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竿秋钓辽河鲤鱼,精准把握出钓时间
文/图 辽宁·郭全刚
秋季是钓获辽河大型鲤鱼的绝佳时期,这是因为鲤鱼在春夏两季已经完成了它当年的生育使命,为生长育肥和过冬储备能量,只要天气、水温合适,鲤鱼觅食就会更加积极,下竿就容易钓获。辽河浩大,水深流急,海竿要比其他钓具更有优势,这已成为多数钓友的共识,而海竿用饵多用糟食,这是需要拿大量的“粮食”来换的。不过,有些钓友不管什么天气都要出钓,结果糟食下去,不上鱼,不但浪费饵料,还耽误时间。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垂钓经验,谈一下如何精准把握秋季海竿钓大型鲤鱼的时间,供钓友们参考。
抽象而随机的思维形式较为活跃、敏锐,但有时过于散乱和富有弹性且易受情感元素(包含情绪、态度、信念和价值观[30])的影响,容易产生逻辑推理思维疑难.这种疑难一方面表现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往往凭借直觉,缺乏严谨的演绎推理,导致逻辑混乱和缺乏有力论证;另一方面表现为受学习情感的干扰,缺乏思考的耐心,对问题的认识容易停留在浅层次和过于武断.
一般来说,辽河中下游众多弯道都是秋季最容易留存大鱼的地方
辽河的概况
辽河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是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流经冀、蒙、吉、辽四省,在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注入渤海,全长1345千米。
成功的新城建设既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公司化经营机制[6],城市的协调性对城市活力具有重大影响。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7]。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本文从以上两个研究视角出发,研究新城的激活策略。
辽河中游以下属于平原型河道,河宽在150~380米,平均水深接近2米,弯道众多,弯道最深处可达八九米以上,最大水深可达二十米以上。一般来说,丰水期辽河弯道海竿底钓钓饵落点水深至少在六七米以上。
中秋期间一旦出现阴天、多云天、晴间多云天、多云间晴天,则预示着全天温差不大,即便在白天,辽河上层水温也不会升高,鲤鱼不会上浮,故可全天垂钓。
20世纪60、70年代对于美国福利发展而言,具有分水岭的意义。这一阶段,美国政府福利政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倾向,公共福利规模发生鲜有的爆炸式增长,黑人经济环境的恶化与政治影响力的扩大,是理解这次福利发展的关键[5]62,67。
一般来说,辽河中下游众多弯道都是秋季最容易留存大鱼的地方。
辽河鲤鱼讲究“四餐制”
在“四餐制”时段,钓者的投竿时间最好提前一点。一般来说,首次抛竿时间宜提前10~20分钟。这样,随着饵团的逐渐雾化脱落,鲤鱼在刚开始觅食的时候就很容易吸食到脱落的钓饵。当然,如果时间较为充足,可以更为提前,权当打窝子试钓练手,这样在第二次换食时基本就能赶上鲤鱼的就餐时间,有利于鲤鱼找到目标钓饵。
根据我多年来钓辽河鲤鱼的经验,辽河鲤鱼并非任何天气和时间段都积极觅食,钓者若想钓有所获,首先要确定在你出钓的当天,鲤鱼是否能够积极觅食,只有这天鲤鱼能“开口”,你才能去钓,这是确保钓有所获的基本前提。其次,你一定要在当天鲤鱼沉底摄食的时间段下竿,即鲤鱼觅食时,钓饵必须及时下水落底。不过,即便鲤鱼某日摄食很积极,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当天的任何时间都能够积极觅食。鲤鱼觅食有着明显的规律性,我称之为“四餐制”,尤其在初秋、中秋时节,非常准时,深秋和立冬前后时间略有提前。
初秋(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即8月初至9月初)与盛夏相连,最高气温和夏季相差不多,最低气温虽有所降低,但基本保持在20℃以上,只是早晚温差开始加大,气压升高。在此期间,尽管辽河水温略有降低,但整个初秋阶段辽河的整体水温依然能保持在20℃以上,是鲤鱼摄食最活跃的水温,加之辽河投食落点水位较深,水底温度相对稳定,故全天可钓,但要注意避开雷电、中雨、大雨天气。
根据多年来对辽河鲤鱼上鱼时间的统计,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90%的鱼获都集中在一天当中的“四餐制”时段被钓获,这“四餐制”的集中时段大致是上午8~10点,下午3~6点,夜间8~11点,黎明3~5点,这些时间段之外,鲤鱼觅食明显减弱,而在这些时间段内的中间点的前后一段时间里,鲤鱼觅食最为活跃。这期间下竿,更有把握上鱼。当然,其他时间段并非鱼口全无,只是相比这四个时间段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中午11时到下午2时和下午6时到晚间8时这两个时间段,你可以放心休息,即便钩上无食也不必换食。不过,如果是在中秋以前出钓,且钓饵是兼顾钓草鱼的,就要继续上饵,因为草鱼较耐高温,中午温度较高时,草鱼摄食也较积极,再者草鱼没有明显的“四餐制”。
