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师的奉献精神论文

浅谈中学教师的奉献精神论文

浅谈中学教师的奉献精神

张玉芳

(蒙城县第二初级中学 安徽 亳州233500)

摘要: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品德高尚且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将成为引导学生前行的楷模。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及其特有的职业信仰,关系到未来人才的质量和整个民族的素质。教师自古就是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人文学科教师比任何职业者都需要高尚的灵魂与人文精神,都需要树立大教育观,担负起为下一代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而这一切的实现均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与扎实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 人文学科教师 奉献精神 人文情怀 职业使命

国家教委在1986年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师范类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应将为中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以缓解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将新教师培养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联结在一起,认识到基础教育工作关乎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决策的指引下,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他们经历过渴望获得知识而不得的特殊历史阶段,对知识充满敬畏之心,有理想有情怀,甘愿为下一代学生成长奉献自己的青春。基础教育质量在短时间内获得提升,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人口素质明显高于以往,这也带动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为21世纪国家经济腾飞积蓄了足够的力量。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办学宗旨”,紧接着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高校对新教师的培育工作提到议程上来,从源头上提升教师素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新课标与当前正在执行的新课标,都着重强调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这也对教师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雾化吸入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使药物与痰液充分接触后并发挥药效,可先给予叩背3~5 min。翻身时动作轻柔,保持头颈和肩于一条直线,避免颈部扭动,气管套管与管理保持90°防止管路抻拉、脱落。叩背时自肺下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向肺门方向利用腕力,五指并拢手背弓起,手心呈空心状以适度的力量叩击,频率50~80次/min左右[5],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也可使用排痰机选择适宜的模式给予拍背。叩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标杆,优秀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的倾情付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育人的前提是育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强化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根据流行程度推断 暴发性发生腹泻,传播迅速,一般与病毒性腹泻有关;隐性发生,传播缓慢,渐进性加重,多由细菌性、寄生虫病或营养剂应激因素引起。

教育的使命在于维系人类知识的延续,传递人类既有经验和人生哲学,教学活动不仅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也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的职责,从人类文明延续的视角来看,后者应为教育工作者的主业。一堂优质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显性层面传递知识,更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当前,基础教育在升学考试指挥棒下,只强调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科知识传递的价值合理性,这是不该被隐去的。学科知识自身所具有的美学内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要抓好畜牧生产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加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鼓励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认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畜禽产品,组织开展优质畜产品进学校、进部队等活动。二要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实现产地检疫面、屠宰检疫率达100%,畜禽交易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监督面达100%,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三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规范实施检疫、使用检疫证章标识,严禁违规操作、违规出证。严厉打击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新生代中学生在商品大潮与解构主义影响下,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反传统、反权威,对未来感到困惑、迷茫,甚至产生怀疑,精神空虚、人情冷漠、拿来主义、追求物质的享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为继,在多重信息流的冲击下,教师原有的绝对知识权威形象被消解了,学生对教师不再有崇拜感。这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存在的意义重新定位,在社会中重新塑造自身的形象。

当下中学过分强调“教育要为学生升学服务,要对学生家长的期盼负责”,社会将学生的升学率、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任课教师的学历等工具理性指标作为评判学校优劣的标准,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人文素养一直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教育考评理念变得功利化、市场化、世俗化,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逐步消解,行业内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快餐化,师生关系商品化,学生管理科层化越来越突出。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事业,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式的发展,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与学生互动的快乐,不能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收获喜悦,即使达到既定的机械指标,也会因缺乏成就感进而弱化自身的职业信仰。为适应社会,部分教师将教师工作作为自身的副业,兼做其他行业,或是重拾古代“读书仕宦”的人生观,将科层意识引入课堂,教育事业由“谋道”向“谋生”转变,同化在商品大潮之中,这也是造成当今教师“非教师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在多元诱惑中坚定信仰

