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论文_翟春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论文_翟春玲

翟春玲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阿城联校 252321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必然体现, 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客观要求。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努力让他们逐渐领会、理解课文, 培养和提高写作技能, 进而加深对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文章根据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宗旨出发,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092-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之一, 它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中一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联系实际生活的原则,达成在阅读作品的积累、体悟和评析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年级差异、年龄特征、知识层次、个体的不同, 决定了阅读的范围、阅读的角度和思路都有所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无法搞好语文阅读。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形成个性化的阅读。

(一)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 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借助教材把课内阅读搞得有声有色, 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战场, 利用教材的优势, 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兴趣,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然后延续到课外, 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 笔者就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鲁迅的人格魅力, 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阅读活动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每周写一点读书心得, 在班上展示交流;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诵读会、辩论会、佳作欣赏等读书交流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可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营造集体阅读的氛围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组织开展集体阅读活动, 积极开展一些有益的阅读竞赛活动, 读优秀的作品, 品味文章的蕴涵, 感悟文字的魅力, 体会作者的情感, 掌握写作的玄妙,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欣赏水平, 激发心灵的共鸣。

(四)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语文阅读也像写文章一样, 应该有一个整体考量, 即由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从学 生的差异性出发, 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 由认读到欣赏, 再到评析, 应体现出一定层次性。有的学生善于组织描述, 有的善于观察, 有的善于思考, 有的善于辩论, 有的善于表演……只要有利于阅读的有效开展, 就应当各尽其才, 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让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探究的深度达到最佳状态, 才能各有所得, 都有提高, 最终就会产生巨大的整合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高阅读的效果

指导学生的阅读, 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层次性。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 要形成初步的探究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把兴趣阅读转化为自觉的阅读, 有意识地对不同文体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欣赏、判断、感悟和批判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 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阅读变为应用。例如在教学《桑娜》一文时, 可利用文本探究穷人的命运为何悲惨, 明白沙皇的黑暗统治是罪恶的根源, 然后进一步感悟到和桑娜一样的穷人的命运, 以及他们顽强拼搏的可贵品质, 最后理解他们能够相互帮助, 共同和黑暗社会抗争的原因所在。教师通过引导提示, 授之以渔, 启发学生探究, 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当然,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 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 经过主动的探究, 形成高效的学习方式。在这有目标、有层次的阅读学习中, 释放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活力, 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自我建构,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有目标性的阅读教学

探究性阅读基本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 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要熟悉阅读的内容, 明确要引发的问题, 确立阅读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具有概括性、延伸性和综合性, 帮助学生定向阅读。

第二, 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 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精选, 加工利用。

第三, 教师善于利用学习小组, 团结协作, 指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 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

第四, 搭建交流反馈的平台, 让学生对阅读后的收获和困惑得以相互交流, 检验评价阅读效果, 反馈提高阅读质量。允许学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大胆质疑, 反驳补充, 最后做到尽可能完善。在此期间, 教师要适时点评。

为此, 教师要转换观念, 改变角色, 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伴读者。同时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控课能力, 要有民主开放、宽容平等的教学心态。学生在有目标的阅读中, 自主探索, 积极思考, 合作互动, 形成浓厚的创新探究学习模式, 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

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 是两者一起参与、协同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教学的民主意识, 放下架子, 才能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 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 放开他们质疑的胆子,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去。反之, 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 永远是知识的奴隶。

在阅读教学中,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可以是有创新的、能够动脑动手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 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获得感。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教师和同学肯定时, 这种自主的、被激发的兴趣就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动力, 也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教学的一种热情, 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因此, 在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一定的语文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有特色的、有创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李再广.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4,(10):38.

[2]张爱英.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理解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04.

[3]林芬.小学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8,(06):130-131.

论文作者:翟春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论文_翟春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