不少钓友认为辽河鲤鱼摸不透,不好钓。有时,他们钓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鱼吃钩,于是怀疑自己的钓饵出了问题;有时,他们刚把竿子打进去试了一下,鲤鱼就上钩了,结果抄网还没准备,搞得措手不及。其实,这很可能是他们对鲤鱼摄食的规律认识不足所致。
在东北南部地区,从8月初到11月初的立冬前后,气温、水温处于逐渐走低的趋势,特别是在深秋初冬时节,天气变化有时会很极端,比如突然大幅升温或降温,这都会引起水温的升降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鲤鱼的水层分布和觅食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把握天气,判断鲤鱼摄食是否积极是下竿获鱼的基本前提。
初秋全天可钓
主产区屠宰企业盈利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主产区生猪价格偏低,例如河南、辽宁等地生猪价格过低,而屠宰后进入销区价格较高,例如河南白条肉价格仅13~14元/千克,而浙江则高达20元/千克;二是白条冷链运输的成本低于毛猪运输,综合测算,白条运费较调运活猪的费用低 0.2~0.3元/千克。近期出现浙江、江苏、上海的猪肉销售商直接到河南收猪代宰再调运的情况。在高收益和预期下,刺激屠宰场库存增加。
中秋期间的出钓时点
一般来说,中秋时节(大约为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即9月初至10月初),钓者应以钓阴天、多云天、晴间多云天、多云间晴天为首选;如果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则以钓傍晚和夜间为最佳。中秋期间白天明显缩短,辽河下游地区最高平均气温在23℃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会下降到10℃以下,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平均温差10℃以上,极端温差可达14℃,辽河底层水温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后期可降低到15℃上下,水体开始变凉。特别是秋分以后,水体已经变凉,钓者不宜钓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这样的天气,白天气温较高,阳光强烈,上层水温会逐渐升高,而辽河水体较深,深层水温几乎不会升高,上层水温就会逐渐超过底层水温,而鲤鱼并不是特别怕光,它们会趋温离底,导致无鱼咬钩,尤其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前,这期间往往不易钓获;而到了下午4点后,特别是傍晚夜间气温下降时,上层水温逐渐降低,鲤鱼会重返水底觅食,因此钓夜间效果要明显好于白天。
上庄乡隶属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拥有良好的畜牧产业基础,其中重点养殖奶牛、肉羊和乳鸽等。如奶牛养殖就已经成为新野县第一个集养殖、牛奶销售、交易以及养殖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市场,这对乡内其他畜牧业的综合良性发展具有促进意义。近年,伴随新野县“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群化、集群经济品牌化”的发展思路,该乡也希望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规模化肉羊养殖,一改传统放牧式散养肉羊模式,投资建舍开展更加规范化的舍饲养羊模式,借助政府及地方畜牧产业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以肉羊养殖为基础快速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域化发展道路[1]。
2014年的9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决定去辽河钓鲤鱼。天气预报说当天白天最高气温29℃,而之前的几天最高气温一直在20℃上下,最低气温在10℃上下,据此推测辽河底层水温应该在15℃上下,即鲤鱼最活跃的觅食水温(15℃~25℃)的下限。眼下气温突然升高了近10℃,而且刮微南风,最低气温也升高几度,辽河水体上层水温肯定会有所升高,鲤鱼会离底上浮,因此我判断白天辽河底钓效果会较差,因此我决定钓晚间。
我于下午4点多到达水边,4位已经垂钓一天的钓友全部与鲤鱼无缘。他们很诧异:天这么好,鲤鱼不时翻花,显然很活跃,可为什么不咬钩?
