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数据采集的研究论文_唐加云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数据采集的研究论文_唐加云

保山市龙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近年来,住房保障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中城市的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现已普遍趋于成熟。保山市龙陵县是云南省地区的城市,其住房保障中心的管理工作量急剧增长,住房保障信息化便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主要谈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管理现状以及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

前言

构建社会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房产管理的规划、建设、分配、使用,并监督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细化等数字;提高住房保障工作效率。进一步保障人民权利,加强社会监督,使住房更公开、公正、公平、透明,造福人民,以便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途径。

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概况

1.1住房保障体系的概念。住房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项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

1.2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功能。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住房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对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排除在市场。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而日益凸显,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住房负担能力低收入群体逐渐扩大价格之间的差距。政府通过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家庭,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公平住房的基本权利。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的声音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状况

虽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但目前,在新疆,住房市场中的许多执行问题如供应过剩是控制、高价格、供应、应用程序是不透明,等等。六个系列的事件发生在过去几年的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出售,购买负担得起的住房和更富裕的家庭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政府补贴住房当前的制度提出质疑。然而,所有这些问题与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信息不对称。包括政府和公共房屋申请人和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信息管理在中国政府补贴住房密切相关。

2.1底子薄。县级城市住房信息化起步较晚,投资少、缺乏专业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对住房保障业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导致住房保障体系是慢,还有迫切需要增加投资的基本住房支持信息和人员培训。

2.2少标准。住房的多元化业务,管理,也导致了业务系统复杂性等当地复杂和困难的链接。

2.3各自为政。业务主管部门是在初始阶段的住房信息,也在摸索,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各县市的支离破碎,许多房地产企业仍处于手工阶段,纸张处理、数据查询和统计不便,不能实现纵向横向的主管部门,部门相同级别的连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3 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3.1先进的和可扩展性。必须使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整个设计的信息化施工中处于领先地位,确保您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必须使用先进的数据库设计,充分体现先进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充分考虑到需求增长数字改变未来;你必须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计划,充分考虑业务内容和过程变化、体制改革、人事变动和等等,必须使用先进的集成的网络解决方案,在一定时间内确保软件的可扩展性。

3.2标准化和规范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保证质量,信息技术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接口标准的实施、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执行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的软件工程、国际标准的网络协议、软件体系结构;房地产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应当符合规定的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业务管理流程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业务分类、数据项目,如数据定义标准,确保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操作,相关的业务系统,为进一步发展和信息共享在未来奠定基础。

3.3实用性。根据各种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房屋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性化设计:调用数据快,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美观,数据更新和维护简单,易于升级系统等,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一个功能齐全、大覆盖范围、标准透明住房信息网络,统一管理的住房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保护对象的确定和管理,发行的分配住房、补贴、保障性住房销售和房屋安全运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和管理水平。将工作表面的各种业务管理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位一体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系统。

4.2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信息

完美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心舞台之前必须进行系统建设投资的同时,为后续开发、操作维护、数据更新和员工培训带来的要求定期资金也坐标进行计划。

4.3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用户管理、过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作交互行为规范,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数据采集和并发系统,维护和更新、交换和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系统,以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和完善系统的信息安全和保密,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系统和数据。

4.4计划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保障性住房商业实践

实现档案信息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相关的业务规范。这些业务实践国务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开发和实施。这是文档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业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档案信息收集的标准化。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工作模式文件,分类管理,为了避免地区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各级档案信息采集互相不一致的数据格式,数据共享,形成孤立的信息孤岛现象,必须尽快制定和实施相关文件的统一的数据格式。

(2)档案的标准化信息存储。档案信息化建设,硬盘存储模式。与档案信息的增加,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的安全,你需要研究统一存储载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3)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从形成到归档电子文件,涉及很多工作和工人。收集,确保真实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必须在电子文件的形成、转让、处置直到每个链接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确保相同类型的电子文档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之间产生一致的风格。因此,保障性住房的电子文档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包括生成、处理、存储、贷款程序等。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社会在过渡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拆迁和重建的需要,对此,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信息管理和系统相关业务单位提供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信息,提高决策科学和准确。

参考文献:

[1]何媛姝.当前保障性住房数据采集与维护管理的措施探析[J].中国市场,2016,12:132-133.

[2]徐丹丹,张于,杜志鹏.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数据采集的研究[J].才智,2016,24:228.

[3]徐丹丹.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中数据采集与维护的方法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4]伊廷阁.基于租购需求动态反馈的公租房、安居房选址及供给比例研究[D].深圳大学,2015.

论文作者:唐加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化数据采集的研究论文_唐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