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1]2001年在《基于Web的WAP页面转换代理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应运而生,它把这两大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WAP,数字移动电话以及其他无线设备用户将能快速、安全地访问Internet和Intranet。但是,WAP支持的语言是WML,而Internet常用的语言是HTML,所以WAP用户只能浏览专门的WAP网页,却无法准确、清晰地浏览HTML网页。为了解决WAP应用层与Web应用层之间的语言和环境差别,本文提出了一个WAP页面转换代理服务器的解决方案,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如何实现HTML和WML这两种不同的标记语言间的转换;二是是否可以针对任何标记语言,实现一个比较通用的页面转换系统;叁是如何方便地为WAP用户提供页面转换服务。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对比分析了HTML和WML间语法和语义的差别,并基于XML,实现了从HTML到WML页面转换算法。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通过对标记语言文档格式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知识库构造基于Web内容的通用页面转换代理处理方法。知识库机制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针对第叁个问题,我们通过分析页面转换服务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页面转换代理服务器,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温泉[2]2004年在《WAP页面转换的实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nternet与无线通信网的结合日益紧密,成为互联网发展新的增长点。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无线应用协议(WAP),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守该协议,相应地,必须建立WAP站点以提供信息服务;配置WAP网关以实现Internet与无线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并开发具有WAP功能的移动终端和微型浏览器,例如WAP手机及其内置浏览器。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其发展过程却经历了波折,究其原因,存在着以下几个制约因素:网络带宽、终端性能、内容服务以及若干非技术因素,例如资费和用户的使用观念。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应用阶段。首先,得益于移动通信网正在向第叁代(3G)过渡,事实上,国内的GPRS和CDMA等2.5G技术已经使网络带宽得到了很大改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性能增长迅速;资费的降低刺激了消费需求。接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将进入到类似Internet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即基于内容和服务的需求将成为重点。 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基于以上的背景和考虑。所做工作包括:(1)提出WAP页面的直接和间接转换思想,充分利用既有的Web资源;(2)讨论并提出具体实现算法和方案,为WAP网站的建设提供辅助手段,并为WAP网关的转换代理提供技术支持;(3)联系周边实际,提供可行的WAP站点应用方案。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比较了HTML、XML和WML叁种网络语言之间的异同,突出了XML进行数据交换的优势,使得资源共享程度显着增强;同时,利用WAP页面转换技术降低了WAP站点的建设难度、减少了维护投入;另外,以河海大学“思源”网、扬子晚报无线版为实例进行分析,表明WAP页面转换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展望前景,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会对今后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谢伟[3]2011年在《基于语义信息的移动Web页面转换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信息越来越普遍。WAP2.0的推出,使移动设备终端所能呈现的网页信息更加丰富。但是由于移动终端计算能力、屏幕大小等先天性硬件缺陷,导致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传统桌面Web网页时很难快速准确获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如何使用功能受限的小屏幕移动设备来快速准确获取网络信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结合移动浏览情境下的设备语义信息、用户偏好信息与网页自身的语义信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分析了移动浏览情境下设备语义信息、用户偏好信息与网页自身的语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在用户偏好多模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移动浏览情境下的特点,提出了移动浏览情境下的用户偏好模型,即UCT(User Content Time)模型,使用文本向量空间表示方法并结合权重来计算用户对单个网页的信息偏好程度;在STU-DOM树的基础上结合设备语义信息及用户偏好度对网页语义块进行分析,构建STU-DOM树,提出了移动浏览情境下的STU-DOM模型,为后续网页转换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2)在充分考虑移动浏览情境中语义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义信息的WAP2.0页面转换方法,重点阐述了页面转换中的语义分析过程及网页重构过程。在网页重构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语义块模板植入方法,能有效增强转换后的网页的显示效果。(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WAP2.0的网页内容转换原型系统,并对原型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分析设计,介绍了原型系统各个模块实现的基本原理及方式。最后对原型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语义信息的移动Web页面转换方法能较好的解决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桌面Web网页信息的问题。