一旦持续多日的偏西南风突然转为北风,则意味着寒潮来袭,要大幅度降温。一般来说,降温当天垂钓效果很好,因为降温当天水体上层水温会有所降低,原来在中上水层的鲤鱼几乎都会沉底,而底层水温暂时尚未受影响,鲤鱼还会照常觅食;不过,降温第二天及之后的两天则不宜下竿,因为到了降温第二天,底层水温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鲤鱼需调整体温加以适应,食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甚至暂时停口,这一过程可持续两到三天。三天以后,虽然气温、水温都比此前更低,但鲤鱼已经完成了身体调节,又会积极觅食,这时才是下竿的时机。
秋季,辽河半槽水体流量通常在250立方米/秒以上,下游河水还会受到有规律的海水涨落潮影响而出现流速和升降的变化。
秋季出钓,应首选温差小的天气。一般来说,温差小于7℃的日子都可以出钓,而且温差越小越好
中秋时节,钓者应以钓阴天、多云天、晴间多云天、多云间晴天为首选
深秋时节的出钓时间点
深秋时节(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即10月初至11月初立冬前后)风力加大,白昼进一步缩短,天气很凉,最低平均气温降低到4℃左右,最高平均气温降低到15℃左右,辽河水温已下降到15℃以下。由于白天较短,辽河表层水温也难以升高多少,因此只要连续数日气温、风向都无大的变化,辽河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变化就不大,特别是深水区的底层水温比较稳定,鲤鱼几乎都会集中在此,故白天可下竿垂钓。
我第一次投饵大约在5点,这正是鲤鱼集体“用餐”时间,不过我知道辽河上层水温还没降下来,多数鲤鱼尚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果不其然,5支海竿只有一支轻微点头,鱼没中钩,说明鲤鱼受温差影响沉底觅食还不适应。我推测,鲤鱼应该在日落后的一个小时后沉底,这正是夜间8点以后鲤鱼的进食时间。到了8点,我换了一遍食,投竿过了大约10多分钟,5支海竿中就有4支有了反应,一共钓获3条鲤鱼;之后第二次、第三次换食,又有7条鲤鱼上钩。饵料已经用完,收竿时间已过11点。
2013年10月上旬的一个周六,此前连日偏南风,周五突然转成北风,气温下降了10℃以上,周六是降温的第二天,我判断这天辽河鲤鱼鱼情不好,为此我骑着摩托车沿辽河钓场考察一圈,以验证我的判断。那一年,辽河的电鱼船尚少,地笼也不多,正常天气出钓,钓友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钓获。我下午3点到达河边,5点半返程,一共去了6处弯道钓场,考察了二十多人、将近一百支海竿,他们钓了一整天,只有两人各钓了一条2斤左右的小鲤鱼。两天后,气温没有明显下降,我前去钓鱼,整个钓场共五人,其他四人钓获3~5条鲤鱼不等,我钓获2斤以上的鲤鱼9条,最大鲤鱼个体重4.2千克。
在深秋时节,如果连日偏北风突然停止或转为南风,艳阳高照,气温明显上升,白天暖洋洋的,人感觉很舒服,那么辽河上层水温也会随之升高,鲤鱼会趋温离底,钓友会看到鲤鱼不时到水面翻花跳跃。在这种情况下,白天底钓鲤鱼将难有收获;到了晚间,气温下降,天气变凉,上层水温有所降低,鲤鱼会沉底觅食,因此钓夜间效果会好一些;如果要钓白天,最好等上一两天,待底层水温上升后效果会更好一些。
统计全国恶性肿瘤发病例数,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最高的肿瘤,我国各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这可能与我国男性较高的吸烟率有关[1]。肺癌大体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3种主要的亚型,其中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与吸烟关系密切。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致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基因组稳定性的丧失密不可分[2]。
根据笔者经验,辽河鲤鱼每天有四个时段鱼口较好,钓者宜择时下竿
整个初秋阶段辽河的整体水温依然能保持在20℃以上,是鲤鱼摄食最活跃的水温
在辽河河畔钓鱼的人们
温差越小,出钓效果越好
秋季出钓,应首选温差小的天气。一般来说,温差小于7℃的日子都可以出钓,而且温差越小越好。一般来说,这种天气多是晴间多云天、多云间晴天、多云天、阴天或零星小雨天,这些天气不会对偌大的辽河的溶氧量造成影响,上下层水温变化也不大,白天鲤鱼不存在趋温离底的情况,夜晚更是如此,是出钓的好时机。
秋钓鲤鱼的终结点
立冬后,气温进一步下降,辽河下游地区最高气温在10℃上下,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辽河水温下降很快,基本在10℃以下。当最低气温首次下降到0℃时,鲤鱼尚能开口,钓者还可以钓到鲤鱼,因为辽河水体大,热容量大,相比气温的下降而言,水温的下降较为缓慢,加之河口上涨的辽河潮水温度要高于从上游而来的河水的温度,因此在受潮水涨落影响的下游河段还是可以钓到大型鲤鱼的。
一旦最低气温连续多日低于0℃,一些小沟渠已经结冰,甚至辽河岸边已少量结冰,则表明辽河底层水温也已下降许多,基本已降至5℃上下,鲤鱼身体已经变得非常僵硬,基本处于半休眠状态,此时已不宜下竿垂钓。随着小雪节气的临近,真正的严冬已经来临,最低气温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气温难有反弹,这标志着秋钓辽河鲤鱼的时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