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建议:从服务要素角度分析论文

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建议:从服务要素角度分析*

● 尹丽英1,2,赵捧未1,秦春秀1,刘 玮1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2.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摘 要: [目的/意义]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以科学决策、知识集成和智能服务为核心的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将成为科技管理部门及各服务机构支撑未来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根本。探讨和审视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的研究和进展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多家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情报机构以及高校科研人员,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策略四个角度,归纳和总结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结果/结论]指出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主体向统筹科技资源,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服务内容向知识集成与智能服务转变;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决定其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但要重点服务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服务策略向动态服务生态系统转变。

关键词: 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策略

科技管理作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科技发展方针政策、战略规划,科技法规制定,科技资源分配,科技组织机构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与试验性发展管理,科技成果取得与转移,以及建立科技管理支持环境等,其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促进科技变革以增进人民福祉。科技管理数据是指与科技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作为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国家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撑。模式被解释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方法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抽象,成为解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基于服务科学的研究将服务过程进行分解来研究服务模式,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策略这四个要素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服务模式就是对服务活动组成要素及其基本关系描述的研究[2]

对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及服务策略的深入剖析,使我们厘清科技管理服务部门如何适应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如何加快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或智慧的服务内容变革,如何实现面向多层用户的科学决策支撑,如何响应面向自主创新企业的深度解析与挖掘需求。文章从服务模式四要素的角度对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科技政策制定部门、科技数据服务机构、科研工作者、相关企业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借鉴与参考。

1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主体

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机构作为科技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服务的提供方,对构建服务模式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决定了科技管理服务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机制。

1 .1 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主体的构成

1985年我国正式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以来[3],已形成由科技部统筹、30多个部门分工运行的多层次科技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4])。我国于1998年成立了由总理挂帅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作为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的最高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审议国家科技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及任务,协调各部门间重大事项。科技部作为统筹层,负责协调直属单位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等。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科技分工的不明确制约了国家层面的组织和协同能力[5],同时,加强科技管理横向部门之间的联系成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5]。2015年国务院审批通过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统筹,沟通、协调不同意见,防止科技资源“碎片化”[4]

图1 我国科技管理服务主体组织结构

1 .2 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主体的发展

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主体的现状,便于厘清服务主体在服务模式中的作用。①从组织结构论的角度来看,纵观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十年,我国科技管理体系是基于纵向层级分工和横向职能划分的多部门、多层级的组织结构,这种自上而下的线性组织结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不同部门之间的组织边界,造成科技要素分布分散[6],科技资源管理协调不够,再加上不同数据库间,及数据类型的多源异构,造成“数据孤岛”现象,不利于科技管理数据的共享。②从资源的优化配置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一直是资源优化配置[3],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因申请项目而决定,申请到什么项目就搞什么研究,缺乏基础性、长远性、超前性的研究,导致整体科研实力下降,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未充分发挥[7]。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空前加剧,以创新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传统的政府单一进行资源配置的科技管理功能弊端显现,资源配置碎片化、科技资源多头配置、重大原始性成果产出不足,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③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科技宏观管理一向注重科技进步,忽略科技成果商业化,这种单一性功能制度安排,使得科技活动没有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8]。科技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创新,科技管理者将创新过程视为从基础研究到试验开发再到成果转化的单一线性过程,造成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大学教育与科研分家,使得创新链被人为割裂成相脱节的若干部分。

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机构功能转变应与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调。我国科技管理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科技活动中政府已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甚至“服务政府”转变[9],科技管理的重点也从科技资源的“存量管理”过渡到知识的“增量管理”。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机构从单纯地进行科技管理、资源配置,向引导、统筹科技资源,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实现大数据流、大资金流、大人才流支持下的多元创新主体链接的,全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和支持交易(知识商品转化),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服务创新体制。

2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是服务活动中传递的包含于产品或服务中的数据、信息、知识或智慧,是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发展历程来看,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或智慧的集成与转化,将主导工作性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10]。从数据提供服务到知识的产生服务,再到智慧服务是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发展趋势,其服务内容的类型基本包括文献传译、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早期的科技管理服务关注科技信息与技术的应用,其服务内容主要是国外科技文献的翻译与传递;网络环境下促使主动推送为标志的知识服务成为核心的服务内容;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数据的大量生成,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服务内容开始延伸到支持多层次用户决策、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智慧化服务等内容。

