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意象,品诗歌论文_吕映红

解意象,品诗歌论文_吕映红

江苏省姜堰中学 225500 

摘 要: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诗人的情感通常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客观事物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生动形象又富有深意的意象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本文将对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以体悟诗人的情感。

关键词:诗歌 意象 景情相悖 解读

我们在品读鉴赏诗歌时经常会用到“意象”这一概念。什么是“意象”?“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情思,“意象”,即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为什么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用到“意象”这一概念?“立象以尽意”,《易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家借助外界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自然而然,作为读者的我们,阅读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读,进而体悟诗人的情思。

我们如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具体有效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诗歌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抓住意象特征

诗人描摹景物,常常精选词句,突出特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这样一段壮丽的景物描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读这段景物描写?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词语感受景物特征。这里“山、林、江、舸”前面用修饰语“万、层、漫、百”,描摹出了山峰连绵、大江无垠、千帆竞发的恢弘景象。诗人不仅在景物前面用修饰语,还在后面进一步陈述景物:“红遍”、“尽染”写出了山林一片红色;“碧透”写出了江水澄澈透底;“争流”写出了江面勃勃生机;“击长空”写出了雄鹰矫健有力;“翔浅底”写出了游鱼自由自在。诗人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磅礴壮观的山河气象,内心的豪情壮志、抱负志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时,景物的特征诗人并未明确写出,但读者可以结合生活体验、阅读积淀补充完善。柳永《雨霖铃》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酒”、“杨柳”、“晓风”、“残月”四个意象值得咀嚼。其中“月”残缺不圆,特点鲜明,月残而人缺,惹人伤感。而其他三个意象作者都没有明确写出特点,这时读者可以调动积累丰富补充。离别之人为何喝酒?借酒浇愁。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人折柳赠别,以表惜别之情,离人看到杨柳自然涌起离愁别绪;“晓风”,即拂晓的风,清秋拂晓时分的风吹在身上,多么凄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这样把景物的特征补充出来,那诗人此时的心境也就能揣摩一二了。

二、揣摩意象喻义

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能渲染环境氛围,烘托诗人情感。不仅如此,诗歌中的意象还可能是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有时,我们很容易读懂意象的比喻义。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用了比喻词“恰似”,把“愁”和“水”相连,很明显诗人用无边无际、永不停歇的“水”来比喻自己绵延不尽的亡国之愁。再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诗尽管没有喻词,但诗人把“闲愁”和“烟草、风絮、梅雨”紧紧相连,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烟草、风絮、梅雨”是一组博喻,它们写出了“闲愁”的无边无际、铺天盖地。

但有时诗歌中的比喻却不太容易读出,这需要我们反复品读诗歌,知人论世,进而揣摩出意象的喻义。比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我们多次咀嚼“鸟”这一意象发现:这只在急风中盘旋的鸟儿,莫不像晚年的杜甫,在艰难的时局中,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常年漂泊流浪,饱尝困顿苦楚!这样看来,“鸟”不是一个普通的意象,而是衰老疲惫、孤独飘零的诗人的化身,如此,我们也就读出了这个意象的深意。再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借满地憔悴的菊花来书写自己孤寂凄凉的心情。然而,结合李清照晚年的处境:国破家亡,丈夫病逝,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这西风中憔悴的菊花像极了晚景凄凉的女词人。

三、理解景情相悖

所谓“景情相悖”,即景物的特征与人物的内心不相吻合。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前一句是良辰美景,可诗人白居易此时却被贬江州,孤寂无聊、借酒浇愁。我们读诗时需要纵观全诗,需要综合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也才能准确读出“景情相悖”。比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否烘托了羁旅之人内心的温暖?未必。我们纵观全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除“小桥流水人家”,其他景物萧条凄凉,而最后一句则以“断肠”一词明确抒情。因而我们可以想象:羁旅之人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定会生出千丝万缕的乡愁,眉头不展、身心俱疲。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金钥匙。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诗歌阅读中积累解读意象的基本方法,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懈地亲近优秀诗歌,丰富自己的诗歌鉴赏经验,长期坚持,我们就能准确解读意象,进而恰当地鉴赏诗歌。

参考文献

[1]李春 解意象,品诗情——李清照词二首比较阅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6),153,140。

[2]孟青兰 解读意象 打开诗歌艺术之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4),6-7。

[3]陈建彬 解读言外之意,品味意境之美——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之探幽[J].江西教育,2017,(30),16-17。

论文作者:吕映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解意象,品诗歌论文_吕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