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论文_吴敏

浅议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论文_吴敏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建设会逐渐朝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而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已经被视为重点推广项目。南京市于2018年6月推行实施《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南》,2019年4月1日起,将其正式纳入施工图审查设计中进行审查。可见,坚持生态方法与工程手段相结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主题,如何加强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统筹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作为设计人员,首先提出绿色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定义,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最后探究统筹建设方案。

关键词: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统筹建设;相关性

引言

现如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以创造生态、健康人居生活为目标。从客观形态上看,绿色城市中蕴含着大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节地与室外环境;二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从层次方面来看,海绵城市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二者具备很强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加强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头筹建设,有助于共同推动两项工作协调发展,这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绿色城市与海绵城市定义

从定义层面上来看,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都是以构建城市生态为目标,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当中包含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而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也包含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产当中,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从而建设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施工当中,做到节水、节材、节地以及降低污染的原则,从而将绿色建筑作为海绵城市发展的核心建筑。

海绵城市是指在面对环境变化、自然因素影响保持城市有良好的弹性,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储存水资源,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排水系统通常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雨水资源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的最大化。

2.海绵城市与绿色建筑相关性分析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当中提出,室外环境建设当中需要合理运用海绵技术,将雨水专项计划、地形保护设计融入到建筑项目当中,并采取相关测量目标,保障绿色建筑的合理性。在绿色建筑建设当中,充分融入海绵技术有助于提升绿色建筑建设质量、丰富实用功能,国家也对绿色建筑星级评价当中将海绵技术应用情况作为评价考核指标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天然雨水的存储于排放,保证居民不会受到雨水的影响。

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要不断利用绿色建筑相关理念,对整体进行指导和规划,保证城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来看,大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活动都突出体现了绿色建筑的思想内涵,并且在实际发展当中,绿色建筑、海绵城市也正在逐渐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断带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

3.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统筹建设

3.1规划层面

从规划层面角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对项目展开详细的开发与规划,对施工现场全面进行勘测、研究,对风险程度量化,将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再者,还要加强建筑周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海绵城市规划中,实现二者的统筹发展。在此基础上,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既要保证可行性,在理论层面上站稳脚跟,还需要在实践活动当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城市建筑、城市发展系统的规划,实现重点控制、全面监控相结合,带动地区发展。在控制目标层面上,要掌握好规划总目标,将海绵城市作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核心部分,借助行政力量带动二者统筹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能力。

3.2设计层面

3.2.1设计渗水铺装

渗水铺装相比非渗水铺装的优势表现在:(1)可以将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当中,保持一定的地下水资源存量。(2)减少路面存水量,确保行人车辆出行的安全性。(3)全面调节地表温度、湿度,保持生态的平衡性。再者,对于城市环境来说,还可以吸收粉尘、噪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材料选择中,可以选择渗水砖、透水混凝土、生态铺装等。其中,渗水砖具有非常强的耐久性、渗水性,主要是应用在人行路、路侧石、围树石等,在景观平面上可以提供帮助。透水混凝土具备非常强的渗透性,可以应用在园林、广场、景观道路铺装等部位,具有色彩丰富的特点,根据环境需求设计图案。生态铺装是指铺装之间留出一定的缝隙,可以在缝隙上铺设一些植被,通过与植物相结合,可以应用在景观道路、生态停车场中。

3.2.2屋顶绿化设计

屋顶绿化设计让屋顶具备良好的渗透性、滞留性能,配合雨水收集装置设置渗透层,并进行净化处理。在雨季往往会出现连雨天,通过屋顶绿化植被作用,可以将大量雨水渗透到土壤层当中,还可以对顶层建筑功能用房的温度进行调节。在屋顶绿色植被选择,要以抗寒性强、耐旱的草本植物以及矮灌木,还要保证对养护需求较低、生长缓慢。

种植层设计中,要严格控制屋顶植被密度,栽培介质堆积密度不得超过10kN/m³。

滤水层设计中,可以分为根系发达、根系弱两个方面。灌木、乔木等植被可以在粗骨料上铺60-80mm厚细骨料,上粗下细。根本较弱的植被可以采用聚酯无纺纱过滤层、玻璃纤维布过滤层,从而实现海绵功能。

蓄水层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种类进行区分。如果是选择灌木、乔木等大型绿化植被时,选择轻质多孔粗骨料蓄积,粗骨料粒径要在25mm以上,蓄水层深度要大于60mm。如果选择小型植物,如藤本、绿篱等材料,可以采用80mm厚的陶粒,内部铺设穿孔PVC管,保证土壤中有较高的水分含量。

防水层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建筑屋顶的防水等级,科学设置防水方法,采用二毡三油、SBS防水卷材、复合防水等技术,防水材料的选用,要考虑耐根穿刺。蓄水池设计中混凝土材料要高于C25规格,并且要求一次浇筑完成。

3.2.3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中,雨水系统设计可以分为自动收集系统和普通收集系统。自动收集系统是指在蓄水池建设当中,在屋顶檐沟排水位置、地面地漏、明沟暗沟处、率低低凹位置设置集水口,并通过过滤系统将雨水存储到水箱当中,这些水可以用于生活用水、绿地灌溉。如果降水量较大,可以通过收集装置依次合理排水,降低城市洪涝发生率。普通收集就是简单的收集雨水,根据实际雨量合理排水,如设置蓄水池、渗透井等,具有造价低等优势,但适用范围有限,需要投入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将收集系统推广到每家每户,采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到蓄水池中,经过沉淀、过滤等净化工序,通过水泵将净化完毕的水传输到房屋各个部分,可以用作浇花、冲洗坐便器、清洗地面等。

3.3经济层面

在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统筹建设当中,要全面考量建设成本,降低资源浪费,保证发展效益。虽然对于绿色工程建设国家与政府基于政策、资金帮助,但是从发展方向来看,当今绿色建筑建设中成本控制依然是难点,所以要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加强成本控制,保证绿色建筑建设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早在2003年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就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当中提出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作用和前景,从经济性角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方向,从而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海绵城市作为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全面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相当重要。从规划阶段引领、以生态建设为先、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构建海绵城市的统筹建设目标,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源. 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相关性和统筹建设[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555-556.

[2]张文静. 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与要点[J]. 建筑·建材·装饰, 2017(4):100-102.

[3]孟芳. 浅论“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建设[J]. 现代园艺, 2017(24):157-158.

[4]曾奕铭. 绿色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软件研发[D].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浅议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论文_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