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闽华中诗派的几个问题_明朝论文

关于明初闽中诗派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于明论文,初闽中诗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闽中诗派,是明初诗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派。这个诗派对明初及有明一代诗歌风气具有比较 重大的影响。对这个诗派,前人已有不少论述,但对它的成立、活动及在诗坛上的历史地 位,却语焉不详。本文不揣冒昧,试对这一诗派的上述问题加以考论。

一、关于闽中诗派成立的时间

关于闽中诗派的成立时间,前人多云是在明初。胡应麟《诗薮》、《四库全书总目》均持 此看法。成化年间邵铜刻《鸣盛集》时,云:“子羽林先生,吾闽善赋者之巨擘也,国朝诗 派起于先生。”清初周亮工《闽小记》也云:“前朝林鸿子羽先生,一洗元人纤细之习,为 开国宗派第一。”他们不仅认为闽中诗派建立在明初,而且认为这是明初建立的第一个诗派 。胡应麟云,明初五大诗派,有吴中诗派、南园诗派、浙东诗派、江右诗派、闽中诗派。吴 中、南园诗派均产生于元末。浙东刘基、江右刘崧、闽中林鸿均活动于元末明初。可以断定 ,这些诗派成立时间相差都不会太远。作为有明第一个诗派的闽中诗派,应该成立在入明不 久。《闽小记》卷四云:

林子羽以荐至京师应试,赋《龙池春色》诗,名动京师。既归家,从者如云。毘陵浦舍人 源,闻其名往见之,鸿不出,使弟子周玄、黄玄见之,问其来意,曰:“为诗耳。”因出所 作。二玄读之,至“云边路绕巴山水,树里河流汉水声”,惊曰:“吾家诗也。”因白鸿见 之,定交而去。

这种资料,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也有记载:

(浦源)闻闽人林子羽老于诗学,欲往访之而无由,以牧买书籍至闽。

子羽方与其乡人郑宣、黄玄辈结社,长源谒之。

可知,浦源造访林鸿的时间,正是闽中诗派结社时期,也就是在林鸿应诏归闽之后。那么 ,我们只要知道林鸿应诏的时间,闽中诗社成立的时间也就大体清楚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多次下诏征召山林隐遗及社会贤良。《明史·太祖本纪》记,元 年九月癸亥,诏曰:“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今贤士多隐岩穴,岂有司失于敦劝欤? 朝廷疏于礼待欤?抑朕寡昧不足致限,将在位者壅蔽使不上达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 ,岂甘没世而已哉。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辅朕 济民者,有司礼遣。”洪武三年五月,“诏守令举学识笃行之士”。洪武六年二月,“谕暂 罢科举,察举贤才”。而林鸿被征召的时间,应该在洪武元年(1368);闽中诗社成立的时间 ,应该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一)《明史·林鸿传》云:“(林)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 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林鸿诗《送黄玄之京》中云:“予也夙颖悟,十 五知论文。结交皆老苍,稚爪攀修鳞。冥心三十年,寻源颇知津。探玄始有得,服膺如获珍 。誓将觉后生,庶以酬先民。干禄镛水庠,岁星七周循。……三十(疑为三年)为礼官,制作 多述因。”据此可知,林应诏后被授将乐训导,满7年后又除膳部员外郎,在位3年。他一共 做了10年官,这从他的诗《将之镡城留别冶城诸彦》中“十载吟秋卧翠微,三年宦薄日边归 。玉华花鸟应相送,依旧闽南一布衣”里可以看出。按《明史》本传说法,林鸿辞官时不足 40岁,那么,他应诏时约在30岁之前。

(二)闽中诗派的另一主要人物高棅,年龄小于林鸿。高棅在洪武年间作的《唐诗品汇》 中曾有“先辈博陵林鸿尝与余论诗”句,他称林鸿为先辈,其年龄相差至少应在十岁左右。 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所云,高棅“永乐癸卯(二十一年,1423)卒于官,年七十有四 ”。照此推算,他在明建国时只有19岁,这时林鸿约29岁,和前边所云“冥心三十年”基本 接近,也与其辞官时将近40大体吻合,所以,林鸿应诏的时间不可能是洪武三年或者以后, 而只能是洪武元年。

