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_档案分类论文

此外,“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_档案分类论文

再说“要充分利用原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充分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充分利用原基础”这句话是1960年以后提出来的,是当时对“大拆大整”实现所谓高标准的口号给档案整理带来无效劳动的基本总结。现在我们翻开五、六十年代的档案,在编页号处仍然可以看到有若干个号码更迭(如将装订线拆开重新装订,还会出现好多个锥子眼),就是那时大拆大整的历史见证。时至今日,为什么人们一方面强调要充分利用原基础,而另一方面还总是要按所谓的高标准长年累月地在拆在整呢?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下面我谈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对前人劳动成果的认识。

众所周知,档案是记录过去的人和事,整理方法也多是当时人们所熟悉的并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方法。由于时间的推移,同时又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必然会出现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整理方法各异的结果。但有一点需肯定,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大都不是随意胡乱装订的,都是有规可循的。鉴于此,我们应珍惜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要把精力过多地用于鉴定前人的整理方法是否尽善尽美上,而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求得稍加调整、理顺即可达到求同存异的局面。因此,要解决好两个认识问题:

1、关于整理的最新方法的认识。 档案整理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任何新方法都只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记述当时方法的一种,在当地当时都是新方法。假如现在都是以新去旧,档案馆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周而复始的整理工作的泥潭中。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方向问题。

2、关于整理方法的科学性的认识。这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 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内每一卷都是有章可循的。若打乱了原来的体系,重新按新的方法大拆大整,其结果不会比原来的方法更好。因为档案记述的内容不会再增加,原来缺什么也不会再找出来。大拆大整之后,表面上看年代划清了,问题集中了,特征也多了,但原来卷内文件之间的联系反而被人为地破坏了,造成了集家并村的硬性组合。这样做不是理顺了而是打乱了原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那些大包大捆的、卷皮破损的、字迹褪化的、纸张变脆的需要重新整理、补救外,其它只要是有规可循的、有目可查的,都不必重新整理。

二、关于案卷的美观整齐。

档案不仅在内容上记述着历史上的人和事,而且在卷皮、标题、编号等方面也都保留有历史的痕迹。例如:民国时期的蓝字“卷宗”皮(京剧《玉堂春》中解差崇公道背着的大公文袋上写着“卷宗”两个字以示案卷之意);历史上衙门、官场中的称谓;公文上的名词术语;门类纲目、十进位的分类编号体系等等,都是历史的标记。遗憾的是,这些档案在我们后人美观整齐观念的驱使下,统一按照“六个特征”组卷;统一采用新印的卷皮装订;统一拟写标题,并且在标题上加上“敌伪”、“伪”、“旧”字,以示与现代档案有别;统一按照年代——问题或年代——组织机构分类编号,案卷经过诸如此类的整理,达到了美观整齐、立场鲜明的标准,但很多历史痕迹消失了,这我认为是很不应该的。因此,整齐美观的含义,是指摆放有条理,整洁有序,而绝不是要求横看一个面,竖看一条线,整齐划一。因为各朝各代的档案,在包装上绝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式,那种形而上学的强求划一的想法、做法都是脱离实际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关于原基础的含义。

所有馆藏档案,无论是建国前的,还是建国后形成的,都有个原基础的问题。原基础的对象主要指实体单位案卷的质量和分类状况。案卷原基础如何确认,要充分利用哪些原基础,确实是个难点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分类体系。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分类体系:一种是档案实体分类体系,指的是区分全宗、划分大类、组合若干实体案卷,成为系统化排列的依据、交接的凭证、检索的手段;另一种是档案检索分类体系,检索就是查找、索取档案信息内容之意,因此,检索分类体系是对档案内容信息的分类。我们说要充分利用原基础指的是前一种——档案实体分类体系。实体分类有十进位图书分类法、门类纲目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等等,不管采用哪种分类法,只要形成一个体系,有规可循,即可以保留,充分利用这个基础。

(二)组卷方法。组卷方法是指整个机关范围内的组卷。有的卷问题单一而年代是跨越的;有的卷断年清楚而问题较杂;有的卷名称单一而内容较杂;有的卷问题较杂,但又有某些联系,如此等等。组卷方法与分类体系有直接的联系,又与组卷人员的业务水平、社会知识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只要有目可查,不是乱无头绪的大杂烩,这个基础就要保留,就要充分利用。

(三)检索编号。检索编号指的是对档案实体的编号,即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号等。建国前的档案没有全宗概念,全宗号是五、六十年代加上去的。各种档号不管编在什么位置上,只要能统一或能辨认,这个档号即可保留,如遇到缺号、错号的可以补改上。档号对查找、进入微机管理都很重要,当然编得规范一致是理想的,但只要能用,切不可涂抹重编。

总之,充分利用原基础是有要求的,我们对这个基础要有足够的分析认识,要慎重对待,哪些保留,哪些理顺,都要一一提出方案,进行论证,然后才可行动。在档案实体管理上达到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即可固定座次,然后将主要精力放在档案信息内容的分类检索上。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是面向社会的,接待利用要求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单靠案卷级的实体检索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以揭示文件内容为中心的分类、主题目录检索体系。因此,在档案馆除零散文件、大包大捆的文件需要重新整理外,其它都是稍加调整和理顺的工作。集中人力、财力建立机检、手检两用的检索工具体系是当务之急,也是完善基础建设的大问题。

标签:;  

此外,“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_档案分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