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高效发挥制度效能是每位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各项制度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建章立制本身也就沦为了“形式主义”,管理效率自然无从谈起,所谓的“法治”和“文治”也就成立纸上谈兵。本文就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浅述几点见解。
关键词:企业制度、执行力、监督
从战略角度上讲,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是对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明朝宰相张居正的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可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何将制度执行力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辩证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事项。
一、充分认识制度体系建设的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立业之基。《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成方成圆的基础。同样,作为企业之“规矩”的企业制度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要求,无制度管理之企业必不可长久。制度首先规范了企业和员工的工作方向,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个国家,制度就是法律。订立完善、合法、理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使各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规则与流程来统一行动、工作,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及财产风险、提升企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好的制度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精神粮食。企业制度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科学规范的保障和持续长久的助推力。一是以制度明确权责。按照规章制度划分职责分工,让各项职责明确清楚的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岗位,既可以避免工作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职责清晰,责任到人,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二是以制度建立企业秩序。规章制度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人员共同遵守一个准则,就能更多地避免工作中的冲突和矛盾,让企业内部秩序井然,为发展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三是以制度推进工作标准。企业各项工作若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杂乱无章、混乱无序的状态,既难以对外获取信任,更无法保障自身的快速发展。而一套完善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就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奠定基础,而问题解决程度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度。
二、认真思考管理实践中的制度“执行难”问题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可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不代表企业同时拥有了管理的高效率、成本的低水平以及盈利的高增长。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未能按当初的设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重“写制度”、轻“用制度”,被束之高阁的更不在少数。分析制度“执行难”的表现,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企业在发展,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出台的制度不合理,适用性不够,不能实时优化调整,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造成“有章难循”。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发现一些经办部门在新建制度时,要么生搬硬套或网上下载,制定一些没有实质内容的制度,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制定一些用不着或者不可行的制度;要么在编写制度时不参与制度执行层面或基层一线的调查和讨论,自上而下的只代表管理者意志,而没有考虑基层的具体问题;要么制度编制时含糊其辞,真正“按章办事”追溯条款时,却没有具体执行内容。这些制度在设立之初就已经成为了执行难的根源。
二是制度传达宣贯不及时、不到位,造成“无章可循”的虚像。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到位,也难以得到执行并有效发挥作用,甚至会对基层单位造成“无章可循”的虚像。将纸上条文如何快速传达宣贯,让执行者明白无误,这也是企业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是执行文化缺失,造成“有章不循”。很多企业非常关注执行文化培育,一直致力于完善制度建设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部门和员工面对制度“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仍未形成“以身作则、遵章守纪、照章作业、流程化管理”的良好氛围,仍然存在把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管理弊端。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拥有再好的制度,再细的纪律,再严的法律,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就变成了“软面条”,失去了“制约性”,这样的制度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是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形成“有章不循”。许多制度出台了,却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建立,执行也罢、不执行亦可,执行和不执行的成本一致为零,更有甚者“按章办事”讨不着好,投机取巧却得到回报和赏识,这样也就明显的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了,正常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选择低成本的去做。
五是对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不够,造成“违章不究”。在实践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发现首先是制度管理部门没有对经办部门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其次是经办部门没有对使用部门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层层管理失去对制度执行力的检查和监督,会导致各项制度难以按照管理者预想的目的得到落实和执行。正如国内的交通管理一样,有了交通法规却没有交通警察执勤检查,交通法规就会成为摆设,那么交通管理更无从谈起。
三、始终牢记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初衷和生命力
提高管理水平需要以制度建设为后盾,只有把增强制度执行力作为强化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扎实整改,才能持续推进企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如何“用制度”、如何高效发挥制度效能,值得大家深思。
一是制度制定应科学、合理、适用。制度贵在精准,如果盲目的出台各类制度而忽略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可能会出现制度相互矛盾或打架的状况。在实践中,企业在制度草案提出后,应积极发挥“制度会签”功能,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改正不切合实际之处,调整与其他制度矛盾、重复之处,从源头上使制度具备高度执行力的根基条件。各级负责人应避免“会签”流为“形式主义”,提高制度审核责任心,确保制度出台后切实可行。
二是制度执行要领导带头。古人讲:“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论语》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企业要培育和提升制度执行力,还应把重点工作放在各级管理者身上,实现管理者角色定位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制度时,各级管理者如果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正冠、正身、正心,定能影响下级,共同实现企业目标。如果区别对待,就会涣散人心,导致公平失衡,制度执行就会陷入“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恶性循环。
三是制度执行应与企业文化“刚柔并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发现刚性的制度并不足以解决所有管理问题,有些问题客观上很难用制度的数字模式来精确量化和规范,要解决这类制度的执行问题还需要用企业文化来调和。例如,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不应单纯的只是让员工压迫式的服从,而应通过将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与制度的融会贯通,巧妙引导,解决好制度执行过程中背后的文化问题,最终使得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完成员工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四是制度执行应建立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机制,如果制度能够被长期执行,它就会变成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人员“按章办事”,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建立良好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企业执行力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它可以维护制度和流程的严肃性,减少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管理问题,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保障;还可以有效杜绝“管理是管理,执行是执行,说归说,做归做”的两层皮现象,以强有力的组织纪律性来增强制度执行力。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制度管理部门应及时跟踪制度的宣贯和传达情况,积极了解掌握各级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协助解决;再次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同时是要加大对制度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管理者应清晰认识自我,领悟卓越企业的“卓越”,有效贯彻执行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制度执行力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企业高效管理、领先同行和基业长青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子义.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的改革探析[J].经贸实践,2018(1)
[2]侯喜梅.浅析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4(1)
[3]徐晓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7(5)
作者简介:
1.赵飞、横山煤电有限公司、部长助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横山煤电有限公司。
2.孙文迪、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作者:赵飞,孙文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制度论文; 企业论文; 执行力论文; 管理者论文; 就会论文; 横山论文; 榆林市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