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分析论文_蔡伟红,吴秀娟

青州市弥河中心卫生院 262501

【摘 要】目的 研究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妇科患者,将11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55例/组。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双月就诊--观察组(加强有效沟通)。将两组妇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妇科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患者实施有效沟通能够较好地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妇科护理;有效沟通;应用效果

现代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医护人员获得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个体信息。对于患者而言,医院是个陌生的环境,她们很容易产生恐惧、忧虑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有效沟通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变化,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更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某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10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有55例患者。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4例、21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8岁,上限值为66岁,年龄平均值(39.56±2.71)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2例、23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9岁,上限值为67岁,年龄平均值(39.66±2.76)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常规护理

在本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入院宣教,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等。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方法--加强有效沟通

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与本组患者的有效沟通,具体内容包括:

(1)语言性沟通: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之前,医护人员通常会先询问病人有关病史、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由于医生在询问时大多过于程序化,使病人回答时有所隐瞒。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为频繁,更容易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到有关患者更全面的个人情况,使其成为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在患者入院后,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告知患者,针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通俗易懂、简单轻快的语言将手术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情况等内容详细向患者介绍,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疑惑,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及时进行回答。

(2)其他形式沟通: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和相关文娱活动,在活动中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在宣布评估结果及治疗方案时,应时刻关注女性患者的情绪波动与变化,进行适当的沟通.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所面对的患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护士在与女性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不一定要在医院所规定的时间与地点与患者进行正式交流,而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寻找适当的契机与患者交流,让患者乐于交流.

(3)家庭式沟通:在同患者进行沟通期间,适当地与患者谈及家庭话题,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利用家庭式沟通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强,同时将成功治疗病例向患者介绍,多关心、理解和鼓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所规定的护理程序做好每一件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认真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的工作技能来取得女性患者的信任,使女性患者能够信任护士,与护士进行愉快地沟通,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护士在与女性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带有一定的礼节性,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充分体现出护士对于女性患者的尊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妇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将50分作为临界值,50分及以上则表示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且程度越严重体现为分值越高,反之则说明心理状态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妇科患者的两项心理状态评分数据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3.1 有效沟通方法的应用

语言沟通是最直接的、有效的沟通方法,也是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提升沟通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在进行沟通时要做到正确的听和说,要能够及时地辩认患者的语言信息,正确地使用谈话技巧,对于那些存在紧张、烦闷、焦虑心理的妇科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引导患者说出其心理感受和压力,同时还要重视信息反馈。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开展疏导方式和组织活动与患者实现有效沟通。通过组织活动,护理人员更容易察觉患者的内心活动,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多方面知识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营造一个更轻松、安全的沟通环境,更容易实现有效沟通,即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3.2 非语言沟通的应用

非语言沟通是指运用动作、表情、眼神、姿势等行为语言作为护理交流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以起到强化感情的作用,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关怀与微笑来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妇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在成患者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以倾听为主,并通过平静的目光、微笑和主动的态度对患者的语言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获得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满足感。其次,可以通过抚摸和触摸使患者获得理解、体贴和关心,通过各种细微的动作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亲切,使其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强的感染力。另外,端庄的仪表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声语言能够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蔼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更能够给人以信任、温暖、亲切的感受,更容易取得患者信任感。同时,还要注间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同的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也会让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护理人员要心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优雅、舒适的休养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距离,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从而使患者心理得到更大的安慰。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妇科患者的焦虑评分(30.54±3.97分)、抑郁评分(28.73±4.02分)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护患沟通是传统护理较为忽略的一个范畴,没有有效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较难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及需求,这也是护患矛盾的首因,妇科患者所承受的疾病及心理压力较大[4],有效沟通能够在全面介绍患者自身疾病及治疗的基础上,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服务的覆盖范围及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面,通过有效沟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诊疗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显著改善以焦虑抑郁等常见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疾病及心理康复均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沟通是减轻妇科患者负面情绪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和护患纠纷情况的减少。

参考文献:

[1]赵立春.谈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8):312.

[2]花秀英,黄小华,孙正芳.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73-174.

论文作者:蔡伟红,吴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浅谈妇科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应用分析论文_蔡伟红,吴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