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二次文献的困境与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困境论文,文献论文,数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二次文献概述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零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便于检索利用的工具性文献。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文摘、文摘数据库等。传统文献资源模式下,二次文献因为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通过它可以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了解一次文献的内容,因而,二次文献长久以来一直是有效开发一次文献的工具。
二次文献数据库是数字化的二次文献检索工具,其主要类型是文摘索引数据库。它经历了脱机批处理、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几个阶段的发展[1],它使查找一次文献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是文献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目前国内外著名的网络版文摘数据库有ISI Web of Knowledge、SCOPUS、CSA、EI、INSPEC等,这些知名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大、累积性强等特点,常被用于情报检索、定题服务、回溯检索。
2 二次文献的发展历程
二次文献在图书馆史和文献资源利用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伴随图书馆的产生而出现,也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二次文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编制工作最早见于汉代刘向、刘歆编制的《七略》和《别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图书馆目录是我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二次文献的编制非常重视,现已有检索刊物4000余种、文献索引机构1500多家,许多国家的情报中心基本任务就是编制文献资料检索工具。这些检索工具中包含年度索引、著者索引、主题索引、分类索引,不仅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文献线索,而且还提供文摘,便于阅读和检索,是全面、迅速、系统获取一次文献的主渠道。
3 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本质区别
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本质区别就是二次文献中凝聚文献研究人员的智力劳动。文献工作者对文献信息和内容特征以各种著录项目,记录和揭示编制成二次文献,提供给特定的用户使用。一次文献通过文献研究工作者的评价和筛选方能进入二次文献[2]。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本质区别构成了二次文献的特色与优势,是二次文献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网络环境下,面临全文数据库的冲击和挑战,二次文献如何重新定位,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显得尤为重要。
4 二次文献的困境分析
4.1 检索作用淡化
二次文献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就在于它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捷、准确地获取一次文献。因为一次文献数量庞大且处于无序状态,所以离开目录、索引就无法获取原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全文检索系统的开发与广泛运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使浩瀚的文献实现了集中,由过去的“文、检分离”实现了一体化[3]。全文数据库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用户只要输入相关的检索词就能快速获取全文资料,因此,二次文献的检索功能逐渐淡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一些专门的全文数据库制作工厂日处理能力达数万篇,比一些二次文献数据的更新速度还要快。再就是,网络版数据库是动态的、随时更新的,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4.2 网络版代替印刷版
目前高校图书馆外文检索期刊基本上已购买网络版,随时更新,动态的网络版深受各类用户欢迎。但是,网络版数据库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回溯性建库到1995年,同时也存在早期收录不全的情况。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三大索引(SCI、EI、ISTP)除EI仍旧保留年刊外,全部已经定购网络版了。网络版数据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如SCI、ISTP、BA、EI等著名文摘索引的印刷版、光盘版一般为每季度或每月更新,而相应的网络版数据库是每周更新[4]。
4.3 检索方式改变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深刻的改变,二次文献不再是他们的首选,现在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使用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如:我馆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藏齐全,在这一领域,我校有多个学科属重点学科。2005年我馆又购买了《CA》网络版,来图书馆检索印刷型《CA》的读者明显减少。除个别老教授因过去长期使用印刷型《CA》对其编排格式、体例等非常熟悉,不想改变检索习惯,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喜欢使用网络版检索。网络版是动态的,时效性强,使用快捷、方便。用户利用文献资源的情况调查表明,95%的用户选择直接在原文数据库中查找资料,只有5%的用户仍利用二次文献查找资料。用户获取文献习惯的改变,必然会对二次文献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5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价值优势
5.1 全面性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是开发全文的有效工具。它通过对二次文献的检索来发现一次文献,具有篇幅较短、情报源广、情报量大等特点,具有报道新的科研成果指导科学研究方向的作用。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起源、变迁、最新进展,把握整个学科的全貌。为科研人员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和相关学科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有利条件[5]。
5.2 时效性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它的时效性。一般来说摘要、书目等编制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读者利用,时效性要高于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收录原始文献,数据库商必须和著者或出版单位商谈著作使用权,只有在双方达成协议签署合同,并支付报酬才能使用原始文献。而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由于收录文献内容有限,数据库商不必和著者和文献出版者发生版权关系,可依据自己的目的收录文献,因而具有很强的连续性。