2 .1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内容类型

9月25日下午,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地下水管理专题会议召开。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丹麦环境大臣奥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一,政府在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中的作用就是促进创新。创新活动已超越单一部门,跨部门管理和政策协调越来越重要[33],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转向管理者与参与者并重,从封闭式的“科技管理—情报机构”走向开放式的数据即服务理念,强调多主体参与性、合作性及民主性。

2 .2 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内容的集成化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表现为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特点以及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极大地改变着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传统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一站式、集成化等日益增长的用户新需求,决策支持和相互协作成为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重要发展模式。我国自1956年就开展了国家和公共科技信息系统工作[14],自2000年,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建立国家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和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2014年3月,“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开通,2015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知识库”正式发布,2015年9月“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这些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成为消除“信息壁垒”,促进“集成共享”,推动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坚实基础和信息保障。

例如: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ystem,Public Service Platform)以科技创新主体服务为核心目标,具体包括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其服务功能包括资源共享服务、决策支持服务、立项申报服务、项目实施服务、统计分析服务、增值信息服务、科技信息共享服务、科技政策发布服务、科技项目公示服务、科学知识普及服务、科技成果展示服务及创新方法宣传服务等[15]

3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对象

3.3.2 科研创新用户 密集型数据成为科研创新活动的基础,科研用户群体服务需求呈现学科化、嵌入科研全过程等特点,学科化服务是指以科学研究为出发点,通过与科研人员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学科、专业、项目等进行科技数据服务工作,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和传递,使科技数据服务成为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1],通过嵌入科研过程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各类科研创新主体的需求,具有协同性、全过程性、情感感知个性化等特征[22],可提高数据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

3 .1 高层用户

长期以来的机构隶属关系,使得科技管理部门以上级要求为导向开展业务,因而更加注重“战略决策服务”[16]。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是科技管理机构的核心功能和核心业务之一[17],从宏观的角度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层用户主要需求表现在:①动态监测需求:涉及某些国家或某些重要领域的,最新的全局性、战略性、应急性动态监测情报,及时、定期、连续地进行搜集、编译等工作。②态势分析需求:认清某些国家或某些重要领域的当前状态、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推理实际意图及目的。③前瞻预测需求:系统分析、预测研究对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形势[16]

3 .2 中层用户

大多数国家在完成系统化的配置之后发现,由于存在部门之间的分割与独立,部门之间的目标失衡和利益冲突,并没有有效发挥系统性功能,导致了“系统失灵”。“系统失灵”的本质在于科技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局限于特定的科学技术政策领域[34],而没有遵循创新活动本身的网络化、社会化的特征,没有形成科技部主导,经济部门、产业部门、企业、各科研创新主体多元参与的新局面。因此创新生态系统及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哈萨克族小伙阿合力是一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他作为活动组成员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活动前他对每个游戏进行了了解和充分的准备工作。他高兴地说:“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国学有了了解,也更加喜爱国学,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国语,跟周围的汉族朋友多交流,把国语学好”。□

3 .3 一般用户

3.3.1 企业竞争决策用户 企业竞争决策服务的工作实质是将混沌海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具有内在价值的竞争情报的价值实现过程[20],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及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赢取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服务是情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17],需要深刻理解时局变化,捕捉新兴技术与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的结合,洞察产业生态的改变,预测竞争对手威胁,精准定位企业地位,要求快速响应和精准服务[17],其中预见性、预测性服务是价值最大、最值得期待的服务[18]。我国竞争情报服务战略决策的能力相对落后,竞争情报对组织战略决策贡献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其主要需求表现在:①技术服务需求:追踪新技术、技术空白、技术热点、替代技术及颠覆性技术等内容,挖掘技术机遇;跟踪产业发展趋势,识别企业技术缺口及潜在技术风险等。②市场服务需求:监测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跟踪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市场需求量、原材料供应、产品进出口情况等。③政策服务需求:国际贸易、技术等政策的分析解读,各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预判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及应对。④组织机构服务需求:跟踪重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进展,预判潜在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等。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对象一般可分为三类:①高层决策用户,是指国家领导层面的中央领导及政府部门,通过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协调国家科技发展走向、经济发展趋势、社会重大影响等。②中层用户,具体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相关部委,这类用户既是科技管理决策者又是科技管理数据的产生者和使用者,发挥统筹、规划、协调、执行等职能,负责部署国家重大科技立项、重点科技攻关、热点研究领域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③一般用户,主要是指各类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

尽管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对象划分成三层,但通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可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协同运行,提供各种服务的无缝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主体,政府、大学、科研院所等都是服务系统的参与者和支撑者,服务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创新主体才是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最终作用点。