部分教师选择弱化自身的良知与道德操守,以求事业顺达,个别人忘记教师的职业使命与社会担当,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雷人雷语”吸引民众的眼球,并在其中获得巨额的收益。这些不当的行为对其他教师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信仰是个人、民族乃至国家精神领域最为纯净的部分,如何在此处发力,净化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未来研究的重点。

中学教师承担着国家基础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在于引领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群体,自身灵魂建构与理念传承意义重大。被称为“文化殉道者”的王国维曾说:“欲兴中学,不可无中学教师;而中学教师,非受高等教育者不能为也。”梁启超曾说:“教师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国家强。”1995年国家提出“教育立国,科教兴国”战略,无以立国,何以兴国?在多元思潮冲击下,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比任何职业都更重要,更需要奉献精神与崇高的育人理想。

目前,教师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缺乏现有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缺乏成型的参考范式,课堂灵活性不强,在高强度课业负担下,人文素质教育难以开展。而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为升学、考试而学习,功利性极强,人文素质的提升对成绩提升贡献较低,从稀缺的学习时间成本考虑,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在人文素质的提升上。

二、在文化整合中成就崇高美

到了唐代,道路发展达到极盛时期,极大地方便了百姓打的出行。不仅类似的“的士”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出现了“公交车”。当时,这种公交车称之为“油壁车”,一般由6~8匹马作为动力,车身做得很长,上有车厢,厢壁有窗,方便市民出行。

古往今来崇高与悲壮总是相伴而生,在师道尊严受到挑战之时,王国维选择以死明志,用生命来捍卫道义之延续,在他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的“救济粮”;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枪口,用生命来捍卫人间之正道。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铮铮铁骨,视尊严高于一切;有如此教师群体作精神楷模,引导着国民向真、向善、向美,乃国家民族之幸。

更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人类学家卡西尓殉道于三尺讲台,数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掌声中溘然长逝,八十余岁的黄药眠在三盒心脏药物的支撑下讲完人生的最后一课,百岁高龄的钟敬文在逝世前四天仍在教导学生,……这就是教育者的职业操守——在平凡的世界里高尚地活着,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所具有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业定位要求教师必须表里如一,永远蓬勃向上。教师的外在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造就高尚的心灵,也可以毁灭纯洁的灵魂。

三、在浮华中守卫净土

从春秋孔子办私学开始,教师便是一个独立思考的群体,探寻人类的未知领域,忍受“高处不胜寒”的灵魂寂寞,在思想上高屋建瓴,摒弃一切世俗的物欲追求。这正是庄子所追求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下之达道也”之境界。个人若想与道同一,必须通过“心斋”“坐忘”来实现超越自我,进入澄明之境,洞见真知与正义,收获精神愉悦,享受寂寞独处,感受奉献他人的欢乐。教师所从事的是指向人类终极价值的事业,不同于律师、医生等将个体的知识学问作为谋生手段,在既定时间内即可看到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这关乎民族精神之延续的百年工程,更加考验着从业者的良知,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高尚之处。

四、结语

教育的宗旨决定了其是一门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这也要求当代教师不仅应承袭传统的师道尊严,更要在多元价值诱惑的当下,具有坚定不移的殉道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仁智合一,保持独立思考与批判意识,拥有敢于牺牲物质财富成就精神贵族之品行,重新塑造师道尊严的社会认同,具有坚定的职业信仰,勇于担负起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参考文献:

[1]管陪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国教育研究,2009(2).

[2]姚淦命,王燕.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钱理群.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苏萍.高师人文学科的教师的教育者的殉道精神[J].教育探索,2016(4).

[6]符杰祥,郝怀杰.“不得其路”的困结与“殉道”悲剧——从“道”“路”分裂的角度看鲁迅对中国士人文化的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3).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31.

[8]苏萍.高师人文学科的教师的教育者的殉道精神[J].教育探索,2016(4).

[9]瞿葆奎.教育学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7.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8—0131—02

[作者简介] 张玉芳,蒙城县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  

浅谈中学教师的奉献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