5.3 增值服务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增值功能分为资源内容的整合以及相关服务的拓展延伸两方面[6]。网络环境为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功能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也促使它们从单一的信息检索工具向综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转型,开发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相关功能有利于揭示信息的内在规律,促进用户多层次、多方位地拓展增值服务的延伸功能。因此通过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各种类型的统计分析,如论文著者分析、共引分析、文献来源以及文献被引用次数的排序等,让用户了解某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学科交叉发展等增值功能。
6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发展趋势研究
面对全文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二次文献应加强与全文数据库的合作,体现自己的服务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充分体现二次文献的中介作用,实现用户以二次文献检索为切入点,迅速实现与全文数据库的链接,从而体现出二次文献存在的价值。
6.1 全文链接
全文获取是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目前,二次文献数据库构建了“集成检索+分布式资源与服务”的文献服务模式,建立了从二次文献到馆藏电子或纸本一次文献,再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一站式”、“三级制”的文献保障体系[6]。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全文链接包括标准全文链接和与图书馆选择性服务的链接。链接到出版商的电子期刊全文,例如,ISI与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CLC、Project Muse等机构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届时ISI的合作伙伴将近20个,可进行全文电子期刊链接的出版商将达2300家,ISI的最终目标是力争与其收录的8000多种期刊种的所有电子版全文进行链接。链接到相应的全文数据库;链接到互联网上的文献全文[4]。如Scopus开发出了一个基于影像链接的高级链接解析器,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LinkFinderPlus或SFX的OpenURL解析服务,选择只显示已购买使用权的文章的“全文链接”,这为读者提供了直接从结果列表中获取全文的最快方法[7]。
6.2 强化评价功能
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本质区别就是二次文献是经过筛选、评价、组织过的文献类型。突出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区别,加强和发展其评价功能是二次文献和文摘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大检索工具,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已被许多大学和研究所作为对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者进行水平评价的重要标准,三大索引在我国已经被赋予大学排名、晋升职称、获得奖励等职能,因而也是文摘数据库的代表。以SCI为例,通过对所有来源期刊进行经常性跟踪测评,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准确、客观地评价各类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论文作者地区分布数等。二次文献应成为对一次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和评价的工具。选择各学科有学术代表性的核心期刊入编,是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6.3 检索一体化,资源规模化
国外网络版二次文献数据库由于来源于不同的供应商,没有统一的建库标准,导致数据格式的异构性、检索界面的差异性、浏览器的多样性,使得用户无所适从。因此为了方便用户检索,有必要实现跨库检索,又称一站式检索和分布式检索。目前,众多机构正在研究和探索如何将本馆虚拟馆藏资源集成为一体,使用户在一个检索界面上实现多个数据库的联合查询。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产品在图书馆中应用,国内如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据库一站式服务系统”。
一个学科和主题的相关信息既包括期刊、专利、会议录等一次文献,也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还有百科全书、手册等三次文献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个数据库的容量是有限的,只有开放地实现和外部资源广泛、动态联系的数据库才有生命力。国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发展已出现规模化趋势,大的数据库商不断购买其他数据库或整合免费资源作为对原有数据库的补充,为用户提供一定范围内最全面的文献信息。
6.4 服务的拓展和增值
作为一次文献与用户之间传统中介的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只有不断加强资源内容的整合和服务的拓展,才能保持在信息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地位。目前,一些数据库商推出了检索结果的分析统计功能模块,标志着文献检索系统的发展趋势。如ISI Web of Knowledge,其分析主要是一些依据文献量而得出的排名统计结果,分析的项目包括作者分析(统计你所得出的检索结果中全部作者的文献数量,按文献量的多少降序排列)、文献类型分析(包括论文、会议摘要、综述、书评、讨论、信件等)、作者机构分析、语种分析、年代分析、出版物分析以及主题分析[7]。SCOPUS推出的引文跟踪服务,可实时统计引文信息,点击“Citation Overview”即可获得以下统计结果:被引文献的题录信息、特定文献历年被引次数、特定年份所有文献被引次数、各文献特定年份范围被引次数小计、各文献所有年份被引次数总计等,并可打开浏览完整的书目信息。透过宽泛的科学文摘本身在同一条记录里提供最新链接的引文信息。综合的网页检索加上对全文文章和其他图书馆源的无缝链接使得Scopus快捷、简单和全面。
个性化服务也是二次文献数据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数据库已经具备个性化推送功能。如SCOPUS的MyAlerts Alerts相当于定题检索(SDI)如果用户从事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需要及时掌握最新资料,则可建立定题通报服务申请[8]。通过注册Scopus可以将读者的检索策略进行保存,并按用户的设置(每天、每周、每次更新),定期将新的检索结果以题录或文摘的方式发至读者的电子信箱。
6.5 检索技术创新和深度开发
可视化检索是把文献信息、用户提问、各类检索模型以及利用检索模型进行信息检索的过程展示在一个低维的可视化空间中,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提供了更丰富的直觉信息,有利于用户发现新的信息检索模型,提供进一步挖掘新信息的潜力。可视化检索代表了一种新的检索技术在二次文献数据库中的应用。同时了解用户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信息查询行为,开发出适合用户习惯的检索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用户能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自己的信息。
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是降低馆藏成本、实现经济有效的文献保障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深化信息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对二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开发是二次文献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新的空间。
收稿日期: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