式中:Qw/g——无功优化变量,在描述风电场时表示风电场输出的无功功率,在描述并网点投入高抗时表示投入组数;

例如: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NSTRS)面向用户的科技报告数量在持续增加,但对其资源质量的用户调查发现,对该系统提供的科技报告质量一半用户认为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个人使用要求。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可围绕用户需求的变化优化服务模式,在科技报告撰写环节、审核环节和后期加工环节对内容进行组织整合、关联挖掘,提供专题服务和知识关联服务[25],提升科技报告资源质量。

学生有没有“会学数学”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能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脉络结构,形成整体理解,同时能理解哪些地方是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23-24],科研创新用户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①知识资源需求:科研项目立项查新、文献检索、隐性知识挖掘等的个性化推送服务;跟踪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动态信息;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分级、归档、备份及长期保存等服务需求。②服务创新需求:分析挖掘科研用户偏好,预测科研用户隐性的科研数据需求,提供实时的辅助决策,科研用户协同交流,感知用户中长期目标,智能关联、协同研究与应用等。

2.3.1 手术因素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躯体上的创伤,同时也带给其巨大的心理冲击。患者对于手术往往存在较多顾虑,如怕痛、担心自身生命安全及由于手术而带来的形体和功能上的特定损害等[20]。杨忻等[20]对21例肿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 ICU综合征研究表明,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4 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并对服务活动中各要素产生影响时,服务主体做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及时调整,以使其服务策略与外界环境相匹配的活动。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内外部环境变化时,服务机构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上[26-27]。随着大数据环境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科技管理数据的服务策略应由资源配置策略向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策略转变。

4 .1 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服务资源配置优化是基于古典经济学理论,资源的稀缺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谋求科技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科技管理的基本策略[28]。传统的决策支持服务仍依据信息链的线性顺序和环节依次分工,信息服务生产者、信息用户和信息技术使用者彼此独立,随着对创新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OECD为代表的组织揭开了创新的系统化特征,多个成员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以弥补单一线性创新过程的不足。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体现出多源、异构、动态等特征,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要求构建信息资源集成的服务体系[29]。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各要素的集成模式[30],集成服务是将信息资源有机链接成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动态的、时间和空间一致的面向主题的信息服务[31],具有主动、职能、交互、个性化等特征。随着区域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汇聚的资源数量的增多,服务理念已从“资源导向”转变成“需求导向”,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集成服务[32]。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区域科技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区域创新、创业及发展需求,打破机构壁垒,将分散、闲置、易逝的科技资源进行集成[23]。服务生产者、服务需求方与平台服务方之间对征集和获取的用户需求进行内在化、具体化、标准化、清晰化的进一步描述[33],通过多方机构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资源。系统有深度的资源聚合成为推动数据服务变革的趋势。

4 .2 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策略

中层用户作为科技管理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核心业务既有战略决策服务又有科技情报服务,其中“科技情报服务”就是以情报判断为中心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解释,以揭示其潜在的知识,转化为可执行利用的决策支持或决策引导[18]。目前我国在经济、技术及产业等民用领域的战略研究仍很薄弱[16],对国外处于萌芽阶段期的重要技术和产业没有及时跟踪和发现,战略性研究的前瞻性和提前量不足[16]。中层用户主要需求表现在:①战略决策需求:国内外科技情报分析、科技动向监测为决策部门提供战略性情报服务[19]。②重要科技动态分析:跟踪国内外重要科技动态,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国内外重要科技进展情况,对国家重要科技成果进行登记、加工、报道。③专题情报需求:针对某些特定领域,进行跟踪、预测、挖掘并提供专题情报服务。

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更加关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以及如何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地有效运行。其研究不再只是科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的问题,而是更多关注创新生态系统各主体的互动及动能作用的发挥[9]。网络环境下服务策略对互操作性有着根本的影响。云计算平台可实现直接向用户提供知识或情报,实现决策支持服务[35]。科技平台的概念源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作环境,狭义理解是指科学研究的设备设施,广义理解是指科学创新的综合环境[36]。同时,嵌入式理论强调事物的产生、发展要在大背景中考察,要与周遭环境相联系[37]。“国家的技术和创新领导地位取决于有活力的动态创新生态系统”[38],组织的创新战略必须与创新生态系统匹配,单个组织独立创造的价值远不及创新生态系统创造的价值[39]