董林鹏[4]2014年在《Web页面到WAP页面的转换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上升,并且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同时互联网上的程序也逐渐应用在移动终端上。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各级政府机构服务观念的提升,建设WAP网站和移动办公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推进信息移动化进程的重心。使用移动终端访问针对PC用户设计的Web页面时必然会面临移动互联网网络带宽、传输速度、移动终端屏幕尺寸及分辨率等不适应的问题。传统的WAP站点和移动办公系统建设方案存在开发工作量大、实施周期长、需要对Web应用系统修改等缺点。这些问题使Web页面到WAP页面的转换技术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中提出的Web页面到WAP页面的转换中间件系统是一个通用Web数据转换平台,使移动终端直接访问互联网资源、快速搭建WAP门户网站和移动办公系统的通用平台。从功能上说,它具有Web页面文本适配、图片资源适配、终端自适应、内容缓存、系统管理功能,它还可以通过自定义转换模板,实现WAP站点和移动办公系统的快速开发。经过测试,该系统在转换功能和系统性能方面表现良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首先介绍Web页面到WAP页面的转换中涉及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WAP协议,XML语言,DOM技术以及WML和HTMI语言。接着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并简述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然后重点分析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实现要点。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如何通过该转换中间件系统实现移动办公系统的快速开发。
胥晓欢[5]2009年在《面向移动终端的Web内容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学习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远程教育中,即此之后,随着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人数也在大大增加。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工作场所也不固定的人希望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因此,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悄然而生,那就是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短消息的模式,另一种是基于在线浏览的模式。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第二种模式的。目前移动学习的内容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特定的手持终端设备重新编写页面,这种方法适合于新建的Web内容,但对已有的大量Web内容可能会费时费力;第二,针对特定的手持终端设备对现有的Web网页进行相应的转换,我们研究适应此种移动终端设备的转换工具。第二种方法既能满足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接入Internet的需求,又能合理利用现有Web网页的内容。本文以移动学习的应用为研究背景,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对Web内容转换工具的研究与实现上。本文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1)研究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总结出适用于此转换工具的网络课程的范围为Web内容转换工具规则库模块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2)研究相关的标记语言,找到最适合进行转换的两种进行详细的比对,从而制定了web内容转换工具的裁剪规则。(3)对Web内容转换工具进行了实现。在代理服务器的基础上,对不规范的HTML文档进行裁剪和格式清洗,使之成为XHTML MP所要求的严格遵循格式定义的文档。本论文的特色之处在于:为将Web资源应用于移动学习探索了一种新的转换方法,即,将不规范的HTML文档转换为普适于PC机与移动设备的XHTML MP文档
葛冬梅[6]2008年在《基于内容个性化的HTML页面转换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WAP(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应运而生,无线应用业务和WAP设备得到不断发展,手机上网开始日益流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相对于PC用户而言,WAP手机用户能从中获取的信息却非常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WAP网页使用的是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而普通PC所浏览的网页是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的。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环境和移动终端设备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较窄的带宽、时延较大、存储容量较小、显示屏幕较小等缺点。针对这些,为了实现移动用户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安全访问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个性化、自适应的HTML页面转换方法。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比分析了HTML和WML间语法和语义的差别,提出HTML页面转换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从WEB页面到WAP页面转换算法。2.利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个性化的用户兴趣模型。3.根据用户个性化的模型从获取的网页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利用自动转换工具,实现个性化的页面转换,以便手机用户可以自由浏览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资源。4.以用户对新闻网站的个性化需求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内容个性化的页面转换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新闻信息。
刘凤成[7]2012年在《面向移动终端的Web页面分块与转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期望使用移动终端来浏览Web页面,但由于显示屏幕的局限、内存和无线网络带宽等因素的限制,移动终端难以正常显示网页资源。为了满足移动终端用户访问Web页面的需求,可以使用WAP规定的标记语言对Web页面进行重新设计,但是移动终端多样性加上Web页面数量庞大,因此进行专门的重新设计几乎不可行。更好的方法是将Web页面转换成适合移动终端浏览的XHTML MP页面,这样可以把互联网上已有的Web页面直接转移到移动终端支持的无线网络中。本文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1.论文提出一种页面分块方法,该方法首先以div和table标签为线索对页面DOM树节点进行标注,然后深度优先遍历页面DOM树节点,根据节点标注结果分叁种情形对节点进行分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理想的召回率。2.论文研究移动终端相关参数特征、Web内容适配规则,为Web页面转换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有序二叉树的标签转换方法,该方法利用有序查找和标签映射来优化标签转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Web页面标签转换效率。3.在面向移动终端的Web页面转换系统总体设计和前面的技术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论文对Web页面转换过程中的噪声信息过滤、图像自适应与内容优化、页面重组和缓存等关键技术进行应用研究,为解决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方案。
