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华
(山西焦煤古交矿区总医院儿科 山西 古交 030200)
【摘要】 通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分析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综述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目的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正压封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66-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成为了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1]。近几年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痛苦,提高护理效率等诸多优点,但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亦可导致一些常见并发症,困扰着临床护理工作者,增加病人痛苦及住院支出,严重引发护患纠纷。现将引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防治及护理综述如下。
1.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
1.1 皮下血肿
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技术不熟练,尤其是患儿血管不明显,增加了难度,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突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1.2 液体渗漏
选择血管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导致渗漏。也与药物的浓度与本身的理化因素有关。
1.3 导管堵塞
输入高营养液后对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体的用量,封管的方法不佳,病人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痉挛,均可造成导管堵塞。
1.4 静脉血栓
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原因。
1.5 静脉炎
静脉炎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静脉炎是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1%~26%[2]。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化学性静脉炎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而感染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损伤不严格引起。
1.5.1局部穿刺与静脉炎 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和术后半坐卧位,因重力作用下肢输液比上肢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要高。
1.5.2无菌术与静脉炎 穿刺时消毒剂使用过多,又未待干就实行穿刺,消毒部位范围不够标准、不彻底、不规范,贴膜贴得不牢固也是引起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1.5.3留置时间与静脉炎 套管针在留置5天内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0,不能主观依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观察病人无自主症状,周围皮肤清洁,没有发生堵漏,延长留置时间。
1.5.4穿刺技术与静脉炎 高质量的穿刺技术是减少和预防静脉炎的根本途径之一。
1.5.5药液性质、液体量输液速度与静脉炎 在临床中常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使血浆渗透压增高,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导致液体外渗、血管变硬、变红,输液速度不加以控制,每日液体量超过1000ml,都会引起静脉炎。
1.5.6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炎 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选择24G相对细小一些的留置针,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1.5.7封管技术与静脉炎 封管方法得当,封管液选择正确,速度不易过快、过猛,从而避免血管内局部压力增高,引起外渗,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8机械免疫力与静脉炎 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显著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致使在使用留置针时发生静脉炎。
2.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1 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2.2 导管堵塞时,切记不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它并发症发生,正确方法是回抽,预防堵塞。关键在正压封管,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边逆转式退出针头,一手推一手卡住留置针的夹子,这样避免了血液返流造成针头堵塞,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2.3 为防止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合理有计划的使用血管,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
2.4 针对静脉炎的防治
2.4.1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要选择粗直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为宜。尽量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如果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并给予热敷,减轻药物对下肢的刺激。
2.4.2要选择较小型号的针头,留置时间规定为3~5天。
2.4.3可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利用硫酸镁高渗作用,使细胞脱水,消除局部水肿。促使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有利于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2.4.4对使用留置针者有计划地保护及合理使用静脉,积极采用预防护理措施热敷等,能在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同时,减轻局部疼痛等症状,如一旦发生严重的静脉炎,除行外敷药物,物理治疗外,于静脉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3.护理
3.1 确保静脉留置针的质量与规格适宜 穿刺前应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为宜。
3.2 掌握熟练穿刺程度 穿刺时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把握进针角度(10°~20°),见血后缩小角度,再进针0.2cm,争取一次成功,减少皮下探测血管次数。静脉穿刺成功率与操作者娴熟技术有关外,尚与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3]。
3.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对穿刺皮肤采用碘伏消毒,直径大于8cm,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且待干后再行穿刺,避免消毒剂通过皮肤与血管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红肿硬结[4]。
3.4 合理输液,正确输入药物 输液顺序方面应先输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再输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5]。输入血管刺激活性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3.5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封管液,选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以上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
3.6 做好宣教工作 预先对病人及家属说明留置针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避免碰撞,做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加强管理控制留置时间,一旦发现静脉炎及时处理。
4.结语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以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随着在实践中的观察与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防止各种并发症,实施安全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5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
[2]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V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3-6.
[3]黄梅光.颈外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5,11(3):51-52.
[4]李小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
[5]饶秋风.留置静脉管针的并发症及防治[J]。护理研究,200519(913):1789.
论文作者:郭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论文; 导管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