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于染色液(甲醇:冰醋酸:水=4:1:5,0.1%考马斯亮蓝R-250)中,并置于摇床上染色40 min。

目前科技管理服务模式研究认为突破式技术是创新的关键,而忽略技术与创新生态的关系,造成科技项目计划、立项、实施及评价与产业发展脱离,形成科技经济两张皮,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评价科技立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整合资源集成创新是提升我国科技管理效率和产业创新的途径[40]

5 经验及发展建议

5 .1 发展特点

从传统的科技管理到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参与主体、工作理念、对象、工具载体、沟通方式、体制、结构、模式等方面都历经了较大的变动,具体对比如下(见表1)。

每名学生都必须参加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技能操作。除病历书写外其他项均由总住院医师负责考核,病历书写由总住院医师协助主治医师实施考核。在考核中,总住院医师应关注每名学生的成绩,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鼓励,真正做到以考促学。4重视实习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表1 传统科技管理与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对比

例如: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专利服务模式,首先与产业用户深度沟通,基于产业用户类型和技术创新流程进行精准理解、深度分析和定位用户专利需求,进而提供专利服务[11]。又例如科技报告服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科技报告反映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特征和最高水平[12],基于科技报告工作流程,考虑报告不同的涉密级别,建立不同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对于公开的科技报告针对社会公众提供文献检索、信息导航服务,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全文阅览、全文下载服务,面向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决策人员,提供统计分析、深度分析、主题挖掘等深层次决策支持服务[13]

第二,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体系的完善,其动力来自于对创新的需求。数据作为基础资源对科研及政务工作的作用,推动了技术创新及服务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回顾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努力,锐意进取,治水兴水成效显著,水利改革亮点纷呈。作为水利建设市场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相关涉水企业也为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交互式的知识创造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元创新主体的互动过程,形成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资源配置,多部门、多主体、跨领域的知识交流与价值共创,形成多系统协同、多要素集成及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服务模式,促进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生态系统观在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中凸显出来。科技管理数据服务越来越关注与科技管理服务有关的各个因素或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的作用,注重知识生成的支持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将科技管理产生的知识与创新主体的市场机会相结合,以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5 .2 发展建议

第一,服务主体方面,认识到服务于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重点关注于服务于政府的“决策服务”,以及服务于高校科研项目的“嵌入科研模式”“集成模式”等,这些科技管理数据服务都没有解决科技与市场化脱节的本质问题,企业作为创新的核心主体,科技管理数据服务的最终作用点应作用于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都是科技管理数据服务中参与主体和支撑主体,清晰定位各个主体在整个服务系统中的职能,发挥数据资源基础支撑作用,促进各主体间的互动,服务于创新是科技管理数据服务顺利推行的关键。

第二,服务内容方面,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多变,使得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内容要重视满足不同用户一站式、集成化需求的同时,多层次用户的决策支持、智能服务以及多主体间的交互式的知识创造,成为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内容的发展重点。

第三,服务对象方面,由于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决定其服务模式的多样性。宏观层面应注重国家整体科技发展的规划与调控;中观层面应侧重产业趋势、技术预测等工具,加强科学界与企业界的互动合作;微观层面强调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地位,协调好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

第四,服务策略方面,服务创新被视为多种因素的复杂交互过程,基于服务生态系统的作用,服务创新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某个特定行为者,而是依赖于服务创新系统中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因此,科技管理数据服务关注的不再是数据资源的生产及如何最优配置,创新导向型的服务系统应促进知识流动及各主体学习能力,发挥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与政府、科技中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合作,形成服务创新网络,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

6 结束语

科技管理数据作为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其服务模式影响着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本研究致力于梳理面向服务创新的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的进展,将是对未来能够实现科技管理数据深层次、智慧化服务进行的有益尝试。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研究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应用,面临广阔的研究前景和重大的研究价值,科技管理数据服务过程的构成要素为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可能的方向,后续研究可以对服务要素彼此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展开与深化。□

在无线宽带网络系统中,需要配备mesh网络和太阳能供电系统等设备,以实现实践性功能。该系统中的网络传输技术需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穿透力和抗干扰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3):124-132.

[3] 方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变与不变[J].科学学研究,2012,30(10):1441-1443.

[4] 吴卫红,陈高翔,杨婷,等.中国科技管理组织结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5(7):5-13.

[5] 苟尤钊,曾国屏.新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科技管理体系关系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7):1-5.

[6] 陈套.从科技管理到创新治理的嬗变:内涵、模式和路径选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3):1-6.

