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田慧涛

浅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田慧涛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100102

摘要:针对规模及业务迅速发展的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随着规模及业务板块的增加而完善,本文针对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主题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利好,各工程施工企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随着业务板块的增加而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数量、能力和管理的技术手段与项目的管理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工程施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程度不平衡

个别施工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理念还未有效落实,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存在“凡涉及安全的事情,都是安全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本部门的安全责任履行程度和要求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施工一线作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最核心环节,安全责任的落实却最为弱化。

(二)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安全是全部工作结果的总和,只有各项工作都按要求做到位了,才能保证整体的安全。但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施工生产还严重依靠分包及劳务协作单位,劳务队的水平直接地体现了企业的水平,在选用分包及劳务协作单位中,考虑最多的还是价格等因素,并未认真分析队伍的综合素质及安全管理素质,再加上项目部自身管理能力不够,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培训也多流于形式,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还远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导致施工中隐患频发。

(三)部分设备老旧,自制设备管理不到位

部分设备老旧,机械性能不能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比如,施工现场挖孔桩施工的提升设备大部分都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在预制梁的运输中,还在大量使用自制的运梁炮车,刹车系统等均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检测。设备进场验收流于形式,绝大部分的验收还停留在只用肉眼看,仅检查一下外观是否完好的水平。部分保养记录存在造假现象,特种设备未检验取证即投入使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境外业务的安全管理仍是薄弱环节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境外项目的占比越来越多,管理跨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对驻在国自然环境、政治环境、风俗习惯等认识了解不够。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上级监管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都比较弱化,以及大量安全意识和技能严重不足的境外作业人员参与施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充分认识到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杜绝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首先要严格按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出台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特别是安全总监的配备不但要配足,还要配强,职级待遇应就高而不是就低,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直接体现了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机构都不完善,再怎么说重视安全都站不住脚,都是一句空话。同时,还要加强其他专业队伍建设,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实现人员配置到位、思想教育到位、业务培训到位、工作考核到位、待遇落实到位。

要按照施工实际需要配足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力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把手要对责任制亲自把关,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安全生产在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中的权重,并在考核中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要求,凡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及在事故中承担责任的个人均无资格参加当年任何评先、评优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强化各级的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企业各业务部门要对自己管辖的业务范围加强监管,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的问责追责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要加强对事故和重大隐患原因的分析,建立事故和重大隐患分析会制度和事故、重大隐患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目的是对事故和重大隐患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深挖事故和隐患发生的根本性原因,特别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特别要加强对一些未遂事件和轻伤事故的内部调查,重点分析技术和管理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三)强化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

健全完善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特别是对起重机械、模板脚手架、深基坑、隧道施工、爆破作业等环节和部位应重点定期排查。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单位和建设监理单位报告,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积极配合做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加大技术、设备管理和科技创新应用力度

施工方案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施工方案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一般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积极推行重大技术方案集中编写制、专家组项目巡视制。

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利用现代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提升企业施工能力,加快推进施工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先进机械设备、智能设备、安全监控装置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限制使用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现场科技化、机械化水平,减少大量人工危险作业,从根本上减少传统登高爬下和手工作业方式带来的事故风险。

机械设备替代人力是大势所趋,机械设备事故在近几年的生产事故中占比很大,要从源头上把好设备进场关,杜绝使用自制的机械设备。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始终能够满足作业和安全的要求。特种设备和大型设备安拆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专项方案并实施,方案必须进行审批或专家论证,坚决杜绝特种设备未检先用现象的发生。

(五)抓好境外工程安全管理

随着参与境外项目施工的企业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工程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针对境外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不同国别、地区对安全管理的不同要求,企业要加大投入和培训,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以现场督查为手段,确保境外业务平稳发展。

要加强对施工项目驻在国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法规的学习,要认真收集已进驻国家和计划进驻国家的相关法规,若没有中文文本的,还要组织人员进行翻译,便于学习和使用。

(六)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近年来,职工和农民工的病亡事件增多,虽然不是生产安全事故,但随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令我们很痛心,也说明了企业管理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施工企业要加强岗前体检工作,对一些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岗位还要有针对性的身体检查,如有高血压的人员就不宜安排高空作业,有比较严重心血管疾病人员就不宜安排到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岗位,对于一些年龄偏大身体较差的农民工尽可能劝退,实在不行的安排在一些后勤岗位。要保障职工和农民工的休息权,生命至上的理念要始终树立。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础。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制定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及计划,保证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塑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文化体系。采取培养企业安全文化骨干,利用先进模范人物传播,组织公益活动、展览、参观、安全新闻和有奖征答等活动,组建宣传网络,建设文化载体,利用报纸、微信、微博、展板、安全文化手册等安全文化传播渠道和宣传阵地,开展安全演讲、安全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安全法制观念和意识,积极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论文作者:田慧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浅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田慧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