施向伟[8]2007年在《3G移动通讯中标记语言自动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WAP移动网络设备技术高速发展,终端功能不断的强大,移动网络也在迅速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们访问网络来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但由于这些设备多样化、处理能力弱和具有屏幕小等弱点使得万维网上大多数网页还不适合用移动终端浏览。为了让移动用户能准确、方便的浏览信息,信息提供商不得不用WAP移动设备所支持的网页语言重新构造已存在的网站,从而导致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一种能适应移动终端设备多样性的网页转换代理技术迅速兴起。通过对WAP技术规范的研究,标记语言的分析和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多样性的网页转换代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该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一.以HTML转WML为例,经过HTML预处理,HTML DOM解析等一系列处理,再通过设计转换规则库,将HTML页面转换成无线终端浏览器支持的页面。二.由于市面上的移动设备屏幕大小不一,处理能力有高有低,为了达到好的转换效果,通过对设备配置数据库查找移动设备的硬件配置,在语言转换前先按照屏幕和内存大小进行分页处理,使得每页面块适合于终端浏览。叁.针对WAP的特点,对多媒体和字符编码进行了相应的转换。整个系统采用流水线方式工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易于针对新的无线终端特点增加相应处理模块,最后对所实现的原型系统给出测试结果和结论。
沈向峰[9]2001年在《适应多种数字化设备的因特网内容规范和转换工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Web应用正以席卷全球之势影响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功不可没,当前大量的Web网上的内容格式都是使用HTML描述的,其显示的典型终端设备是个人电脑。而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入Internet的任务,电视和移动设备等非PC设备上网将是大势所趋。然而,针对这些设备各个组织和厂家所作的HTML裁剪和扩展,已经造成了混乱,势必会影响Web在后PC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研究适应多种数字化设备的因特网内容规范,使Web用户得到更好的内容和服务。本文研究适应多种数字化设备的因特网内容规范与转换工具正是力图满足Internet的迅速发展而提出的上述需求,并充分利用已有的Web网页资源。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分析和比较了国际上有关电视机(机顶盒)Internet接入的内容规范和工具,制定了TV页面制作指南和电视HTML参考规范。并在分析Web网页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电视的转换助理,展示了其在代理服务器上的应用。为了实现转换助理系统,我们采用了编译原理中的自顶向下的技术对Web网页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布局宽度调整算法对Web网页中的表格和框架结构进行调整,把普通的Web页面转换成相应的TV页面,使其更适合在电视屏幕上显示。2分析了指导移动设备Internet接入的WAP规范和WML技术,制定了Web-Mobile规范。并且在分析Tidy程序的基础上,利用Tidy程序的分析器,设计了面向移动设备的转换助理,展示了其在代理服务器上的应用。根据移动设备显示屏幕较小,文档结构采用卡片显示的特点,转换助理把普通的Web页面切割成卡片的形式,把普通的Web页面转换为WML页面,使其更适合在移动设备屏幕上显示。3设计了基于知识库的通用标记语言处理系统,能够对下一代Web语言XML中标记表示的语义信息进行处理。处理系统首先从索引文件中获取标记在知识库中的位置,然后从知识库中读取相应的处理规则,最后根据规则生成相应的程序代码嵌入到处理系统中,知识库机制的使用加强了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魏群英[10]2006年在《WAP协议和WAP网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的简称,是为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而开发的一系列协议的组合。WAP协议采用分层结构,为适应无线环境的特点,对引入的WWW协议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设计。WAP编程模型类似WWW编程模型,采用基于WWW通信协议的标准来传送消息。在WAP的编程模型中,由于客户端(移动终端设备)与信息服务器分别处在不同的网络中,并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引入了WAP网关。WAP网关是连接移动网与Internet的桥梁,是提供WAP服务必备的设备。WAP网关主要协调两种不同的通信环境,实现协议转换和内容编码功能。本文以WAP协议及其主要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为基础,研究WAP网关平台方案,并在分析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Web页面转换为WAP页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RSS技术的编码转换技术:在传统WAP网关的两种协议栈转换基础上,完成WWW内容服务器RSS的XML内容到WML页面的语意转换,并将相应的WML页面发送到无线终端设备的微浏览器上显示。达到充分复用已有Web资源和辅助建设WAP站点的目的,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无线Internet内容与服务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的WAP页面转换代理服务器的设计和实现[D]. 刘洪.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1
[2]. WAP页面转换的实现技术研究[D]. 温泉. 河海大学. 2004
[3]. 基于语义信息的移动Web页面转换设计与实现[D]. 谢伟. 湖南大学. 2011
[4]. Web页面到WAP页面的转换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D]. 董林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4
[5]. 面向移动终端的Web内容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 胥晓欢.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6]. 基于内容个性化的HTML页面转换研究[D]. 葛冬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7]. 面向移动终端的Web页面分块与转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刘凤成. 中南大学. 2012
[8]. 3G移动通讯中标记语言自动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施向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7
[9]. 适应多种数字化设备的因特网内容规范和转换工具研究[D]. 沈向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1
[10]. WAP协议和WAP网关研究[D]. 魏群英. 吉林大学. 2006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 web技术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无线协议论文; 技术协议论文; 无线模式论文; html语言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web开发论文; html代码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