林鸿应诏以后,被授将乐县儒学训导。据《弘治将乐县志》卷五所云,将乐县儒学于“国 朝洪武元年复毁,明年(洪武二年),教谕王文通议建葺”,《明史·太祖本纪》也云: 洪武二年,“诏天下郡县立学”。林鸿就是这时做的儒学训导。《福建通志·文苑传》记黄 玄时说:黄是将乐人,“林鸿为将乐教官时,玄为弟子”。联系前边所讲钱谦益《列朝诗集 小传》云浦源投林鸿时“子羽方与乡人郑宣、黄玄辈结社”等语,可知闽中诗社成立的时间 应该在洪武二年林鸿做将乐县儒学训导之时。

闽中诗派虽成立于洪武二年,但林鸿与闽中诗人的交游活动,实际上在元末就已经开始。 在元末他已和乡人唐泰、周玄等人相互唱酬,游玩山水。其诗《同周秀才玄与东白明远二人 期宿芝山不至》写出了他们的交游生活:“廛居厌纷扰,恒思宿阴岑。夙期道门友,共兹清 夜吟。弹冠起新沐,微风吹素襟。行之至空门,夕景倏已沉。不见云中僧,虚堂闭烟林。应 物本无住,焉知来去心。良会既已睽,中情以何深。泳归值新月,聊复铭吾琴。”可以 说,闽中诗社的成立和上述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这个诗派在诗歌主张上,也受到 元末闽中文学思想的影响。《福建通志·艺文志》云:“十子之先,又有林登州(林弼),则 漳州 人;蓝氏兄弟,则崇安人。”《闽中录》云:“闽中诗派摹唐音者,皆称十子,实则唐臣及 二蓝导其先也。”《四库全书总目》在《蓝涧集》与《蓝山集》下云:“十子之先,诗 派实其昆友倡之也。”“闽中诗派,明一代皆祖十子,而不是知仁兄弟为之开先。遂没其创 始之功,非公论也。”从上边看出,闽中诗派成立于洪武二年,实肇始于元末,这是我们在 研究 闽中诗派时应该注意的。

二、关于“闽中十子”及诗派成员

“闽中十子”之说,据现有资料看来,起于明成化年间,《鸣盛集》附洪武三年倪恒序和 洪武十三年邵铜序,均无“十子”之说。成化三年邵铜序该书云:“国朝诗派,起于先生。 当时若郑孟宣、黄玄之、周又玄、高廷礼、林伯璟、汉孟辈,号称十才子,皆出于其门。 嗣是流于王皆山及中美、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 、赵景哲诸公,绳绳继继,尤不乏 人。是皆先生残膏剩馥沾溉后来者盖多矣。”明万历四年(1576),袁表、马荧编《闽中十子 诗》三十卷,收林鸿《膳部集》五卷,陈亮《陈徵君集》四卷,高棅《高待诏集》五卷, 王恭《王典籍》五卷,唐泰《唐观察集》一卷,郑定《郑博士集》一卷,王称《王检讨集》 五卷,王褒《王翰林集》二卷,周元《周祠部集》一卷,黄元《黄博士集》一卷。之后,《 明史》和《四库全书总目》均沿用此提法,云:“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 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称及鸿弟子周玄、黄玄 。”此后论者,多沿此说。到清光绪年间,“侯官郭柏苍氏有重刻本(指闽中十子诗),亦称 十才子诗,凡林鸿、高棅、王恭、王称各五卷,陈亮四卷,王褒二卷,唐泰、郑定、周玄 、黄玄各一卷,皆仍其旧”[1]。而1938年的《福建通志》“惟于唐泰名下言与黄济辈号闽 南十才子,余林鸿等九人下皆未及”[2]。实际上,十子并不是云闽中诗派共有十人组成诗 社,如王称在洪武二年方才9岁,断断不会有入社之举。所以十子说正如《闽中录》所云是 “一时之彦”,是人们对这个诗派中成就比较大的诗人的总称。至于对十子说法不同,只是 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看法不同罢了。邵铜所云十子情况与诗社成立时情况稍近,其十子是闽 中诗派最初的主要人物。至于万历以后,十子说就主要是依整个闽中诗人成就的大小排列了 。