[7] 曹镇东.基于开放式实验室途径的我国科技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 张来武.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从公共管理走向公共治理[J].中国软科学,2012(6):1-5.

[9] 王焕祥,孙斐.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启示——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1):152-156.

[10] 王飞跃,王晓,袁勇,等.社会计算与计算社会:智慧社会的基础与必然[J].科学通报,2015,60(S1):460-469.

[11] 张善杰,陈伟炯,陆亦恺等.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64-70.

[12] 陈传夫,代钰珠,曾建勋.科技报告开发利用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情报学报,2014,33(8):793-799.

[13] 周杰.科技报告集成管理系统构建[J].情报学报,2014,33(8):807-812.

[14] 关家麟,张超.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科学,2007,25(1):1-7.

[15] 曾建勋,曹继东,苏静.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35(9):900-910.

[16] 丁波涛.推进情报机构转型,加强战略情报服务——创新战略视角下的科技情报机构发展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5):15-18.

[17] 郑彦宁,郑佳.战略语境下企业情报服务工作的探讨[J].情报学报,2017,36(12):1211-1215.

[18] 李辉,张惠娜,侯元元,等.情报3.0时代科技情报服务能力研究——基于工程技术视角的服务能力四层结构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3):1-4.

[19] 高金虎.从“国家情报法”谈中国情报学的重构[J].情报杂志,2017,36(6):1-7.

[20] 曹如中,史健勇,郭华.不确定性环境下竞争情报服务战略决策的作用机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28-32,4.

[21]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4-18.

[22] 邓仲华,李立睿,陆颖隽.大数据环境下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30-34.

[23] 杨兰芳,陈万明,黄春荣等.知识资源、服务创新与服务成效的关系——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456名用户的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6,35(1):21-35.

[24] 周力虹,段欣余,宋雅倩.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0):77-86.

[25] 钟凯,宋立荣,杨小芳.面向用户服务的国家科技报告资源质量调查分析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2):140-145.

[26] 储节旺,是沁.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7):1-5.

[27] 崔小委,吴新年.面向产业技术开放创新模式的情报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学报,2016,35(2):159-168.

[28] 邢怀滨,苏竣.均衡与演化框架下的技术政策比较[J].科学学研究,2004,22(5):488-492.

[29] 刘向,王伟军,李延晖.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集成与服务系统的体系架构[J].情报科学,2014,32(6):128-133.

[30] 张安珍.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1):32-34.

[31] 毕强,史海燕.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9):30-33.

[32] 王宏起,李力,李玥.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流程与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69-73.

[33] BOSCHMA R.Constructing regional advantage:platform policies based on related variety and differentiated knowledge bases[J].Regional Studies,2011,45(7):893-904.

[34] 杨继明,冯俊文.从创新治理视角看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走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3):99-103.

[35] 张家年,马费成.立足情报服务 借力工程思维:大数据时代情报工程学的理论构建[J].情报学报,2016,35(1):4-11.

[36] 单春艳.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综述[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35(1):64-69,76.

[37] 秦铁辉.嵌入性理论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5-6,20.

[38] PCAST.Sustaining the nation’s innovation ecosystem,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d competitive-ness[R].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39] ADNER 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4):98-107.

[40] 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8-27.

[41] 吴晨生,李辉,付宏,等.情报服务迈向3.0时代[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9):1-7.

Development Proposals about China Service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 Elements

Abstract : [Purpose/significanc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data service with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t service will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to support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It’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d look 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data service mode.[Method/proces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s,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the paper sum up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service mod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data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principal,service content,service object and service strategy.[Result/conclusion]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following research trends:the service principals will coordina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guide the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 service content changes to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intelligent service,the multi-level of the service objects decid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ervice mode,the focus of service is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ve enterprise,the service strategy transitions to the dynamic service ecosystem.

Keywords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ata;service principal;service content;service object;service strategy

DOI: 10.16353/j.cnki.1000-7490.2019.07.007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决策支持的科技管理数据深度挖掘研究”(项目编号:16ATQ007),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课题“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开放政府数据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8JK0688)和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J76)的成果。

作者简介: 尹丽英 ,女,1976年生,博士生,讲师。赵捧未 ,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春秀 (通讯作者),女,1980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玮 ,女,1975年生,副教授。

录用日期: 2019-01-21

标签:;  ;  ;  ;  ;  ;  ;  

我国科技管理数据服务模式现状与发展建议:从服务要素角度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