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城市的发展必不可缺少市政工程的建设,而市政工程建设也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设计包括城区及周边的主干道、次干道等路段的设计,具有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便利的作用。市政道路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的交通能力,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结合多年市政道路设计经验,对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改进对策
1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当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样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机动车数量增加、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城市环境问题等都给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带来了困难,而这些因素也影响到了市政道路的设计,市政道路设计要对城市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而城市中复杂的环境和诸多的影响因素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设计的难度。除了要满足市民出行和道路交通之外,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对生态经济和低碳环保等方面进行考虑。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首先因素就是城市是否有完善的交通配套设施,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便利,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市政道路设计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科学的设计理念,合理的规划城市道路,同时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考虑低碳环保对环境的要求。
2市政道路设计特点
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涉及的部门有: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之前不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这些部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作。不管在任何阶段,均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例如,对城市道路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需和规划部门之间相互沟通,设计完成之后,需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对设计图纸进行介绍。因此,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思想,设计人员将道路的修筑看成是一个整体性内容,对不同要素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最终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性。
3市政道路设计现状与问题
3.1路网结构方面
在市政道路中,路网结构不合理是最为常见的设计问题之一。市政道路纵横交错,复杂的街道构成了巨大的市政交通网络,如果市政道路的路网结构不合理,缺乏细致入微的设计,则会由小及大、从点到面影响到市政交通的方方面面。譬如,部分城市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未能有效处理道路的过渡设施,导致在到达流量高峰期时,主干道上车辆拥堵十分严重,短时间内无法进行疏散,严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3.2道路布局方面
道路布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布局设计中,绿化带设置没有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进行,比如在十字路口中设置交叉绿化带,增大了该路口的安全风险;辅助标识与行车标识等设计不合理,没有在重点的交岔处和显眼处进行设置,影响了市政道路整体应用效益;路网布局设计时,设计部门没有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路网布局,不仅降低了路网实际通行能力,还不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3交叉口方面
除路网结构与布局设计不合理外,交叉口设计不当也在市政道路中较为常见。导致交叉口设计不当的主要原因为部分设计人员在没有了解道路现实情况的条件下就进行设计,使得设计方案和实际之间出现严重脱节,尤其是在交叉口设计方案,非但没有处理应该解决的问题,还给交叉口通车带来极大的不便。譬如,部分城市道路中,不同交叉口的车道数量与红线宽度等指标完全一致,使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处变得十分拥挤,限制了这些重点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造成通车“瓶颈”;特殊交叉口无引导标示,行车与车辆相互穿梭、交织,这样不仅容易发生交通意外,还使交通组织变得极为混乱,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4市政道路设计对策
4.1“以人为本、路权平等”
在“以人为本、路权平等”的理念下,道路设计除了要考虑机动车通行需求,同样要以平等的原则考虑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人及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其最直接的体现主要在于慢行交通的空间占比和在道路横断面中的摆放位置,例如在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行道分开设置,并保证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具有一定宽度,在交叉口范围也不应因机动车道渠化而压缩慢行交通的空间。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城市总体路网规划及沿线景观绿化情况,设置慢行绿道,例如正在逐步完善的北京环二环路绿道。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可结合市政道路两侧的用地采用不同高程或同一高程,由于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迅猛,建议在采用同一高程时应处理好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的分隔措施。
4.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市政道路根据其在路网中的规划等级及定位,规范中都列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但由于周边地形、地质、水文、环境特征的不同,对技术指标的采用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实际道路设计中,完美的场地情况并不多见,应根据交通性道路或生活性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清主次目标,合理把握技术标准的宽容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像平曲线半径、车道宽度、缓和曲线设置、小偏角、道路最小纵坡等要求一定要严格控制,而在城市支路设计中,在场地条件不理想的情况,若仍严格执行可能会有征地拆迁或其他较高代价,则上述指标的要求可考虑适当放宽,关注更多的应是道路如何更紧密的与周边用地出行无缝衔接。
4.3注重细节、模糊设计界线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承载功能较多、周边用地种类复杂,在设计初始,应对规划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确定功能定位,对场地条件进行充分调查明确设计要点、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道路范围内的各项设施统筹考虑,站在道路参与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不放过设计中的每一项细节,同时,不要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红线外衔接的现况或规划情况也应一并考虑,例如,道路红线外若为现况或规划商业、广场,要注意道路设计控制高程、铺装顺接、小型构筑物设置、行人动线等等;道路红线外若为绿地,可将人行道结合绿地景观设计统一考虑。使道路和周边用地有机融合,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客厅和城市森林。
4.4整合提高道路空间利用效率
在当前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内尤其是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但城市居民对宜居环境需求却在逐年提高,城市机动车停车是各级政府经常面对的难题,目前随处可见的城市道路路侧停车、胡同小巷及人行道里的违章停车,即占用了地面资源,对人民生活及出行环境破坏严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跳出传统设计思路,充分挖掘道路地下空间进行集约化设计,平衡道路动、静态交通和环境的关系。例如,在文化保护区内以平房、胡同为主,但停车需求量巨大,这种情况下利用周边市政道路结合综合管廊多点布设机械式地下立体停车库,即集约化布置了市政管线,解决了管线养护“拉拉链”的问题,又解决了地面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地面空间贡献给行人,再结合错时停车,不失为一种解决机动车停车、美化城市环境的方式。同时,在当下提倡公共出行、绿色出行的大数据时代,共享单车投放量迅猛,胡乱停放无序管理同样对城市形象造成极大影响,这时也可以利用街角绿地修建占地不大的机械式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
4.5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主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来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地表径流、节约再利用水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条件应尽可能采用。在道路设计中可根据所在气候区采用半透或全透型路面结构,结合路侧渗透型排水沟或设置于分隔带内的渗透溢流井及盲沟实现,也可以结合地下空间,在道路范围内设置调蓄池。
4.6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BIM是国内新兴的全寿命周期信息技术平台,通过BIM信息采集、处理、利用,搭建道路范围内所有组成部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者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尤其是大型、复杂的项目建议采用。例如复杂的桥梁、轨道交通、管线或综合管廊出线节点,在设计阶段就可利用碰撞检测、安全分析、协同设计、数据同步等模块,对道路设计进行综合检测,避免设计出现问题带来的后期施工和管理阶段时间及经济损失。
4.7对特殊路段的设计
市政道路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特殊路段进行设计,但要求其具有规范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对于盲道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盲道北向砖的使用,指引盲人的走向。而在盲道的两侧还需要对盲文的指路标志进行设置,这样盲人就能及时的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判断,体现了市政工程的人为性关怀。
4.8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也更加重视生态建设。所以在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重视对于绿化带的有效建设,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尽量的避免由于施工过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由于市政道路的建设和人民以及生态民生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发展则存在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尽量作用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其次,则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保护。在其设计以及施工环节中,始终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重视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避免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保证城市道路畅通的同时,为城市居民营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现阶段市政道路设计的现状和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解决,用“以人为本、人车共存”的设计思路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新.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2):116~117.
[2]徐扬.探究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的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2):80+82.
[3]沈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案探讨[J].江西建材,2017(08):134+139.
[4]陈茂松.市政道路设计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案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2):270~271.
[5]凌应轩.探究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的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6(08):83~84.
论文作者:姜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交叉口论文; 交通论文; 路网论文; 机动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