闽中诗派是一个地域性的文人诗社,其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诗人是林鸿的弟子。钱 谦 益《列朝诗集小传》言林鸿应诏之后,“凡闽人言诗者,皆本鸿。林敏、陈仲宏、郑关、林 伯璟、张友谦、赵迪诸人,皆鸿之弟子”。另一部分诗人大多为闽中籍诗人。他们中有的 在诗社成立时就已入社,如郑定;有的虽未入社但和林鸿持相同的文学观点,如高棅,在 林鸿成立诗社后,“与皆山王恭起长乐,颉颃齐名”[3]。由此看来,闽中诗派本身有两个 含义,一是指以林鸿为首的诗社,另外是指闽中与林鸿诗歌主张一致的诗人群体。在明初, 这 些人除高棅、王恭、郑定外,还有王称、王褒、陈亮、唐泰、浦源、郭廑等。清人朱彝尊 云:“闽自十才子外,能诗而不与其列者,有赵迪景哲、林绍淳裕、郑文霖汝众、林敏汉孟 、陈本叔固及昌达(林枝)也。”[4]可见,明初闽中诗派诗人颇多,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有 的已无从考证。

三、明初闽中诗派的活动

明初闽中诗派的活动从洪武初开始到永乐末年,一直没有间断,其活动主要分三个时期。

(一)以林鸿弟子交游活动为主的洪武初期。这个时期正是林鸿为官期间,是闽中诗派活动 的初期。受元末诗人唱酬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闽中诗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文酒之会,品书 评画,遨游山水,此唱彼酬。早期活动的人物,主要是林鸿的弟子。林鸿有诗《春日同诸生 野饮效陶体》,记述他于春日“所欣携诸生,驾言陟”以及众人“中觞发意气,列座 各言诗”的野游唱酬的境况。《夜酌邑庠留别》记下他们秋日“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宴。 论心机暂忘,念别情已悬”的久别相逢的欢快和“值此群动息,始知诗境玄”的感受。此间 ,林鸿与弟子游武夷,登兰若,夜宿私观,泛舟金溪,与诸友“载酒入江邑……聊复吟沧浪 ”[5],“晤言不知疲,高歌清夜发”[6]。《今日良宴会》反映出他们当时狂欢的情景:

今日良宴会,欢娱在须臾。念我平生友,日夕万里途。广宴罗雕馔,酣歌鸣玉壶。对之岂 不乐,相见生嗟吁。勋业苟未树,绸缪将焉如。

大约在洪武八年,林鸿除膳部员外郎,离开将乐到京城就职,其与弟子和友人的交往仍未 间断,只是来往不像在将乐时那么频繁。因此这期间的诗作一方面反映他们见面时“今夕相 逢须尽醉”的欢娱,同时也流露出“明朝分手奈君何”[7]的伤感。

(二)从洪武十年到永乐四年,是闽中诗派活动的第二个时期。大约在洪武十年,林鸿辞去 膳部员外郎之职返回闽中,其《放归言志》云“君门乞得此身闲,野树烟江一棹还。 收拾旧时诗酒伴,远寻僧舍入秋山”可证。从此,他又和其弟子、诗友过着漫游酬唱的放浪 生活 。其词《苏武慢》极言其辞官以后的活动:

敛迹南宫,乞骸北阙,长啸挂冠归去。昔日诗朋,旧时酒伴,不弃又还,相顾绿水。林塘 青山,别墅尽有,清游佳趣。算从前,枉缚微名,一梦迨今才寤。

上下阙闲来时古寺分茶,邻家看竹,任我清狂如故。牧犊赓歌,渔樵共话,著个野人巾屦 。理乱休闻,起居自若,一枕水云山雨。问先生此外何如,目送逝波东注。

在林鸿辞官归家之后,闽中诗社的诗人有不少应诏离开闽中,如黄玄做了泉州训导, 郑定做了延平府训导,林敏、赵迪也先后做官。所以在林鸿归家不久,闽中诗社因人员分散 而渐渐消失。尽管如此,他们时有书信来往,书柬唱酬不断。

