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是一种很好的评价——“酸的性质”学生实验课的说课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课论文,很好论文,是一种论文,性质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12月,姚如富老师被安徽省教育厅聘请,担任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这次比赛的项目有,论文、教案、说课、基本功操作、实验改进成果展示等五项,从这几项比赛的功能来看,区分度最好的是“说课”,她能看出一位老师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本领,起到了评价老师实验教学基本功的主要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怎么搞?困扰笔者多年。姚如富老师于2002年4月份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初中新的课程标准国家级培训者培训班的学习,新课程提出把“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大家一致认为“在初中阶段,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重要的实验手段”,关键就是要改变目前的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为由教师创造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自己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从这一次分组实验的“说课”情况来看,大部分老师还是按照老套套组织实验,只有少数几位经过新课程培训并进行课改的老师,打破了原有学生分组实验的验证功能模式改为探究功能模式。现将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曹丹、职彦两老师的“说课”设计重新组合,推荐给同仁参考。
课题:酸的性质
一、说教材
1.地位
从内容的功能来看,该实验可巩固和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使学生在“再实践”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的理性认识提高一个层次。该实验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多,既加强了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培训了学生观察能力、独立实验能力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稍作改进,如创设情景、增加代用品、深入科学探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进而迁移到碱、盐的学习,为碱、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课本设定的实验目的较简单,只有一个巩固和加深酸的性质的认识。基于我们对新的课程的理解,这是不够的。应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要在认真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技能的同时,巩固相关知识;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是实验还是对现象的观察、分析都渗透着方法的教育;三是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互助协作、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我们制定的目标是:
(1)认知领域目标:掌握酸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盐反应的原理;
(2)操作领域目标: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等的正确使用;
(3)能力领域目标:培训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知识的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训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创造的成就感,形成持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改进、补充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巩固学生对一些仪器的规范使用和操作,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难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及观察、分析的科学性。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实验课主要采取“问题探究法”。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背景,找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释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及创新能力。其程序如下:
教学序:创设情景——引发问题——引导探究——引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巩固练习;
学习序:发现及明确问题——大胆猜想及设计方案——实验研究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理解迁移。另外,由于本实验操作多,要求又比较细致,所以在课堂内专门培训了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老师”,协助老师帮助同学发现问题。
三、说过程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猜想、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教师指导——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整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总结反馈——布置课后思考题。
1.创设问题情景一
在实验台上摆放石蕊、酚酞、PH试纸、补充月季花、白菜叶、萝卜等指示剂(这些指示剂是在研钵中捣烂后酒精浸润,再用4层纱布过滤即得)。
首先,让学生讨论并完成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石蕊、PH试纸与稀盐酸、硫酸、硝酸的实验,然后请同学们探究月季花、白菜叶、萝卜色素与酸的反应,并如实记录现象。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观察能力。
2.创设问题情景二
学生用自己收集的铁钉、铜丝、铝箔、废电池的锌皮等,与稀HCl、稀H[,2]SO[,4]反应,并把点燃的火柴移近有气泡产生的试管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创设问题情景三
引导学生讨论酸、碱性氧化物,让学生自带的或自己制做的如铁锈(Fe[,2]O[,3]·nH[,2]O),生石灰(CaO)、烧黑的铜丝(CuO)等与酸反应,通过反应中的现象变化,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愿望。
4.创设问题情景四
让同学收集生活中的如墙壁上的石灰块(CaCO[,3]),以及实验台上的AgNO[,3]等盐和盐酸、硫酸反应,老师同时还提出,能否用食蜡清洗水瓶胆中及厕所里的水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实验。有的学生在AgNO[,3]中加入浓盐酸,无白色沉淀,老师应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
5.创设问题情景五
老师提出:胃酸过多为什么可以吃胃舒平[Al(OH)[,3]],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讨论碱和酸反应的实质?并进行实验、讨论、总结规律。以上各项中,都是全班同学共同操作,教师和“小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清理台面及回收药品
7.评出操作规范、态度端正、秩序良好、清理干净的同学
8.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的通性
9.完成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中的现象,并分析观察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10.布置课后思考题
寻找与酸、碱反应现象明显的自然界中的指示剂,把课内兴趣延伸到课外。
标签:说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