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宏观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_宏观经济论文

对今年宏观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_宏观经济论文

关于今年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环境论文,几点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7年宏观经济环境

1996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新成绩,将为1997年经济改革和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宏观环境。 在坚持适度从紧的前提下, 预计1997年国民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有利因素

1、投资需求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得到了有效控制。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国家重点建设进度加快。能源、原材料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物资储备增加,供求环境相对宽松。

2、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到去年底已连续4个月稳定在1位数以内。这为1997年的控制物价工作打下了稳固基础。

3、对外贸易形势将有所好转。 一是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据联合国估计,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3.2%,世界贸易额预计增长8.4%。二是1996年出台的下调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在1997年将会减弱;随着出口退税的加快、外贸企业内部机制转换、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不断扩大,出口会出现回升趋势,进入较稳定的低速增长期。

4、从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看, 一是随着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工作的深入,会出现一批新的优势企业;二是今年对重点企业及有效益企业的资金支持,其效果将会在1997年逐步显现出来。

(二)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国有企业作为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新创造价值很大部分转向税、息、费和各种基金,可支配资金减少,对偏紧的宏观政策和收入调整政策的承受能力已很弱。

2、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企业自我改造、结构调整、 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3、在国家连续几年实行总量控制的大环境下,出口市场萎缩, 工业消费品需求不旺,从而带来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成本费用增加,经营困难。

4、由于人员、债务、社会负担重,增支减收因素多, 企业盈利下降、亏损扩大的局面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困难企业数量还将增多,困难程度可能进一步加剧。

二、对1997年经济运行指标的大致估计

根据经济运行的环境条件,以及中央有关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经济运行的实际可能,预计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9—10%, 物价上涨率大致在6%左右,名义失业率略高于3%,进出口基本平衡。

1、GDP实际增长可能接近9—10%。 这样的速度既体现了继续适度从紧的原则,又可避免出现资源闲置过多、停工停产大量增加的局面。1996年经济运行已基本接近“软着陆”目标,经济增长已接近谷底。同时,社会资源供给条件已相对宽松,大幅度压低速度可能会使一些矛盾更加突出。

如GDP增长按9%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需实际增长10%,对GDP 贡献3个百分点;消费需实际增长12%,贡献4个百分点; 出口需实际增长5—8%,贡献1个百分点;存货需实际增长10%,贡献1个百分点。 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安排均低于或相当于近年来的实际水平,不仅需要,而且也是能够实现的。

2、物价上涨率可能在6%左右。6%的物价上涨率包括翘尾因素1个百分点,按GDP增长9%可能的自发涨价3个百分点, 并为调价留下了2—3个百分点的余地。

3、消费和出口基本上分别处于稳定增长和稳定回升状态, 调整余地略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从目前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0—12%比较合适,略高于GDP增长速度。按投资品价格上涨5%、消费品价格上涨7%测算,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为26500亿元,增长15.2%(实际增长10%),投资率为33.1%,社会零售商品总额预计为33000亿元,增长19.8%(实际增长12%)。

4、财政1996年按收入增长17%、支出增长15.3%计, 分别将达到7240亿元和7850亿元,赤字610亿元,比1995年减少50亿元。1997 年如按财政收入增长17.5%、支出增长15.5%计,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将达到8550亿元和9085亿元,赤字535亿元,比1996年进一步减少75亿元。

1997年,如按GDP增长9%考虑,新增贷款预计为9500 亿元, 增长22%。其中工业新增贷款2343亿元,占新增贷款量24.7%,相当于前五年的平均水平。M1增长18%左右,M2增长26—27%。

5、随着外贸部门对外贸政策调整的逐步消化、适应, 以及稳定增长的国际经济环境,预计明年出口会略好于今年。按增长5%计, 出口可达1596亿美元,进口预计增长10%左右,进出口基本平衡。

6、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大致为3%左右,但由于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当前社会上失业问题已比较突出,尤其是部分企业停工增多,影响较大。考虑到加快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要求,1997年失业率可能会略高些。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约影响城镇就业180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10万人,对此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做相应准备。

三、对1997年宏观经济调控的若干建议

对1997年的宏观经济调控,我们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明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召开党的“十五”大。所以我们在1997年经济运行调控过程中,既要从经济要求出发,又要讲“政治”,使我国的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稳定。

二是总量适度从紧和结构加快调整的关系。为巩固三年来的宏观调控成果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党的五中全会确定的总量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为了促进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也需要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在坚持适度从紧的前提下,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适时、适度的结构性松动。

三是控制物价与充分利用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关系。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需要继续控制物价的上涨,并使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同时也要把物价的控制与充分利用资源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防止因控制力度过大而出现资源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过度下降的局面。

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企业的关系。近年来,在执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宏观经济逐步趋向预期的目标。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是比较好的。但与此同时,微观经济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尤其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困难企业和困难行业增多。有人把这种局面称之为“宏观看好,微观看差”。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研究。不存在着脱离微观经济的宏观经济,没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涨价因素的消化、提供税收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宏观经济的好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微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是诸多历史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宏观体制、外部环境、历史负担等诸多因素在微观层次上的突出表现。由于这些矛盾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而且在从紧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变得更为突出。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从总体上看宏观调控既要给深化企业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增加压力,同时又要为其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因此,如何适当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在保持总量从紧的前提下注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小调、微调,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统一,是今后工作中特别值得研究的。

五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但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孤立的,需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互配套,综合推进。同时各项改革措施都影响到国有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六是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需要在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开展公平的竞争。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历史负担重,再加上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区政策过分向非国有企业倾斜,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在1997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必须注意为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七是处理好启动市场与开拓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适时适度增加即期需求,启动市场;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合理化去适应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为此,1997年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降低物价上涨率, 巩固199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成果。

2、适度启动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在总量适度从紧的条件下, 不搞一刀切,为结构性调整创造和提供条件。要进一步优化贷款投向结构,增加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的贷款,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开发,增加市场适销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扶持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的名牌产品。要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优先用于化肥、农机等农用工业技术改造,纺织行业重组调整改造,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优势企业改造等。要增加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以发挥优势行业和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同时要限制高消耗、污染严重和规模不经济的企业生产,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

3、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要抓紧落实扩大出口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出口,尤其是要重视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要做好重要物资的产销和进出口总量平衡,坚决打击走私,依法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改变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向市场和管理要速度、要效益,努力扩大出口,逐步实现出口多元化。支持和增加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的进口,注意对国内市场合理和有效保护,搞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衔接。合理和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积极引导消费,努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针对当前农村流通渠道不够畅通的状况,下大力气开拓农村市场,要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开发能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新产品。要继续增加对安居工程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居民消费领域;同时,要改革住房体制,发展消费信贷等多种形式,使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要逐步消除地区间壁垒,促进商品在国内市场的自由流动,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的变化,切实按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名优产品,切实改进营销方式。

5、抓住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有利时机,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通过配套改革,切实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做到“通力协作,形成合力,配套改革,整体推进”。要在继续做好各项试点工作,完善现有搞活国有企业措施的同时,重点推动“抓大放小”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特别是把兼并破产作为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资本结构优化的重要措施,加快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兼并破产步伐。

标签:;  ;  ;  ;  ;  ;  ;  

对今年宏观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