纪律,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批评教育。
二、用耐心帮助每一个留守儿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由于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所以意志较薄弱,自控力较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留守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做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两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部分学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去帮助他们。倾听与沟通是教师耐心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沟通和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学会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三、用诚心感化每一个留守儿童。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留守儿童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二,心理人格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他们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第四,学习问题。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在教育有缺点的留守儿童过程中,教师必须谨言慎行,不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可以通过感情疏导告诉他们“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好坏看今后的实际表现”,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自己不是“朽木不可雕”。要以爱动其心,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诚心、耐心。
四、用细心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
要做到细心,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沉下去”,深入到留守儿童中间,与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打开他们久闭的心扉;其次要求我们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从“细微”处见精神,要能够拨开尘雾发现“珍宝”。如果是孰视无睹,或是昏头昏脑,那是看不出什么东西的;要细心发现问题,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五、用童心接触每一个留守儿童。
教师的童心应该体现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甚至是“代沟”,学生的想法、说法、看法、做法与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歧异。因而,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用心去体察学生,真正地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是真正爱护、关怀、帮助他们,从而与教师心心相通,达成感情的共鸣。
六、用信心面对每一个留守儿童。
作为教师,既要对每一个儿童有信心,始终相信他能行、他一定能行,而且还应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优点、长处,时刻激发儿童的信心。要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多鼓励表扬他们,将他们融于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
参考文献
[1]严明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2007年4月20日。
[2]徐文娟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曹加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4]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第1期。
论文作者:张继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爱心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童心论文; 细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