这期间,原起于长乐的高棅、王恭等人,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们渔歌樵唱,草泽狂吟 ,纵情山水。在林鸿辞官之后,他们和原闽中诗社成员的交往十分频繁。他们相互造访,留 下了不少互为唱酬的诗篇。建文二折,郑定告假归家省墓,王恭、高棅等人“载酒于沧州 堂以宴之,适文墨友、方外交翕然来集,酒酣乐甚,分韵赋诗”[8]。这一期间,来往频繁 、互为酬唱的闽中诗人还有林敏、陈亮、唐泰、周玄、黄玄、赵迪、王褒、陈仲宏、林伯璟。后起的王称,于洪武后期也加入其中,和林志等人“相与论学,假以规范抗颜为多。暇 则穷幽极深,徜徉物表”[9]。虽然这一时期闽中诗人交往比较分散,但不可谓不是闽中诗 派 活动的盛时之一。

(三)从永乐四年到永乐末年,是明初闽中诗派活动的第三个时期。永乐元年,王称到京师 除翰林检讨之职。永乐四年,高棅、王恭、王褒等人被诏入京,修《永乐大典》。永乐六 年(1408),大典修成,当时闽籍中有四人还乡,高棅、王恭、王褒、陈亮与他们“相与酌 酒言别,发为歌咏,以壮其行。典籍王公安中首歌五首,修撰王公仲美、春坊赞善陈公仲完 全相继倚和”[10]。之后,闽中诗人有的留京为官,有的回乡隐居。永乐十三年后,明初闽 中诗人相继下世。从此,明初闽中诗派的活动基本消失。

四、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

闽中诗派论诗力主尊唐,特别是尊崇盛唐。由于年代久远,闽中派诗人的诗文大多散失, 能直接看到这个诗派诗歌主张的,主要有高棅的《唐诗品汇》一书。该书收唐代诗人620家 ,诗共5769首,后又集《拾遗》10卷,诗954首。其所收诗“详于盛唐,次则初唐、中唐, 其晚唐则略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 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11]。高棅在《唐诗品汇·凡例》中公开申明自 己的文学主张:

先辈博陵林鸿尝与余论诗,上自苏李,下迄六代。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 ,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殊欠秋实。惟李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 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灿然大备,故学者当以是楷式,予以为确论。

他于《叙目》中又云:“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以为此间诗作“皆宇宙山川英灵 间 ,气萃于时,以钟乎人矣”。在《唐诗品汇·历代叙论》中,高氏集殷璠、严羽、虞集 、杨载、范椁诸人崇尚唐诗,特别是崇尚盛唐诗歌之论。《唐诗品汇》表现出的诗歌主张, 不仅是林鸿、高棅的主张,而且是整个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后世论诗者以及《明史》、 《四库全书总目》在论及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时,均依《唐诗品汇》之说。

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还可以从现存《闽中十子诗》和少量的诗集中反映出来。林鸿的《鸣 盛集》“洋洋大篇,溶溶短章,皆新奇俊逸。驰骋若骐骥,浩荡若波涛,滑绝若雪山冰崖, 皎洁若琼琚玉佩。择其优者,置之韦、柳、王、孟间,未易区别”,时人异之为“大历十才 子复见于世矣”[12]。王恭论诗,“五七言长歌律则一欲追唐开元、天宝、大历诸君子,而 五言、五选则时或祖汉魏、六朝诸作者而为之,宋元以下不论也”。其诗“无不委曲尽其情 ,高而不浮,深而不僻,清新而不巧,古雅冲淡而有余味”[13],“吐言清拔,不染俗尘, 得大历十才子之遗意”[14]。王称的诗,“其趣高,其调逸,其词雄,其学富,出入汉魏、 盛唐不为近代之语”[15],“凌驾汉唐,使眉山见之,未必不击节叹赏”[16]。高棅不仅 在 诗论上尊唐,而且诗作也不失唐人遗韵,其“拟唐之作,音乐可观,神理未足,时出俊语, 铮铮自赏”[17]。周玄“环奇悲壮,尝赋《揭天谣》酷类李长吉。其他作总不离盛唐声调” [18]。赵迪诗“古诗不下魏晋,而诸作则醇乎唐”[19]。其他诗人,因无资料可考,我们不 能窥其诗之全貌。

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对当时和其后的诗坛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对明代前期诗坛的影 响,本人已有《闽中诗派与明代前期诗风的演变》论及,至于它对有明一代诗坛学唐风气的 影响,限于本文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标签:;  ;  ;  ;  ;  ;  ;  

明初闽华中诗派的几个问题_明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